純網路保險未來的發展建議 參考國外經驗與本國經營限制,以下是建議事項: 一、從「規則性」規範到「原則性」監理 考量純網路保險不只是不同通路,而是全新的商業營運模式,希望創造「鯰魚效應」;此外,因新科技日新月異,法規制定常跟不上變化;再者,因需要配合相關生態圈的數位化程度,避免數位服務體驗落差,增強保險親和力;最後,主管機關已建立「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無過失責任原則」的最後一道防線,建議依據交易風險等級不同,採分級管控機制,從「正面表列」轉向「負面表列」,從詳細規則規範 (Rule-based)到原則性 (Principle-based)監理,進而與國外接軌,讓純網路保險業者在風險胃納容忍度內,有充分發揮空間,達成「普惠保險」的最後一哩路。
二、控制數位通路佣金上限 大型銀行、汽車製造商、零售商、專業協會、旅行社…等,長期以來一直是保險公司的銷售合作夥伴,純網路保險則有可能對數位通路有更高依賴性,為避免出現類似現有車商業務被獨佔,或者造成「大者恆大」的壟斷局面,建議嚴控通路佣金收取上限,以免數位成果所節省之費用,大部分被通路商所侵蝕,而無法回饋於消費者。
三、開放資料與開放API 「資料」(Data)是網路時代新能源,對於純網路保險經營更是根本,政府可加速開放去識別化的官方資料,鼓勵、甚至要求民間企業基於「公益需求」,亦能一視同仁開放其資料與API串接,以期有助於開發更多實用的保險商品,提升保險保障的水準與普及度,並降低交易過程的磨擦與不便性。
四、大數據新精算 考量有些可能無歷史資料、無足夠資料,或有些產品可能是投保後需要再蒐集其行為數據才能較精準定價,為了更即時與個人化的定價,費率規章要求需要更有彈性,可考量引用國外統計資料、再保資料、第一/二/三方數據、多維度定價參數或定期回溯測試機制等,以彌補依賴歷史的靜態資料與單一/少數維度傳統精算模型之不足。
陳素敏顧問簡介 (歡迎有興趣的保險公司洽詢陳素敏顧聯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