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上午,瞥見奧斯陸血庫銀行發來的訊息,正狐疑上月捐的血是否出了什麼狀況,結果是有位病患需要我捐的血型,血庫銀行專程來函致謝。老公知情後喃喃感慨,因為他捐了近八十次,卻未曾接到這樣的消息,而我不過是菜鳥。過了幾天,巧讀「南部血荒 號召『復元者』捐血」的新聞,對於台灣近年來常鬧血荒的問題,頗有感觸。
相較於台灣的血荒,奧斯陸血庫銀行建立了合格捐血人的名冊制度,擁有捐血人的聯絡資料,只要沒有生病、出國等其他不可捐的因素,每三個月定期發訊息,請登記的捐血人報到捐血,充分掌握+/-A、B、O、AB血型每月的最低庫存量。此外,政府也配合立法,捐血人於上班時段捐血的薪資照算,類似「捐血特休」,雇主亦全力支持無異議。捐血人在血庫銀行極受護理師的重視,也是挪威民眾樂意挽袖捐血的誘因。台灣醫院的捐血中心若能效仿造冊,如今既有生理假,政府也立法捐血特休的話,鼓勵民眾踴躍捐血,或許可以減緩鬧血荒的問題?
自五年前首度捐血成功後,便以在奧斯陸血庫銀行名單上的捐血人為榮,衷心期盼三個月後再捐熱血。然而,第二次卻吃了閉門羹,因為我的血紅素竟從13下滑至11,遠低於12的捐血標準;護理師當下中斷捐了一半的血,請我去家醫處抽血檢查。驗血查出我的自律神經失調,代謝過高得服藥調整內分泌,兩年內不得捐血。待無須服藥、恢復健康之際,徵召捐血當天,我的血紅素僅11.9,扼腕馬失前蹄。
失望之餘,仔細檢視長年來的飲食習慣,發現自己不愛紅豆,堅果類也少碰,偏偏這些食物都富含鐵質,導致我的血紅素較難達標?上網搜尋相關資料,獲悉鐵質得有維他命C來相助,人體才容易吸收,而飯後一杯茶或咖啡,都會妨礙鐵質的吸收。人如其食,為了捐血成功,我在每日的餐飲添加堅果豆類食品,飯後兩小時內不喝茶或咖啡,一周健行三、四回,晚上十一點左右就寢,以利骨髓造血。如此食療兼運動,三個月後不但順利捐成,血紅素還飆高至14,連護理師都驚訝,讚賞我對捐血這麼上心。
一位朋友得知我的捐血奮鬥記,好奇問道:「妳為什麼想捐血?」我愣了半晌,回說:「就是想捐啊!」稍後,憶起兒時的那個晚上,父親接到母親的電話,趕往醫院捐血給住院開刀性命垂危的弟弟;此事深深影響著我,潛藏記憶播下「捐血救命」種子,早在心底萌芽茁壯而不自知。
身為捐血人得有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同時鍛鍊健身,方能達到血庫銀行最近提高的12.5新標準。看著血庫銀行道謝的簡訊,真該感恩的人其實是我──捐血讓我更注意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