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歸去來系列】蔣勳/五行九宮蔬食12——媽媽的家常菜

聯副電子報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3/23 第770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歸去來系列】蔣勳/五行九宮蔬食12——媽媽的家常菜
【慢慢讀,詩】楊小濱/安特衛普的黃昏
聯副文訊/葉石濤的文學餐桌
【聯副不打烊畫廊】蔣勳作品〈孤挺花〉

  人文薈萃

【歸去來系列】蔣勳/五行九宮蔬食12——媽媽的家常菜
蔣勳/聯合報
十五、六歲,就讀於西安的師範學校的蔣勳母親。(圖/蔣勳提供)

雨水到驚蟄,癸卯年的春天遲緩蹣跚。像要暖了,卻夾著一波一波的寒流,乍暖還寒,氣溫驟降驟升,彷彿一日之間經歷夏冬。

樹梢頭剛冒出一點翠綠新芽,才探出頭,又被霎時間急速寒凍的冷風嚇到,像到了子宮口的胎兒,想出來,又努力想縮回去。春天還沒有來,噤默著,不敢聲張。

天氣冷,我在家裡,把母親數十年的家常菜回憶一遍。

平凡人家日常的三餐,其實很簡單,食材簡單,料理的方法也簡單,當地當季,不刁鑽、不古怪,傳承久遠,不自誇「創意」,卻也最值得回味。

我喜歡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早安》《晚春》《秋刀魚之味》《東京物語》……他電影裡的人物多是平凡百姓,平凡日常的生活。圍坐在小几旁,一家人安靜吃飯。那一尾秋刀魚,盛在長型粗陶的盤子裡,彷彿季節裡更換的秋風。「啊,秋風啊……」女主人似乎注意到庭院的樹叢秋風颯颯,無端感喟。

也許,小津的電影對白都像是自言自語。清晨在電車月台上相遇,微笑鞠躬說「早安」,晚上入睡前說「晚安」。日復一日,重複著,許多自言自語,不需要對話。

男主人打著領帶,準備出門。女主人從廚房出來問:「你叫我?」

男主人其實沒有叫人,他習慣自言自語。

女主人卻總是聽到聲音,總是圍著圍裙,立刻放下家事,走來問:「你叫我?」

長年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人與人的親近體溫,其實與愛情都無關。

慢慢會知道二戰過後,砲火硝煙沉澱,廢墟上倖存的人,喘一口氣,覺得「平靜」「無事」真是幸福。小津的電影多麼珍惜平凡生活裡的「無事」。

「有事」都是悲劇,「無事」就是幸福。

玩政治的人總希望「有事」,「有事」就有玩錢玩權的籌碼。老百姓只盼望平安、無事,好好過日子。

也許老夫婦十六歲的兒子已經死在中國戰場,和許多那一代的十六歲青年一樣,屍骨無存。

然而,戰爭畢竟結束了。回到平凡生活的老夫婦,不想回憶,還是把一條秋刀魚煎好,在月台上跟相遇的人說「早安」。「早安」這麼奢侈,因為都是戰爭砲火下倖存的人,月台上那一個早上陽光燦爛。

能夠依靠著,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回應對方的自言自語,多麼奢侈。

戰爭後倖存的獨身父親和女兒,不捨分離,女兒婚事一拖再拖,但是,畢竟還是要出嫁了。那最後相處的夜晚,彼此都無眠。

清晨時是衛浴間摺疊好的毛巾,牙缸裡的水,牙刷上的牙膏,女兒最後一次為老年父親做的清晨刷牙洗臉的家事。

「晚春」那一幕靜靜掃過的分鏡「毛巾」「牙缸」「牙刷」,最平凡不過的日常,沉默無語,只有經歷戰爭大難,知道多麼可貴。因為活著,還可以刷牙洗臉。

小津的電影彷彿過期了,許久沒有聽人談起。有時還會重新拿出《東京物語》,看明亮大方的原節子,明眸皓齒,說著人生的「幸福」,丈夫新婚後就死在戰場。婆婆不忍媳婦守寡,「這麼年輕善良……」婆婆欲言又止,然而原節子眼中含淚,說「幸福」。

我們也曾懷疑她說的「幸福」是什麼嗎?

從小津到侯孝賢,到是枝裕和,小小庶民百姓口中含淚說的「幸福」,是說給驕狂跋扈的統治者聽的嗎?

《悲情城市》這麼委婉,是含著淚告訴統治者「幸福」的真正意義,是辛樹芬在漫天芒花的山路上娓娓道出的「幸福」。

把《悲情城市》當成「政績」來宣傳的政客,真看懂了《悲情城市》嗎?

像這樣沉默無言的春天,驚蟄過後,還有一個閏二月,春天的寒涼會拖很久,有一個地區的戰爭拖了一整年,媒體上看到許多英雄,玩錢玩權,彼此爭鬥,像鬧劇、喜劇,然而我們看不到一年裡庶民百姓受苦的悲劇。如果戰爭蹂躪過了,那裡也會有一個電影導演,拍出一碗熱騰騰的使人落淚的「甜菜湯」的故事嗎?

春寒,我在家裡,看了是枝裕和的《舞伎家的料理人》。從經歷戰爭的小津,到戰後出生的侯孝賢,再到一九六二年出生的是枝裕和,有一個美麗安靜溫柔的傳承。

他們都很靜默,電影的節奏緩慢悠長,像一家人圍坐著吃家常便飯。

只是是枝裕和有時讓我不忍,《小偷家族》講繁華大都會背後隱匿看不見的貧窮。怎麼可能?初看很訝異。東京有人是這樣過日子的嗎?

我們都是繁華都市的觀光客,匆匆讚嘆繁華,看不到絢麗繁華背後窮苦掙扎生存的人嗎?

《舞伎家的料理人》原來是漫畫,以料理為主。是枝裕和對比了舞台上的舞伎、料理人。

十六歲初長成的舞伎,美到驚人。然而同樣從偏鄉來的「料理人」,資質不能上舞台,卻帶觀眾進入踏實生活的市場。

我喜歡看少女背著大帆布袋,一樣一樣採買食材,讓我回憶著童年幫母親提菜籃,遊走於市場攤販叫賣間鮮明的回憶。

是枝裕和讓我讚嘆完舞伎的美,之後,卻又讓我想好好實踐生活裡做好一餐料理的快樂,而那一餐,是讓很多舞伎一起吃,一起讚嘆的。

在舞台上被觀眾讚嘆的「舞伎」,圍坐在廚房邊,讚嘆著「料理人」的手藝。

舞台上的光鮮亮麗,一閃即逝,日常生活的料理,日復一日,能夠一樣引人讚嘆嗎?

藝術,沒有了生活日常的底蘊,會不會空泛古怪?想盡辦法刁鑽變化,卻離日常生活越來越遠?

還有多少踏實生活的人,在意媒體刻意渲染、市場刻意炒作的「藝術」?

我重複看「料理人」採購羅臼昆布,採購柴魚,跟市場攤販交談,為了做好一餐京都烏龍麵。

我的朋友也喜歡這一段,試著做了一次,成功了,鼓勵我也試試。

朋友送來一盒漂亮的羅臼昆布,我加了柴魚熬湯底,小砂鍋坐在一圈藍色火焰裡,像一尊佛。細火慢燉一小時,像是要熬出整片清澈海洋的滋味,回憶那一片昆布在寧靜波流裡慢慢浮揚迴旋。

京都舞伎家的烏龍麵,是這樣慢工細活做出湯底,再搭配一點薑末,兩片豆皮,兩片汆燙過的大蒜苗,一綹一綹麵條,像舞伎十六歲美麗的鬢邊細髮,也蕩漾在湯汁中。

我覺得母親坐在旁邊,和我一起看這部影集。她也和我一起在市場選購昆布、柴魚,告訴我大蒜苗蒜白的部分要如何切,蒜葉青青,也有不同滋味。

豆皮先用文火□一下,會更香。母親用的字眼「□」「燜」「煨」「餾」「煸」,或者「燉」,都是火候,火候,讓平凡食材神奇,火候不到,神奇食材也平庸呆滯。

母親沒有看過小津,沒有看過侯孝賢,沒有看過是枝裕和,但是我還是覺得她就坐在我旁邊,看我把羅臼昆布一折為二,放進鍋裡,注入清水,放在小火瓦斯爐上,看鍋緣冒出熱氣,大概過半小時,再放柴魚入湯,要試好幾次的味道,朋友囑咐我:「不要讓柴魚味道搶過昆布。」

是的,羅臼昆布是主體,很清淡,柴魚放早了,或放多了,都會搶了昆布的清淡。

如果「清淡」是主體,濃郁就要適當退到陪襯的位置。

像小津,像侯孝賢,要說戰爭過後無事的幸福,要說倖存者帶著淚的微笑,要說日常平凡百姓的安分無奈,電影就要克制「濃郁」「激情」,不能拍出一個不倫不類的《搶救雷恩大兵》。

喜歡英雄主義的,不把他人的命當命,「搶救」其實是一個「噱頭」。

真誠的創作者不會把人命當「噱頭」,寧可在許多哀痛裡克制著不哭,好好為倖存者做一餐許久沒有這麼安穩的料理。

所以,在母親忌日當天,我做了羅臼昆布烏龍麵。覺得是和母親一起完成的一餐,很快樂,把冒著熱氣的那一碗湯麵供在母親照片前面,很清淡平凡,但是是母親會喜歡的。

母親的照片不多,她在戰亂裡,帶著孩子,東逃西逃,大概很少想到拍照。

但是我留著一張她少女時代的照片。大概是她十五、六歲吧,在西安讀師範學校,她是那個城市最早讀新式學校的女性。她喜歡看戲,喜歡看小說,很文青,也接觸了好萊塢的電影,所以會斜躺在草地上拍照。

那斜躺著的十六歲少女,對生命有多少浪漫的憧憬?(圖)

她也幻想過是舞台上閃爍的明星嗎?最後她只是在戰爭裡努力讓家人過好日子的平凡家庭主婦。

「舞伎」炫耀奪目。「料理人」踏實生活。

母親有過夢想,然而她的夢想憧憬全部消失了,日本侵華戰爭發生,學校的課程都停止了,青年學生,十六歲,或者上前線作戰,或者組成護理隊,負責抬傷兵,包紮傷口,十六歲,斜躺在草地上的少女從此在戰爭裡顛沛流離。

她說:逃亡後方的人潮洶湧,火車要開了,她帶著兩個孩子,如何也擠不上車,最後只好把兩個孩子從窗戶扔進去。她想;「孩子到安全的地方就好。」

可是車廂都是人,孩子扔在人頭上,又被從窗戶丟出來。

那是她一面摘著韭菜花,一面說的故事。很慶幸,我還沒有出生,那兩個孩子是我大哥大姊。

她後來看著一家人圍坐著吃晚餐,大概心裡百感交集吧。會不會像一個夢,她拿出藥膏,細細抹著煎魚熱油迸濺的燙傷。

她說:戰亂裡,都會寫一個紙條,父母的名字,地址,有時候附一錢黃金,放在孩子口袋,希望撿到孩子的好心人,能把孩子送回來。

那些悚然的故事,離散顛沛的人生,是她在一家人圍坐著吃飯時說的。

我因此懂了小津、侯孝賢的電影,為什麼總是一家人圍坐著吃飯。

像一個慎重的儀式,還能圍坐著吃飯,戰後驚惶的百姓,知道要如何謝天地,謝眾生。

她到每一個地方,都學習做菜,把菜做好,供一家人吃飽,倖存一天,就感恩,多為家人做一頓飯,就是幸福。

驚蟄恰好是農曆十五,圓圓的月從河面升起。母親總是敬拜月圓,上元節,中元節,中秋節,都是月圓,家裡吃飯的桌子也是圓的。她大概在許多殘缺裡一直祝禱著一家人的圓滿或團圓吧。

她總是說著「節氣」,驚蟄過了,就要到穀雨……

節氣比歲月紀年還要重要,節氣像自己的身體,有小暑、大暑,有小寒、大寒。白露、霜降,都是自己身體的心事。她很少回憶哪一年做了什麼,她多說冬至了,便和鄰居太太們準備搬出石磨,湊集糯米,磨出米漿,裝在布袋裡,用石板壓著,沉甸甸的布袋,滲出水來。

這是她在同安人的社區大龍峒學做的湯圓、年糕,蒸年糕的時候,大火蒸籠,一條街都是香味。

那時候包粽子、磨米漿、搓湯圓、蒸年糕,都是在巷子口,幾家人一起,湊集食材,做好了各家分。

她依循自己的節氣曆書過日子,節氣裡五行流轉,要調節木火土金水的自然秩序。

風調雨順,是比「國泰民安」更重要的自然秩序。

她十六歲開始經歷了「國不泰」「民不安」的大災難,然而她還是篤定相信只要「風調雨順」,只要自然秩序還在,人就可以好好活著、圍著一個圓桌,吃平凡的日常料理。

母親從做飯做菜教會了我尊重五行的平衡運轉,教會了我品味甜、酸,鹹、辣、苦、辛,甚至霉、臭、淡,各種滋味,我嘗試放在「九宮」裡,是我味覺的系譜,也是我敬重各式各樣人生的系譜。

母親帶我走過的市場,是我第一個庶民百姓的功課,她敬愛的庶民,無論在哪裡,都一樣依靠著,摘葉菜、磨米漿、蒸年糕,期盼風調雨順,戰爭過了,「死者長已矣」,倖存的人就好好跟日子說「早安」,重整廢墟,做一餐飯,一家人可以圍坐著,說著「幸福」。


【慢慢讀,詩】楊小濱/安特衛普的黃昏
楊小濱/聯合報
差點忘了,河畔博物館

也收藏些夕陽。偶爾,

夕陽被射進了空門,

安特衛普也就沸騰起來——

黑黃紅的旗幟拴住鼻子,

以為須耳德河被綁架,

還忍不住扯開嘴唇狂舞。

越暗,歌聲越嘹亮,

幾萬雙眼睛敲響鑼鼓。

博物館的展品再也坐不住,

在星光下蜂擁而起,好傢伙,

炸出一個光溜溜的黎明。


聯副文訊/葉石濤的文學餐桌
聯副/聯合報
由勇源基金會和聯合文學舉辦的「2023臺灣文學巡禮在左營——葉石濤的文學餐桌」將於3月25日邀請您一同踏查葉老走過的文學足跡,品讀葉老作品中的地方滋味。活動名額有限,請洽(02)27666759轉5101韋小姐。(桂樨)

【聯副不打烊畫廊】蔣勳作品〈孤挺花〉
蔣勳/聯合報
蔣勳作品〈孤挺花〉(2023,油彩畫布, 90.5x72.5cm)。
●蔣勳〈大疫繁花,此時眾生〉於中央書局(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235號)展至5月15日。


  訊息公告
拜登擬嚴管移民政策 類似川普
熟悉提案的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考慮針對可在美國申請庇護的移民人數進行新的大幅限制,這將擴大類似前總統川普最初在邊境實施的限制措施。該計畫是拜登資深幕僚正在商討的數項計畫之一,因為美國面臨大量非法移民越境情況。

無麩飲食 打造不疲累的好體質
醫師提醒,無麩質飲食也並不代表一定是健康的,因為很多無麩質食品也可能是加工製品,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不少糖、油等添加物。因此民眾要更有意識地察覺自己攝取了什麼食物,在採購時多留意食品成份表,吃進適合自己身體健康的食物。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