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競爭,已進入全球布局的新境界,不僅是兩國在亞太地區的較勁而已,整個戰場早已擴大到在第三世界的競逐。最近王毅協調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復交,加上過去幾年中國在美國後院的外交突破,連續讓中華民國友邦巴拿馬、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與極有可能的宏都拉斯,轉向與北京建交。前者是美國高度重視且投下大批財力與軍力的地緣政治重點,後者則是華府長期視為勢力範圍的後花園。當中國在中東及拉美地區有所斬獲時,美國官員在今年前三個月密集出訪非洲作為回應,不僅較勁味十足,似乎也希望透過這些訪問,至少要在這個中國長期經營的第三世界地區,扭轉外交劣勢。烏克蘭戰爭發生後,在三月聯合國大會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譴責案中,非洲國家僅有五成多一點的二十八個成員表示支持,十七國棄權、七國未出席,另外厄利垂亞投下反對票。半年後聯合國大會通過對俄羅斯的制裁提案,非洲國家態度沒有太大變化,僅有二十六國支持提案,十九國棄權、四個未出席,厄利垂亞再度投下反對票。今年二月烏克蘭戰爭一周年的聯合國大會就要求俄羅斯撤軍進行投票,三十二張棄權票中,非洲國家有十五張,厄利垂亞和馬利投下反對票,另有五國缺席。
今年一、二月投票前,俄羅斯外長拉夫洛夫出訪的非洲七國,其中除厄利垂亞及馬利投下反對票外,南非、史瓦帝尼、安哥拉及蘇丹則是投下棄權票,僅茅利塔尼亞沒有站在俄羅斯這邊。接受俄羅斯瓦格納傭兵國家除馬利的反對票外,蘇丹、中非共和國及莫三比克則是投下棄權票。這三次的投票結果都意味著非洲國家和大部分聯合國成員國立場並不一致,華府當然不樂見俄羅斯有如冷戰時期的蘇聯,獲得許多非洲國家的支持,因此必須採取行動,逆轉劣勢。
中共外長秦剛於一月中旬進行上任後首次的出訪,前往衣索比亞、加彭、安哥拉、貝南、埃及五國訪問,延續一九九一年中國外交部長每年初對非洲進行訪問的傳統。不過,他前腳剛離開埃及,美國財長葉倫隨即抵達塞內加爾、尚比亞及南非;而在她尚未離開南非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格林菲爾德已抵達迦納,隨後並前往莫三比克及肯亞訪問。二月下旬,美國第一夫人吉兒來到納米比亞和肯亞。三月初,國防部長奧斯丁的中東行程涵蓋了埃及,隨後則是國務卿布林肯出訪衣索比亞與尼日。三月下旬,副總統賀錦麗與其夫婿將前往迦納、坦尚尼亞與尚比亞進行他們首次的非洲訪問。
這些訪問行程的外交意涵不盡相同,有促成內戰和平者、有支持非洲民主治理者、有提供公衛醫療及氣候變遷援助者、有共同進行打擊恐怖活動者、有協助基礎建設者,有強調合作夥伴關係者,當然也有希望非洲國家譴責俄羅斯者。短時間內如此多美國要員出訪非洲,可解讀為華府在去年底美非領導人峰會表達對非洲的重視後,打鐵趁熱兌現承諾,但也可解讀為想與中國在此競爭。
去年底美非領導人高峰會結束前,拜登宣布將在今年出訪非洲,如果成行,會是八年來第一位訪非的美國總統。普亭與習近平則是五年前因金磚五國會議來到非洲;今年峰會將在八月回到南非,上半年都還是部長或副總統的出訪,下半年則有可能見證三大強權國家領導人集結非洲,展開新冷戰時期的拉幫結派。(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