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關注明天,別把弱勢孩子擋在高牆外


【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離開純文字的迷宮,進入圖像的秘密花園!【青春畫報】讓左右腦均衡運動一下!一起來看圖、畫圖、評圖!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5/18 第349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語言癌和思考硬塊
聯合報社論 聯合/關注明天,別把弱勢孩子擋在高牆外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面對超高齡社會 長照法只是起步
民意論壇 為「一個中國」裝上輪子(下)
聯合筆記/九二共識 一線千金
劉謙魔術人生 因父母「捨得」
家長開明 孩子未來有無限可能
閱卷試務難度高 英聽應獨立設科測驗
偏鄉生與高分群 會考難易鐘擺犧牲誰
一生必訪景點…你認識幾件國寶?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語言癌和思考硬塊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我們進行完一個點菜的動作後,不久,服務生端上餐點沙拉的部分,介紹說:「這邊可以加上我們的醬汁,淋在沙拉上做享用喔!」

這類充滿贅詞的語言,要不要名之為「語言癌」,確實可以再討論;因為言語囉嗦變成「新八股」,只是個人文化教養問題,卻沒有危及生命之險。但是,像「進行一個XX動作」、「這是XX的部分」之類的語型每天在社會上增生,我們在生活中無可遁逃,除了煩膩,也為語言的鈍化而擔憂。

某些植物因生長環境的突變,會發生外觀上的畸形變異,稱為「綴化」。同樣的,我們在語言上的「贅化」或「鈍化」現象,也是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所致,通常是某類流行現象透過大眾媒體或網路社群反覆向閱聽者滲透,使民眾受到了催眠。於是,分析師提醒股民「做一個買進的動作」,超商「做出下架的動作」,阿基師承認「有做一個擁抱的動作」,獄官說魏應充在牢中「有做一個佛經的閱讀」;這些,要全怪罪王品是語言癌的始祖,未免不公。

追根究柢,語言變得邋遢,主要是人失去了對自己說話的感覺。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當然會視對象和時地而有所選擇,不會千篇一律。但就在此刻,我們打開電視,新聞分明播報著一樁暗夜衝突造成一死三傷的社會事件,記者結尾卻冒出一句「希望這一些都不是真的」;這種毫無專業素養的結語,絕對比語言癌更嚴重。

李遠哲最近演講,鼓勵年輕人勇敢站出來,要他們「不要相信老年人的決定」。鼓舞年輕人當然是好的,但這句「不要相信老年人」,本身就是個自我矛盾的悖論,為什麼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這和柯文哲說「彰化都是黑道」一樣,反映的只是他們思考裡的硬塊。

   
聯合報社論
聯合/關注明天,別把弱勢孩子擋在高牆外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今年大學個人申請放榜,凸顯了兩個問題:一是大學招生缺額創新高,二是窮孩子進不了台清交。前者除後段大學受少子化衝擊外,頂大招生缺額主要是校系為自訂招生門檻所困;後者則是頂尖大學的招生門檻,已經成為許多弱勢生跨不過的高牆。外界為激烈升學競爭下的頂大缺額感到惋惜,更為弱勢生向上流動機會被擋在頂尖大學高牆外慨嘆不平。

窮孩子進不了台清交,或反過來說,在政策鼓勵下,台清交仍找不到能進入這些大學的窮孩子,「多元入學」變成「多圓入學」,被認為是擋拒弱勢孩子尋求翻身機會的主要原因。

弱勢家庭所能提供給孩子的資源較少,課後既無能力補習,更無餘裕溫習,在學習的道路上可能得一路追趕。而在升學的關卡上,雖然大學入學管道多元,但除了考試分發管道外,最能體現多元精神的甄選制度,如申請入學,對弱勢生其實並不友善。高社經地位家庭孩子豐富的學習履歷與完美的備審資料,自遠非弱勢生所能企及,更別說多填志願與奔波應試,又是一筆龐大的負擔。因此,社會上呼籲恢復公平聯考制度的聲音從未間斷。

教育部最近公布弱勢生以多元管道進入大學的統計,說明六年來大學三種入學管道中弱勢生的錄取比率均見提升,尤其繁星推薦錄取弱勢生的比率最高;至於個人申請和考試分發管道,錄取弱勢生的比率則相近。檢視國立大學或頂尖大學各管道錄取弱勢生的比率,繁星較高、申請和考試相近情形,亦無二致。可見,沒錢補習的弱勢生,在考試管道裡還是弱勢。教育部想表達的是,如果說花錢又繁複的個人申請築高了大學門檻,那麼,恢復一試定終身的聯考,窮人還是難以翻身。

教育部可以在統計裡找到聯考未必有利於弱勢生的證明,卻難以直接反駁「多圓入學」不利弱勢生的事實。以弱勢生入學方式觀察,繁星推薦近年大幅提高名額,但也只居一成;透過考試分發者雖減,仍佔近半;經由個人申請者上升,則已達四成。進一步看,弱勢生在各種入學管道裡都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不論透過繁星推薦、個人申請或考試分發入學,都無法扭轉弱勢生大多數分布在私立學校的現實,且其比率遠高於一般生。對於多數弱勢生而言,國立大學仍然可望不可及,更不用說台清交等頂尖大學了。

關鍵之一,在入學機會。繁星推薦是保障弱勢生入學機會的最重要機制,但值得注意的是,繁星推薦原本另有平衡城鄉教育資源落差、引導學生就近入學高中職的目標,重點並不完全擺在弱勢助學。現在,繁星推薦更已成為都會高中與明星私中的主戰場,即使名額不斷提高,卻只是鼓勵更多學生轉戰都會高中以及明星私校尋求「摘星」捷徑而已。

關鍵之二,是入學的門檻。雖然多元入學不以考試分數作為選才單一指標,但不論是學測或在校成績,對於在學習過程中一路落後的許多弱勢生而言,可仍然跨不過頂尖大學校系已經刻意降低的基本門檻。如果無法落實多元選才機制與學習輔導機制,即使頂大增列名額,也可能「找不到」弱勢孩子進來就讀。

就此,教育部的對策是,對於弱勢學生的助學措施從經濟扶助擴及入學機會的保障,除繁星推薦外,個人申請也增加扶助弱勢招生措施。不過,這些措施還看不出多少成效。至於今年起推動的「起飛計畫」,編列預算鼓勵國立大學招收弱勢生,鼓勵頂尖大學提供弱勢學生優先入學名額,也還要看各大學落實的情形。

就在教育部極力澄清有關多元入學不利弱勢生的批評之際,創造「賣一捐一」模式的TOMS創辦人麥考斯基來台,分享將奉獻精神融入企業經營的成功經驗,鼓勵企業不要只在乎營利,而應該關注明天。相對的,我們的大學更不能只在乎論文發表和學術排名,而應關注明天,協助弱勢孩子爭取向上流動的機會,強化入學機會保障,完善學習輔導機制,善盡社會責任,正是各大學,特別是國立大學和頂尖大學的嚴肅課題。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面對超高齡社會 長照法只是起步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立法院上周五三讀通過攸關失能者照護的「長期照顧服務法」,預計兩年後實施,未來將設置長照基金,以政府預算、菸捐作為基金來源,預計五年內編列120億元經費,將有200萬人、80萬家庭受惠。長照法在立法院延宕逾四年終於通過,對因應高齡化社會具有指標意義,但是,立法只是起步,杯水車薪的經費更被在野黨及社福團體痛批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空殼法案;如果再考慮到目前已瀕臨破產的各項退休年金制度,台灣顯然沒有能力因應即將到來的「超高齡化社會」,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朝野皆應痛切檢討。

民國82年台灣進入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逾7%的「高齡化社會」,目前老年人口比重為12.8%,根據國發會推估,107年將升逾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114年進一步升逾20%,成為「超高齡社會」。更令人擔憂的是,從99年起台灣老年人口比重直線上升,是全球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到149年將是全球最高齡國家之一。

遠的先不談,在三年及十年後台灣次第進入「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涉及到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各層面的調適,工程至為浩大,但只是一個長照法就在立法院躺了超過四年,配套的「長期照護保險法」估計最快也要二年才能完成立法;各項退休年金改革修法工作更是阻力重重,有識者對此莫不憂心忡忡,只能寄望明年新政府上任後會有積極作為。

政府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最基本責任,就是老人健康和生活照顧。根據衛福部統計,目前失能人口達75.5萬人,占總人口的3.36%,其中失能老人48.3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6.4%;到120年失能人口將快速增加至120萬人。全民健保無法涵蓋失能人口的照顧,106年實施長照法後,估計80萬失能者可直接受益,其同住家人的照顧負擔亦可減輕,估計286萬人可間接受益,合計受益者占總人口的15.6%,可見長照體系的重要性。

但知易行難,建立可以有效運作的長照服務體系要人要錢,姑且不論人力不足問題,長照經費估計初期每年至少300億元,隨老年人口增加將擴大至每年500億元以上。民進黨及社福團體批評上周通過的長照法五年經費120億元,平均每年僅24億元,卻宣稱要照顧近百萬失能人口,以此推算,等同是每人每月補助200元,相當於1小時居家照顧服務,這無異是畫餅充飢,如何能因應龐大失能人口的照顧需求?

民進黨原本堅持以增加營業稅、遺產稅、贈與稅等作為長照法財源,但「加稅」是選舉大忌,國民黨又不願共同背書,所以,在民進黨不願背負拖延立法罵名下,才勉強通過長照法。現在朝野都把財務問題解決丟給有穩定財源的長照保險法,但是,要比照全民健保採社會保險制或以稅收作為主要財源,迄今仍爭論不休;如果採社會保險制,勢必由企業、人民及政府分擔保費,而負擔保費比例最大的企業反彈聲音不斷,實質薪資倒退的受薪階層也不樂見增加負擔,政府保費負擔亦會惡化財政問題,所以,長照保險法能否順利立法,仍在未定之天。

最讓社會無法認同的是,攸關老人生活照顧的退休年金制度包括軍公教保險、勞工保險等,潛藏虧損驚人,日益逼近破產邊緣,但朝野顯然因為政治因素,將退休年金改革法案束之高閣。現有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再加上健保、農保給付等,無一不是千瘡百孔,難以善後,現在還要再實施新的長照保險制度,如何能讓人民相信政府不會再弄出另一個爛攤子呢?

所以,要因應快速到來的「超高齡社會」,下一任的政府責任艱鉅,有志大位者應該拿出能夠通盤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尋求社會的支持,才能帶領台灣克服挑戰,迎向未來。

   
民意論壇
為「一個中國」裝上輪子(下)
黃年/聯合報
本文作者黃年為聯合晚報發行人。他以個人身分於本月九日在上海參加一場關於兩岸問題的閉門座談會,此會有兩岸藍綠紅三方面的智囊、學者、媒體人士與大陸涉台官員參加。本文是黃年在會中提出的書面報告,焦點在探討「一個中國」的定義問題。(編按)

為世界文明建立典範

接下來,我想談的第二個觀念是:兩岸共業的共同救贖。

共業是佛家語,救贖是基督教語言。我覺得,未來兩岸的解決方案必須追求兩個最高的價值目標。第一: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第二:為兩岸同胞創造救贖。

先談第一點,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廿世紀以來,世界上有四個「分裂國家」,中、韓、德、越。其中兩個已經統一,兩個仍分裂,在世界文明層次上各有其不同的表現。

越南以流血統一,且現在仍在摸索改革開放的道路。不能說它建立了什麼世界文明的典範,也絕對不是台海兩岸的正面示範。再說德國,西德是民主社會,經濟強,東德是共產主義社會,經濟弱,因此兩德統一可謂是順理成章。其中,東德政府未以驅使人民相互殘殺作困獸之鬥,可以說是在世界文明上留下值得敬佩的一頁。但兩岸不同,大陸是社會主義社會,經濟力上升,台灣是民主社會,而經濟能量相對較弱,因此兩岸在價值與實力上出現矛盾,不可能走德國模式。但是,東西德在統一前井水不犯河水,兩岸則在許多方面早已是河水井水流成一體;這一點,兩岸在文明上的表現,已較德國當年更具高度。至於韓國,北韓根本只是為金氏一家的身家性命在做最後掙扎,可以說殘民以逞,不堪聞問。韓國不可開交的局面,當然絕不是兩岸的示範。因為,大陸不是北朝鮮,台灣的處境也不是南韓,兩岸應當有足夠的能力,也應當有足夠的智慧,要超越德韓越三國,在兩岸的終極整合方案上,為人類文明及世界歷史創造典範。

為兩岸同胞創造救贖

接著,再談為兩岸同胞創造救贖。兩岸的分裂是兩岸的共業。六十多年來,兩岸皆曾經歷極大的痛苦,如台灣的二二八,大陸的文革;但兩岸也分別獲致舉世矚目的成就,如台灣的民主化,及大陸的改革開放。因此,兩岸應當已有能力以創造人類文明典範的高度來化解這個共業,而絕不可用增加人民痛苦的手段來繼續製造罪孽。也就是說,兩岸的解決方案,應當要能夠為兩岸同胞創造一個人類文明空前的大救贖。

什麼是大救贖?茲舉三例。第一個例子是蔣經國總統的解嚴和開放探親,如果不是蔣經國這麼做,今天的台灣內部政治和兩岸關係都無法想像。蔣經國這麼做了,就是給台灣和兩岸創造了大救贖,也有了人類文明典範的高度。我們在座有許多來自台灣的朋友,都是跨戒嚴和解嚴時代的人,應當能深切感覺到蔣經國的這個動作,在我們每一個人(我要強調的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人格和心靈上,發生了多麼大的救贖作用。第二個例子,是鄧小平一代所領導的否定文革和改革開放。這個救贖,不要說它徹底使中國脫胎換骨、起死回生,各位在座的大陸朋友也大概都是跨文革前後的人,一定也可以感覺到鄧小平一代創造的這個大救贖,在每一個中國人的人格和心靈上發生了多麼大的救贖作用。尤其是每一個共產黨員,如果不是這場救贖,一身背負的罪惡感、恥辱感如何能得解脫?第三個例子,也是鄧小平,他在香港用「一國兩制」取代了「一國一制」,也是具有人類文明高度的大救贖,我在這就不多說了。

因此,兩岸的解決方案,究竟是使中國增添罪孽或得到救贖,這也是一個選擇。以兩岸現況,當權者或當政者,其實有能力使之成為一場災難或一場罪孽,也有能力使它成為一場人類文明史上空前的大救贖。我覺得這一切只是一念之間的事,正如當年在蔣經國和鄧小平的腦裡,也是一念之間。也就是說,兩岸共業不是沒有救贖之道,而是我們還在等待今天的蔣經國和鄧小平。

兩個偉大與兩個標準

最後,我想為兩岸未來提出一個憧憬。希望兩岸未來能朝「兩個偉大」的方向發展,第一個偉大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第二個偉大是「兩岸同胞的偉大和解」。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來支撐「兩岸同胞的偉大和解」,再以「兩岸同胞的偉大和解」來豐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進一步說,要如何檢驗這「兩個偉大」呢?有兩個檢驗標準,那就是前面所說的:一、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二、為兩岸同胞創造救贖。能滿足這兩個標準,就是偉大。

也就是說,要以「典範救贖論」來支持「兩個偉大說」;中心概念仍在重新確立「一個中國」的定義,為「一個中國」裝上輪子,朝「共同締造論」及「大屋頂中國」的方向移動及發展。

說到這裡,我原來的題目是「九二共識的延續與超越」,現在,容我更改我的題目為:「為一個中國裝上輪子」,副題是「典範救贖論與兩個偉大說」。

以上,敬請指教。謝謝。

   
聯合筆記/九二共識 一線千金
謝邦振/聯合報
蔡英文由民進黨提名為總統參選人後,一直兩岸罩頂。

四月上旬蔡英文首度提出,兩岸關係基本原則是「維持現狀」,獲提名後再次說明,「維持兩岸現狀」就是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她並迴避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各自表述),喻譬於獨派:「維持現狀」的立場,就是「與美國政府一樣」。

「維持現狀」、「與美國政府一樣」,耳熟能詳,易於接受,獨派也從來不反美,何況立場與美並駕齊驅,冠冕堂皇。

這是跳過「一中」的修辭,對內「打白條」,維持現狀怎麼兌現,不說;對外,「照貓畫虎」,就看她月底的美國行,受教程度如何了。

四月下旬迄今,馬英九總統已經四度質疑蔡英文的「維持現狀」是什麼、怎麼維持?蔡不予理會,硬是避開九二共識。馬英九挑蔡的毛病,一再增加聲量為「一個中國原則、各自表述」履歷正身;期間,新任黨主席朱立倫在朱習會時,「兩岸同屬一中」脫口而出,還得靠馬英九救火,可見「一中」的敏感—沒有「各自表述」襯底,它就是爆火引信。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的說法,四平八穩,馬英九既不是競選對手,何須費舌回應。

三一八太陽花學運後,九二共識幾乎是馬英九唱獨角戲,最近尤烈,因為黨內總統參選人,繼任無人,他引以自豪的兩岸政策不知何以延續。國民黨如果失去政權,兩岸政策夭折,與其嘟囔不休,還不如好好思考,幫著國民黨從明年大選突圍,就算輸了總統也要穩住立委席次,為維護政策而戰。

蔡英文為贏得大選,勢必會將她的兩岸「白條」轉化成「雨天有效票」,標舉維持現狀、概括承受ECFA,運用黨團在立院上演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審查大戲,以示現狀的維持真的有效。但這樣夠嗎?

這些年來,美中台能維持穩定發展的關係,關鍵因素還在三方都認知彼此的一中原則。最近,中共高層不斷強調兩岸關係的基礎九二共識,基礎不穩「地動山搖」,蔡英文當選前後,勢必躲不過這個問題;不論她是以國際途徑走向兩岸,或是參與國際組織、區域經濟,仍繞不過中共因素,除非她執政之下,台灣不參與一帶一路、亞投行,也不要大陸的經貿市場。

中共也不是沒經歷過民進黨執政時的兩岸關係,對台緊縮不宜只是「地動山搖」的威嚇。兩岸關係如二胡演奏,九二共識就像纏繞琴柱與兩根弦的「千金」,「千金」雖只一條細細的棉線圈成,但換弦時調整鬆緊、箍得適中,即可按指取音,換把馳騁,悠揚高亢低迴纏綿。

所以,蔡英文也必須設法使這個「千金」不毀,訪美時能照貓畫得出虎,畫得似貓又似虎,使中華民國與一中原則的論述,在貓虎之間變幻。

   
劉謙魔術人生 因父母「捨得」
涂順振/私立高中校長(屏縣內埔)/聯合報
國中會考考完國文,陪考的幾位家長,與老師正在談論作文題目「捨不得」,筆者談起魔術明星劉謙的父親,數年前與筆者聊天的一段話。

劉謙的父親是筆者五十年前在屏東眷村認識的朋友,大約四年前,他回屏東老家探望高齡九十歲的母親,順便與我敘舊,餐敘後,我載他到新左營搭高鐵,途中我問他是如何栽培劉謙的?劉父短短的一席話,卻讓我感受到他們夫婦身為父母的智慧。

劉謙幼年在高雄成長,後來遷到台北。假日父母帶他逛百貨公司,有人在表演魔術,劉謙就告訴父母,他要留下來看魔術表演,請爸媽逛完百貨公司後再回來會合,結果等他們夫婦回來時,劉謙卻正在表演魔術歡愉觀眾。劉謙的母親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才華和興趣,就與劉謙的爸爸溝通,孩子只要不要變壞,不要限制孩子玩魔術,讓他追求興趣,選擇所愛。

後來劉謙參加魔術比賽得到冠軍,與魔術大師大衛合照,給他很大的鼓舞,而更加鑽研勤練,連道具都自己研發,劉謙也因此漸漸嶄露頭角。有一次,劉謙要到國外參加魔術大賽,特別提前幾天到當地觀察並適應環境,父親載他到機場,道具及鴿子檢疫通關都是劉謙自理,當時父親想到,才廿出頭的孩子,隻身到陌生的國度,要找住宿的地方、比賽場地,並與主辦單位聯繫等等,身為父母,卻幫不上忙,頓感很「捨不得」,心頭湧起一陣酸痛,但是於今想來,「捨得」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學習成長,才是正確的觀念和做法。

劉謙高中時成績平平,有一天,父親特別舉某位演藝名人,也很會變魔術,但因為書讀不多,被人誘惑控制,染毒而英年去世的故事。點化他要成為一位真正的魔術師,一定要淨化心靈,變化氣質,否則頂多是一個魔術匠,而多讀書是自我提升不可或缺的途徑,鼓勵他考大學,劉謙因此領悟而用功讀書,考上東吳大學日文系。

聽完這段故事,家長及老師們似有所悟,「捨得」放下讓孩子翱翔,並「適性揚才」,順勢引導,提供孩子展現才華的舞台,讓孩子「選擇所愛、愛所選擇」不就是「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價值,家長與學校更是責無旁貸。

   
家長開明 孩子未來有無限可能
馬惠娣/中小學校長(南投市)/聯合報
開會時,小一的老師說:「我用很多課餘的時間教詩詩練習國字,可是一轉身他就忘了,覺得很沮喪。」我說:「他是特殊生,在學習上會有一些不同的狀況。」旁邊有老師回應:「他的字寫得很漂亮,畫圖畫得很好。」

我眼睛一亮,告訴大家:「我無意間發現鴻鴻的圖也畫得很好。」鴻鴻也是常被留下寫功課的孩子;去年慶祝教師節,三年級小朋友在黑板上畫了好多圖畫,讓人驚豔。

在教學上,老師可能專注在孩子國、英、數、理成績,卻忽略孩子的專長學習,更有老師或家長會用學科成績來限制孩子不可以繼續他最喜歡的運動、喜好或才藝的學習,這種「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抹煞孩子的天分,也讓孩子失去多元發展機會。

多年前,有家長跟我說,去唱卡拉OK時,怎麼每首歌孩子都會唱,看她都在讀書,很納悶是什麼時候學的;那年孩子考上女中,現在已是國中老師。朋友姊姊小孩小三時,五加三想很久還是答不出,現在從事黃金投資理財工作。伯彥非常喜歡研究鳥類,國、高中時假日都跟著賞鳥協會到各地賞鳥,學業成績總讓父母搖頭,大學推甄生物系,口試表現突出,錄取知名國立大學。

凱傑的父親是警官,母親專職照顧小孩。一次親師座談後,媽媽跟我說,看開了。因為念女中的女兒勸她,應該讓弟弟念他喜歡的學校或科系,不然真的會失去一位會撒嬌又貼心的弟弟。後來,凱傑念餐飲科,考證照、參加比賽,樣樣傑出。

葆禎從小就喜歡小動物,上了國中,同學們打球、玩耍、跑步的時間,就是他與昆蟲、小魚、小鳥,或與同學談論動物世界的快樂時光。他的成績常常名列前茅,要選知名高中綽綽有餘,但是父母親都表達要尊重他的意願,現在他幸福自在地就讀他喜歡的畜牧保健科。

可見除重視孩子課業基本學習,也要因勢利導其天賦、專長與興趣,或可成為增進學習學科能力的動力。然而,開明的家長則是促成孩子快樂學習的關鍵。

孩子的未來有無限可能,未來仍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行業等待開發。多注意孩子品德養成,興趣與專長的培養,讓孩子得到更多支持與溫暖,成就更多喜悅與幸福的家庭。

   
閱卷試務難度高 英聽應獨立設科測驗
王延煌/高中校長(南投市)/聯合報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最大的變革,為數學非選及英聽正式納入成績計算。兩者對於會考總成績和超額比序都有關鍵性的影響。

英聽測驗經過一○二、一○三年的試辦,及本年度的正式實施,總共有三種施測方式,未來不論合科合卷、合科分卷、分科分卷都產生許多問題或困難。

一○三年將基測改會考,目的在減輕學習壓力,成績主要作為學力檢定及補救教學之用,因此各科成績標示粗略化。所以當英聽與英語閱讀測驗合科為「英語」科,其測驗題數與難易度就不能太多、太難。今年度英聽只分為「基礎」及「待加強」,就不利於補救教學,恐讓雙峰現象更為嚴峻。

另外,對試務工作也是一大挑戰。製卷闈場為了英聽命(組)題、錄製試題、存取USB、製作試卷等,增加的設備設施及試務壓力,數倍於各科。而各考場原本已經不易招募監試人員,如今更難找到適任的監考老師。因為監試人員必須正確操作播放器,並排除各種異常狀況,壓力很大,怕影響考試公平性,紛婉拒監考。

會考雖仍是五科加寫作測驗,但英聽單獨一節考試,準備和考試時間長達一小時。為讓會考在一天半完成七節測驗,今年測驗時間提早、休息時間緊縮,確實加重考生負荷。

筆者認為國中會考英聽測驗,應審慎思考採行大考中心的高中英聽測驗模式,一年兩次,擇日獨立設科測驗,其分數作為入學參採依據及補救教學之用。如此,將可分散考生應試壓力、提升試題質量、減輕試務準備及監試人員負荷,進而強化英聽成效。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偏鄉生與高分群 會考難易鐘擺犧牲誰
鍾邦友/高職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去年會考英數等科目列入待加強的人數近三分之一,教育部備受責難,今年各科基礎題由去年的百分之十,提升到百分之十五,預計C級人數較去年減少,對偏鄉學生來說,應可謂福音。

然而此消則彼長,A級與B級人數勢必增加,今年的考生又是千禧龍子,人數廿八萬多人較去年成長一點四萬。以基北區為例,今年約七點八萬人,依一○三年5A人數占六.二一%推估,全國約一萬七千多人,基北區四千八百多人可能跨過5A門檻,也就是基北區有近五千個高手在高分群難分高下,如果加上考題較簡單,可能人數不止這些。

過去基測便曾因每科六十等級的量尺分數不夠用,而改為八十;改為會考後,大幅減為三等級四標示,這是為了減少分分計較而刻意模糊化的結果。但為增加鑑別度,又只好把基測的中等偏易,改為會考的難易適中,好適度減少高分群人數。

現在為不讓偏鄉成績太難看,難度的鐘擺回向偏易,高分群爆表的問題再起,屆時明星高中同分者太多,應如何取捨?教育部堅守的三等級四標示將備受考驗,除了北市力爭的十級量尺,甚至更精細的等第區分,恐怕都有死灰復燃的可能,而未來的會考難度,亦應果斷定位,建議教育部可得做好因應的準備,否則勢難再次抵擋強大的民意反彈。

   
一生必訪景點…你認識幾件國寶?
卓玫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士(台/聯合報
五一八國際博物館日前夕,文化部公告指定前輩畫家林玉山《蓮池》(1929)為「國寶」,指定陳澄波《淡水風景》(1935)、《嘉義遊園地》(1937)以及林之助《朝涼》(1940)為「重要古物」。《蓮池》所繪為嘉義大蓮池,具有濃厚的臺灣風土色彩,是台灣畫家的作品第一次與故宮歷代名畫並列國寶,標誌著台灣國寶級畫作的榮銜授予,首次從遙遠的中國古典藝術脈絡,回望自身的繪畫之美,是台灣美術史的大事。

但少有人知道,《蓮池》、《嘉義遊園地》與《朝涼》三件作品,從二○一一建國百年開始,一直都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美無雙—館藏精品常設展》中展出。

《國美無雙》展名由來,源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國士指一國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意謂這些優秀的台灣美術家們,每一位都是舉世無雙的國士。當年國美館有感於國內外遊客、策展人與博物館等專業人士到訪時,常因檔期不巧而與具台灣代表性的作品緣慳一面,為了回應外界殷切的期盼,從一萬四千多件典藏品中精選出八十二件作品,設立了台灣美術館界當時尚不多見的常設展,提供參觀者隨時親近台灣經典作品的機會。從日據時期台灣現代繪畫的開啟直至當代,拉開一部精彩絕倫的台灣近當代美術史。

《蓮池》從「鎮館之寶」晉升為「國之重寶」,《國美無雙》展與有榮焉,然而當初設立這個常設展時,其實經過一番掙扎。「常設展」理論上是一座美術館的靈魂所在,有鎮館之寶的意義,對歐美許多知名美術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例如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米羅的《維納斯》與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之常設於羅浮宮。但國內尚未養成參觀博物館習慣,較無話題性的常設展,往往成為美術館中最缺乏「效益」的空間,在KPI值(關鍵績效指數,對展覽而言,是預期達到的參觀人數)至上的時代,沒有美麗煙火可施放的活動,不小心還會拖累整體表現,長期不換展甚至曾遭民眾投書「誤會」館方怠惰。

《國美無雙》展不只展現國美館的典藏實力,更重要的是,藉由國家級美術館的常設機制,向這些曾對台灣美術有過卓越貢獻的藝術家們致敬,並向世人傳遞一個訊息:人才,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資產,將屬於他們的榮光歸其所有,是對自身文化最深刻的尊重與認同。

對於此次國寶的指定,期待熱情的民眾不只在臉書按個讚而已,身為台灣人,或許可以將此展列為一生中「must see」的必訪景點。藝術之美需要透過呼吸、眼神與心跳去親自感受,那種短暫卻永恆的體驗,絕不是網路虛擬世界所能取代,在場的您將驚豔於台灣藝術的豐富多彩,接收到台灣文化多元且充沛的能量。

   
翻轉教育兩大推手對談:父母在家也能翻轉
談到翻轉教育,你不能不認識這兩個重要推手:台北市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張輝誠、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兩位老師也對家長提出了具體又實用的建議,讓父母們在家也能翻轉教育。

《復仇者聯盟2》承先啟後 更期待2018
《復仇者聯盟2》的承先啟後,會讓觀眾更期待2018年、2019年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為何筆者會如此斬釘截鐵地保證呢?一切都只因為《復仇者聯盟2》的整體設計,已經悄悄地讓上面這些電影劇情展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