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通才與專才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世界講義 有錢人如何使用錢包
名人專欄 通才與專才
2015/06/01 第818期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有錢人如何使用錢包
文/藤川太;譯/陳惠莉
很多人希望能像有錢人一樣,可以管理大筆的金錢。不用覺得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有些有錢人的習慣,是一般人也可以簡單複製的。

現在,請你看看自己的錢包是什麼模樣。外形是不是已經走樣了?是不是被各種收據、卡片撐得鼓鼓的?

我時常要求前來做「家計重檢諮詢」的客戶讓我看他們的錢包,發現錢包和家計之間有著饒富趣味的關係。首先,使用損傷、髒污錢包的人,多半不善於管理家計,甚至根本懶得管理。相反地,有錢或能把家計管理好的人,錢包大致都很乾淨。

除了「省錢達人」的類型外,有錢人鮮少寫家計簿,卻把錢包當成管理家計的工具。經過更仔細的觀察,我發現錢包跟使用者的性格、與金錢的互動方法有很強的關聯。

如果你還在使用損傷且髒污的錢包,建議你先去買一個新錢包吧。錢包是我們和金錢之間的連接點。不經心地對待錢包,就是你不關心錢的證據。對金錢漠不關心卻又慨歎沒錢,就像不跟異性談話,卻又感歎自己沒有異性緣一樣。

有錢人對錢包又有著什麼樣的堅持呢?風水學經常說「黃色的錢包可以招來金錢運」,但是,我所看過的有錢人當中,幾乎沒有人用黃色的錢包,而是用黑色或藍色、綠色……等常見的顏色。由此看來,我們大可不必太在意錢包的顏色。

儘管如此,我認為還是儘量避免使用紅色的錢包。根據某項研究顯示,以紅色來書寫「SALE」幾個字,或使用紅色餐巾時,營業額會比用藍色等寒色系增加百分之十以上。有人認為,紅色會讓人興奮,能促使人打開錢包,因此還是用紅色以外的顏色比較保險。

至於錢包的形狀,許多有錢人都使用長皮夾。

對有錢人來說,長皮夾應該比較方便放進大量的紙鈔吧?但是,就算紙鈔數量不多,使用長皮夾對管理紙鈔也比較方便。把放紙鈔和收據的地方區隔開來,不管放多少紙鈔都可一目了然,容易管理。

至於卡片夾,有錢人看起來對數量沒有太多堅持。本來有錢人就沒有很多信用卡,會光顧的店家也都是固定的,他們會有效地累積使用點數或里程數。放在皮夾�的卡片再多,也鮮少有人會到二十張那麼多。很多人會把鮮少使用的卡片和錢包分開來放,收納在包包當中的卡片夾�。

很多男性的有錢人,是把紙鈔夾和零錢包分開來使用。因為男性不像女性,會隨身攜帶方便的包包,所以會把紙鈔夾放進上衣內口袋,零錢包則放在長褲口袋。女性的有錢人中,很多人使用紙鈔夾和零錢包合為一體的錢包。零錢包的部分設計成有大開口,方便取用。

以上列舉的每一點,或許都不是多特別的事情,但能滿足有錢人所有要求的錢包,似乎不是那麼容易找到。所以在找到適合自己的錢包時,他們多半會連續幾年使用同樣的錢包。好像有人說,錢包所具有的力量在三年之後就會消失,但是,即使是有錢人,也有人小心翼翼地使用同樣一個錢包長達十年以上。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錢包被收據或各種卡片塞得鼓了起來,或雜亂地塞放著紙鈔,就代表你用錢的方法也同樣雜亂。這個時候,把錢包�的東西拿出來,好好整理一番吧。當你有心保持錢包和心靈狀態的清爽時,和金錢之間的新互動才會開始。

 
通才與專才
文/李翊菱
我出生於臺灣的農業社會,經歷過工業社會與科技時代的轉型。我們這個年代,可說是知識或資訊都不發達的時代,父母又沒有受教育,不但無法增添閱歷,遑論增加視野了。因此小時候常羨慕同學的父母是知識分子,覺得他們懂得很多。

我天生好學,從小便敏感於所有觀察,在我青少時期,受教育的風氣開始普及,學有專精的老師也認真傳授知識,同學之間不分省籍,交流彼此不同的生活文化,串連著濃郁的同儕情感。這一段時期的學習填補了心底對知識的渴求,可以滿足地把知識內化成智慧,並能與各種職場需求相融合,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較於這世紀,我們成長年代的幸福指數遠超過現在的人。物資缺乏的時代看來令人同情,但也因為不足,明白努力的重要,所以當時的孩子大部分練就一身功夫,同時培養了接受生命挑戰的能力。生活的辛苦,反而提供觀察、探索自己的機會。回想讀書時期,常積極主動參加文學營、藝術營、合唱團、電影社、參觀展覽……等活動。社會是現實的,生活是殘酷的。不懂教育的父母一直阻撓我學習這些人文藝術,因為這些活動在他們眼�,都不能當飯吃。

從小我便很機靈,懂得討爸媽的歡喜、不讓他們生氣,只為了爭取我想要的事物。於是積極主動地做盡家務事,生火、洗衣、煮飯,照顧弟弟們。這些得來不易的精神糧食,在我的求知過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通識素材。更讓我懂得生命中應該珍惜的是什麼。長大後我才了解,自己長期浸淫的世界,專家們稱它們為「八大藝術」。過去教育界常有一句話:「學問要有專精。如果一個人樣樣通,此人則是樣樣鬆。」因此臺灣培育了一群專業人才,這種精神甚至延至今日。但別忘了,專業使人窄化。

曾閱讀李國鼎先生的傳記,喜歡他一個觀點。他說:「我贊成每個人都要有通才,爾後在通才�找出自己的專才。」我自己在教育關懷的崗位上數十載,也觀察臺灣普遍變相的教育價值。因為親身經歷了李國鼎先生所言,我贊成他的見地。一個人要有通才的本領,必須培養「用心看周遭事物」的習慣。讓心靈增加新視野,才能擁有精彩且豐富的生命狀態。進而整合對人類、對社會有貢獻的專業。

做學問要像莊子說的:「目徹為明、耳徹為聰、鼻徹為顫、口徹為甘、心徹為知、智徹為德。」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眼睛通達就會明白,耳朵通達就會聰敏,鼻子通達就能嗅覺靈敏,嘴巴通達就能品嘗,心思通達就有智巧,智巧通達就能自得。這觀點就是通才培養的必要條件。有了豐富感知能力,再整合原有專精的學問,相信這個人肯定備受歡迎。

職場上每一個環節,都脫離不了人際互動。「通才學習」可提供豐富有趣的學養,讓我們擁有優質人際關係。例如:一個快樂自信的人,常給人帶來歡樂風趣的生活。願意與人合作的人,主動的態度表現了隨和圓融。有積極上進心的人,常給人鼓勵。有組織能力及條理清晰思維的人,將貢獻團隊。有創意的人,生活資源豐富。能關懷社會的人,充滿愛心。我們喜歡與這種人交往。

現在教育界有心人士,雖提倡多元化內涵,卻有了廣度而無深度。時下年輕人沒有大量閱讀的習慣,因此無法增加閱歷,無法提昇心靈視野,只能讓生命空白。呼籲家長們,別再丟棄自己的責任。學校、補習班不是生命的全部。或讓孩子在閒暇時除了看電視、玩電子遊戲、唱卡拉OK外,似乎找不到其他事情可做。

對於孩子未來的生命藍圖,應該擺上大量的通識學習,他們才能隨著成長的腳步,懂得為自己立定人生志向。專才隱藏在通才的背後,教養者必須協助規畫與付出才能擁有。

 
我們吃的基改黃豆會致癌?政府沒在驗
過去十幾年台灣審查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只能依賴孟山都等生產基改種子的公司,所提出的評估報告。而十幾年來,台灣核准八十一項基因改造食品上市,近年只有二項產品被退件,退件率只有百分之二。

你的臉書抱怨文,有效嗎?
我的臉書上,有兩個喜歡「抱怨」的前同事,雖然我已經離職了,但兩位的發文仍讓我尷尬,如果我按「讚」,就會被以前的老闆看到,不按,又怕他們以為我沒支持他們!有趣的是,我發現這兩位,多年來,已經有了截然不同的發展。
 
Copyright ©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