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拔除仇恨,種下愛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1/28 第27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延展愛的力量
證嚴上人專區 拔除仇恨,種下愛
慈濟脈動 張澄淇 玉里歲月
焦點專欄 人生真滿足
延展愛的力量
長期用心投入關懷,不敢說就此讓個案離苦得樂,起碼提供依靠和溫暖,讓他們心定而不致感到無助。
拔除仇恨,種下愛
11.10《農九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拔除仇恨種子,播下愛心種子,讓人人轉苦為樂、轉貧為富。

穿山越海,悲智力

二○一三年十一月,菲律賓萊特省遭海燕颱風重創,當時菲國慈濟人正陪同志工返臺受證,得知災情嚴重,立即返國勘災。風雨破壞海空交通,師兄們好不容易到達萊特省,看到一片殘破景象,以及倖存民眾絕望表情,透過電話哽咽向上人報告災情。

得知獨魯萬等地災情慘重、幾乎滅城,許多華商絕望離開,受災居民卻無處可去。上人請菲國慈濟人立即啟動「以工代賑」,帶動居民清理環境,並每天供應熱食。隨著環境一區一區清掃乾淨,居民也領到代賑金、有錢可以購買生活用品,街道上開始有攤販,城市生機漸漸活絡。

與訪客談話,上人提到海燕賑災期間,曾有當地華商表示,慈濟每天發的「代賑金」超出當地工資太多,擔心以後招不到工人。「我告訴他們,慈濟並非聘請工人工作,是『以工代賑』,鼓勵萬念俱灰的居民站起來清掃家園,整個城市才能恢復希望,華商也才能儘速開店營業。」

如今萊特省奧莫克、獨魯萬等地,民生經濟恢復,街道熱絡繁榮;上人表示,菲律賓慈濟人從災後至今的幫助,是災區重建的一大力量。

感恩尊重,去藩籬

從今年《慈濟大藏經》影片中,看見世間苦難,也看見菩薩身影。上人在板橋靜思堂授證時,肯定慈濟人聞聲救苦,無論面對何等境界,總是心寬念純,步步踏實付出。

「付出的人,態度比接受的人更柔軟、腰彎得更低,既是表達尊重,也表示感恩。感恩、尊重,是出於一分誠懇的愛;這分愛能打破種族、國界的藩籬,彼此貼心。」

去年此時,上人以「誠之情誼人間祥兆,教之慇實造福富足」,勉勵慈濟人以身作則,帶動人人行善造福,讓人間有祥瑞之兆、祥和之氣。

展望來年,上人以「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致勉新發意菩薩:「恆持『佛心師志』,遍撒愛的種子,讓人間菩薩從『一』生無量,引導更多人轉苦為樂、轉貧為富。」

人人本性清淨,只是一念無明起,不斷生煩惱、造惡業,養成不好的習氣。心地乾燥,風吹揚塵,稍遇境界就發脾氣;上人教導:「要下決心、下功夫,吸收法水滋潤乾燥心地;以法滅除一切煩惱、無明,自度度人。」

「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上人強調,有愛心、願意付出力量救助苦難人,就是人間菩薩;就如南非本土志工雖然生活貧窮,但是法入其心、道心堅定,不只照顧社區�堛熙h病人,還跨區跨國撒播種子,帶動更多人成為富有法、富有愛的人間菩薩。

「只要有心,沒有不可能的事。心轉,境就轉;法入心,就能轉惡為善,激發潛能、展現良能。」

有願有力,勤造福

「人心有仇、有恨,就會造成苦難。要發揮真誠大愛,在人間拔除仇恨種子、播下愛的種子。」

第一場座談,上人以土耳其慈濟人援助敘利亞難民為例,慈濟補助難民家庭生活、讓孩子安心求學,是希望以真誠的愛與關懷,消弭難民孩童因逃難、失學、長時間工作等苦難遭遇,萌生的仇怨不滿情緒。

全球氣候極端、災難多,上人教眾,除了做環保淨化大地,更要做好心靈環保。「用法淨化己心,並且提起熱忱走入人群,邀約大眾以愛付出,讓人人種福因、得福緣。人人互愛互助,有助天下祥和;人人敬天愛地、共聚福緣,生活才能平安。」

將心比心,菩薩愛

「過去雖然也在做好事,不過是隨喜、隨性而做,從受證這一刻開始,要認真去做。」

第二場座談,上人開示,人生無常,即使擁有再多財富,到頭來仍然是雙手空空而去。「佛陀不斷來人間說法,希望眾生能明白道理、脫離受苦受難的惡性循環。然而凡夫無明,與人對立、衝突,以致世間成為苦惡的堪忍世界。」

臺灣社會每當發生重大意外災難,慈濟志工總是迅速動員,給予生活支持與心靈膚慰,讓災難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使社會維持安和、平靜。「這就是將心比心,秉持『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慈悲心付出,無論道路如何崎嶇,都要堅守志向、堅定道心,將坎坷路走成平坦。」

美國加州陳家璋師兄發願「一日五善」——每天走入五家商店,向店家介紹「竹筒歲月」,募心募款,已經五百多家商店響應。上人肯定,有願就有力;走入人群互動,才有機會淨化人心。

「要提起熱忱,啟發人人愛心,帶動行善;日日悲智雙運,為社會人群付出,進一步將愛推及全球。」

張澄淇 玉里歲月
撰文•黃秀花 攝影•楊舜斌
人生歷程:1935年出生,1989年受證慈濟委員

訪視資歷:28年

訪視祕訣:真心誠意相待,不損人自尊、敬重對方,自會獲得善意回應;耕耘愈久,收獲也就愈多。

志工心得:長期用心投入關懷,不敢說就此讓個案離苦得樂,起碼提供依靠和溫暖,讓他們心定而不致感到無助。

咧嘴笑時,露出一排兔寶寶門牙,兩道眉毛彎彎,夾雜幾縷銀白,看起來十分慈祥。年屆八旬的張澄淇,一百七十八公分高,體態保持良好,精神奕奕。見他駕車環繞於富里鄉山野中,不疾不徐、悠然自得。

這一帶的花東縱谷,景致迷人。夏季,六十石山、赤柯山的金針花盛開,滿山遍野黃澄;元月下旬,大片油菜花海綻放,臺九線沿路農田金黃絢麗,吸引旅人駐足凝望。走在這片美景中的張澄淇,不為遊玩,而是有他既定的方向。

六十一年前,年僅十九歲的張澄淇,初到玉里鎮工作,就被天然美景和純樸民風給留下,成家立業。如今兒女長成,他也當了阿公,耄耋之年,不在家享福,卻還在為弱勢家庭奔波。他所關懷的對象,無論獨居長者、失親稚子或生活困苦者,只要腳走得到、眼看得見,都願出一把力。

臺北人落腳南花蓮

一九三五年出生的張澄淇,老家在新北市新莊區,他排行老八,上有四兄三姊、下有一弟;父親在一家糕餅原料工廠當掌櫃,要維持全家十一口人的生計著實不易。在普遍貧窮的日治時代,大家多吃番薯籤,少有白米飯;即使如此,父母很重視教育,張澄淇能念小學,又升讀初中,十分難得。

不過適值戰亂,常要躲空襲警報,他並沒有真正把書念好。「那是美軍空襲最厲害的時候,日本人把琉球居民遷來臺避難,我們將學校讓給他們住。」張澄淇只讀了兩年小學,學校就被迫停課,三年後戰爭結束,臺灣光復,他直升五年級,改讀漢文書,老師也從講日文變成說中文。

初中畢業,家境不允許他繼續升學;十五歲的他便去艋舺(萬華舊名)的華洋百貨行當店員,負責載貨到外面批售,如果是短程就踩腳踏車,遠距離如瑞芳、淡水則搭火車,若到三峽、鶯歌就乘人力拉的輕便車。

此後斷續做過幾樣工作,到了一九五四年,一位在玉里發展的親戚回來省親,發覺他十九歲了,仍無固定職,便牽引他到東部,進入玉里公賣局菸酒配銷所當搬運工,一年後升任正式職員,生活逐漸安定。二十八歲,他與家�婺g營雜貨店的王雪花結婚;王雪花說:「他很親切,家中長輩也覺得他老實、有正業,家庭又單純,都很贊同。」

玉里位於花蓮與臺東之間的中心點,早年伐木業興盛,林務局工人穿梭不息;農業也很發達,四周均為水稻田,耕作人口眾多,連山邊也種滿玉米、地瓜、生薑等,高經濟作物梧桐樹則外銷日本。在這個鼎盛時期,人口一度達五萬多人。

但到了一九七○年代,農業漸走向機械化,伐木也停了;西部經濟大起飛,各項工程陸續展開,成衣和紡織廠缺工,玉里人口逐漸外移。張澄淇講起一個數據:「當時無論做水電或泥水匠,師傅工一天就兩、三千元,不比現在差!」由於西部賺錢快,人口版圖自然靠過去。

張澄淇在玉里有正職,也有家庭,沒想過離開。王雪花雖是家庭主婦,也兼批售肥皂,從北部取得貨源,再透過以往銷售管道賣出。夫妻倆攢存積蓄,供應四個孩子日後赴外地求學的費用。

婦唱夫隨做志工

張澄淇的隔壁鄰居為資深慈濟委員王美雲,她向王雪花勸募,馬上獲得同意。王雪花從《慈濟月刊》、以及慈濟人現身說法「渡」與「悟」的錄音帶中,甚為感佩上人濟世決心,以及為偏遠民眾籌建醫院的理想。

「我有位舅媽罹患癌症,就是送到臺北大醫院去醫治,家人奔波照顧,很辛苦。」王雪花深感當年花東醫療資源不足,只要家有重症患者,全家跟著受累,因此毫不吝惜贊助慈濟建院基金,「捐款的事,我從沒對先生提起,他應該也默許吧。」王雪花知道丈夫會隨手翻閱月刊,相信他一定有所觸動,只是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後來,她常跟隨資深委員游月鶴前往剛啟業的花蓮慈濟醫院做志工;清晨五點多搭火車出門,一週後返回。王雪花說:「從前的火車不比現在,我們搭慢車,寒冬�塈N風呼呼地吹,破掉的車窗一直灌風進來,若沒拿個披肩圍在身上,實在受不了!」

接著,張澄淇也開始參加活動,了解慈濟是很好的團體,便一腳踏了進來。一九八九年,慈濟護專成立,許多西部慈濟人前來參與開學典禮;男眾志工遂組成「保全組」,負責維持秩序、場地整理等總務工作,「當天,我負責灑水,避免塵土飛揚。」張澄淇回憶。

當年底,他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在此之前,他早已跟隨玉里資深委員、人稱「土地公」的王成枝看個案。王成枝不識字,張澄淇幫忙做訪視紀錄;多次參與中,他感受到這位長者的慈藹,而且性子很急,一看到貧苦者不趕快幫忙,回家就睡不著。

有一次,張澄淇正在上班,突接到王成枝打來電話,十萬火急告知有緊急事需處理;但他領人薪水,無法立即放下公事;不過,卻也因此感受到這位長輩把照顧戶的事看得很重。

那段時期,張澄淇常騎摩托車載著「土地公」四處看個案,跑到連王成枝的家人都很擔心:「他年紀那麼大了,你還騎車載他到處跑,不怕有危險嗎?」對於他們的好心提醒,張澄淇當時並不以為意,直至現今自己也年過八十,才終於能體會大他十八歲的王成枝有多勇猛了。

照顧貧戶設身處地

資深委員的精進心,確實值得後進學習,也應該要傳承;而今,張澄淇承擔起玉里地區的訪視幹事,主負責區域是富里鄉的新興、竹田、羅山、石牌等四村。看似少少幾個村,但每戶距離相距遙遠,若不熟悉路況,很容易迷失山野中。反倒是近處的玉里鎮,張澄淇留給女眾們去關心,寧可自己跑遠路,「我是大男人,出入山區或鄉野都比較方便,而且路草也熟,跑起來很順暢。」

這天他來到距離玉里二十多公里的富里鄉新興村訪視。案主是位年僅二十多歲的少婦,因家暴而與丈夫離異,孤立無援的她於是帶著兩名稚子搬回娘家;兩個孩子分別為三歲及一歲,一歲多的那位還在吃奶。

婦人娘家經濟拮据,她扶育幼子,也難以外出工作;慈濟評估每月給予五千元生活補助金,好讓她專心照養孩子。

再行駛至羅山村,五十歲的徐先生罹患口腔癌,之前曾在花蓮慈院動過手術,下顎處還有縫線痕跡。他與越南籍妻子育有三子,分讀高中、國中及國小,本是幸福的一個家,卻因男主人罹病無力工作,生活有了困境。

這家的女主人很勤奮,為貼補家用,每天到附近的百香果冰廠做工;而男主人的弟弟,體諒哥哥要養病,暫沒法耕種,便代替他做,且將收成全歸哥哥所有。手足情深,令人感動。

三個孩子設籍於花蓮縣,國中和國小生學費全免,伙食費也由縣政府補貼,而他們住處偏僻,學校每天派車接送孩子上下學。不過,遠在花蓮讀私立高中的長子,學費、住宿及伙食是一大筆開銷;雖然徐先生沒有要求慈濟給予補助,但張澄淇考量他們負擔沈重,決定全額補助。

「他們兄弟很上進,今年都領到了慈濟新芽獎學金。」張澄淇喜孜孜地說,這三名孩子成績不錯,名列學習領域獎;聽到外人如此肯定孩子們,做父親的也笑得好開懷!

另兩戶所探訪都是獨居的阿嬤,一位是兒女不在身邊;一位是幫早逝的長子帶大兩個孫女,現在她們都到花蓮讀高中,只有假日才返回陪祖母。「這對姊妹花也是我們新芽獎學金的得主喔!」張澄淇得意地說,女孩們乖巧,用功讀書又懂事,更重要的是很孝順阿嬤,因為她們知道,父親過世後,母親離家,都靠阿嬤含辛茹苦扶養她們。

阿嬤在住家隔出空間做雜貨店,賣飲料、餅乾、糖果等,生活簡單,自給自足,只有孫女的學雜費由慈濟補助。

「照顧自己孫女是應該的!」阿嬤說:「受到慈濟幫忙那麼多年,我們祖孫三人都很感謝。」她每個月都捐出一百元讓慈濟去助人,是慈濟的長期會員呢。

長期陪伴建立情感

張澄淇投入訪視逾二十八年,照顧無數個案,也累積許多動人的故事。一九九四年,提姆颱風襲擊南花蓮,玉里春日里獨居長者潘添丁的房舍被吹毀;六十餘歲的他打零工維生,慈濟人送來急難救助金,讓他得以修繕,這分緣延續十餘年。

二○○八年,他身體漸衰,左腳又感染長出卡波西氏肉瘤,在花蓮慈院手術治療,並由慈濟補助費用;術後回到玉里,張澄淇仍常去探視,也陪同玉里慈院的醫護定期往診。這樣慈善結合醫療的照顧行動,至今持續著。

富里鄉羅山村的獨居長者黃乾成,七十多歲,雙眼失明,張澄淇陪伴就醫,經由玉里慈院當時的眼科醫師葉崇明手術後,恢復到有微弱視力,讓他好開心。

有次,黃乾成生病了,冒著風雨來到玉里慈院,指名要找張澄淇;其他志工通知他趕至,對方竟然當面下跪,讓他嚇了一跳:「他長我五歲,我承受不起啊!」

張澄淇小心牽起他的手,見對方激動流淚,他自己也哽咽不已!等雙方情緒恢復後,黃老先生才慢慢道出:「我視力不好,又有高血壓,人生真的好苦!」

張澄淇能體會話中意義,獨居又無依無靠,確實難度日,更深感要常去走動、探訪,起碼讓他內心有些依靠和溫暖。他陪伴黃老先生走到了人生盡頭,最後才由親人出面料理後事。

不僅照顧孤老,對於清貧學子,他也盡心盡力;孩子們都喊他一聲「師伯」,彼此互動親密。自慈濟技術學院畢業的王孟怡,在張澄淇心中既孝順又上進。在學期間,她眼見父親工作受傷後變成中度殘障,更不忍母親扛起家計如此辛苦,於是半工半讀,賺取自己生活費及補貼家用,實在很難得。

大三學生鄭俊呈,同樣讓張澄淇豎起大拇指。他說,這孩子出自單親家庭,慈濟陪伴他有七年之久;在校期間,他參加服務性社團,表現傑出、很有愛心,「他這一年志工服務時數超過七十小時了,這次新芽獎學金,我幫他報上了特殊表現獎,真是實至名歸啊!」

生活以慈濟事為重

在訪視路上,張澄淇比較遺憾的是早期同甘共苦的徐增次師兄,多年前因病往生。回憶當年,兩人包辦玉里和富里兩鄉鎮偏遠村落的訪視工作;在徐增次離開後,他略顯寂寞,但也承接起好友未竟的任務,繼續照顧個案。

在臺北遭潑硫酸而回鄉療養的郭先生,娶了外籍配偶,生有一子。徐增次辭世後,郭先生幾年後也過世,妻子帶著孩子改嫁,對方經濟力不佳,張澄淇還常去探望。

還有一位是徐增次的鄰居,糖尿病截肢後,妻子求去,他積欠健保費,無法看病;張澄淇幫他申請裝義肢的經費,又幫他復卡,才能享有健保資格,繼續領取慢性病藥。

口中點點滴滴都是玉里和富里鄉親,張澄淇說,生活中往來最密切的除了家人外,最多就是個案及慈濟法親了;從北部到東部,人生際遇難料,但他很感恩這一切的安排。

三位女兒已嫁人,兒子一家住在花蓮,妻子王雪花每週往返玉里和花蓮照顧孫子,還在花蓮慈院心蓮病房做志工。夫妻倆雖然很忙,但都堅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張澄淇說:「她喜歡插花,很多地方都需要她,就讓她去做吧!」王雪花則說:「他在玉里,有很多個案要看,根本沒時間想『孤單』,有時我回到玉里,他還沒空坐下來談話呢!」

這對夫妻成全對方,重新定義了「老來伴」;彼此相知,一起為人群服務,應該也是一種「幸福」吧!

人生真滿足
撰文•吳宛芳 攝影•陳明清
先生疼惜、家庭和樂,生活無憂的黃滿足卻不滿足,

心中有「貪」時,看不見真正的幸福……

「玉新……」「你又輸多少?」「沒有啦,是人家要來討債!」「沒關係,你說是多少?」 「十幾萬元……」

聽到妹妹黃滿足借錢,黃玉新心中有數,知道妹妹又因簽六合彩輸錢而被組頭催討。看到滿足一臉無助,玉新對她說:「錢我借給你,沒還也沒有關係,只要你答應我兩個條件——第一戒賭、第二做慈濟。」

出生在彰化農家的黃滿足,在家排行第三;父母結婚多年不孕,在領養女兒後才生下一女,不久,媽媽又生下她,長輩認為女兒夠多了,於是取名為滿足,果真後來媽媽生了一個弟弟。滿足對讀書不感興趣,又沒耐心學裁縫細活,國中畢業後留在家�媕隻ㄩ堨苤A在長輩的推薦下嫁給做土木工程的徐明德。

滿足從小就和年紀相近的二姊玉新感情甚篤,結婚後夫妻來到臺北討生活,與玉新一家同樣定居三重,相互照應。三歲就失去母愛的徐明德,為讓妻女過好日子,勤奮工作賺錢,房屋裝修工程愈做愈好,是個愛家又顧家的好好先生。滿足在家專心相夫教子,一家五口生活幸福美滿。

欲門一開 執迷不悟

一九九○年代經濟起飛,「臺灣錢淹腳目」正是當時社會欣欣向榮、經濟蓬勃發展的寫照,在都會區造成了「全民股市」的現象;在「股市熱」還沒有感染到的城郊鄉間,依靠香港開獎的「六合彩」逐漸成為普遍的金錢遊戲焦點。

「聽說六合彩很好玩,中了可以賺很多錢……」孩子上學後,閒來無事的滿足常常來到住家附近的茶行泡茶聊天,三姑六婆聚集,許多小道消息就這麼傳開。「試一下也好喔!」好奇心使然,滿足拿少許的家用,瞞著先生跟著簽牌,心想輸了也無妨。

俗諺:「十賭九輸。」小賭贏錢固然開心,每當輸錢,滿足總是很不甘願,先生辛苦賺的錢就這麼莫名其妙給輸掉,一心想要贏回來。沒想到愈陷愈深,連先生給她的私房錢都陸續賠光,然而她已難以克制,「若讓我回本我就不玩了!」

「快拿錢來,不然人家要來討錢怎麼辦?」輸了錢的滿足像是著了魔似的,情緒暴躁且理直氣壯地找先生解決,古意的先生總是好言相勸:「不要再玩了,玩那個真的沒用,輸了就如同石沈大海。」不過,看到滿足因還不出錢來而痛苦煩惱時,先生於心不忍又拿錢給她還債。

滿足累積輸掉將近兩百萬元,先生再也忍不住說出重話:「我有錢,不過不可能再給你,要還錢自己想辦法!」滿足不得已只好向二姊玉新求助。

生命貴人 合力牽引

看見滿足沈迷六合彩無法自拔,玉新心有戚戚焉,因為自己也曾經為了和先生賭氣而沈溺打麻將,導致全家烏煙瘴氣;直到九二一大地震後,無常示現,讓她走進慈濟積極行善,也啟發了悲心。玉新為了讓滿足迷途知返,除了先幫忙償債,另外和妹夫聯手拉滿足一把,帶著她一起參與志工。

滿足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做志工,有時候活動開始前念誦慈濟十戒,她心中就充滿矛盾,尤其是第七戒的「不賭博、不投機取巧」,因為做不到,只敢在心�媕q念。

這期間她忍不住故態復萌,又積欠二十幾萬賭債;當她得知先生不只替她還錢,還悄悄地償還了她先前欠二姊玉新的借款,如夢初醒的她感受到二姊和先生的用心,深深懺悔自己的愚痴和貪念,發心立願參與培訓,誠正信實恪守十戒。

二○○七年,滿足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每當念誦到慈濟十戒第七條,就會自我警惕,不可重蹈覆輒,先生和三個子女更是百分百支持她走入慈濟。

有了家人的護持,滿足全心投入志工,每週一次打掃園區福田勤務、協助每月靜思文物的盤點等,她都勇於承擔聯絡窗口;也歡喜參加香積、生活、醫院志工,只要時間允許隨時做好補位。

不過,遇到大型活動時,人力需求量較大,邀約志工時常常碰到軟釘子,個性耿直的滿足很挫折,玉新總是耐心開導她:「每個人都隨分隨力來付出。我們更要盡力,以身作則做給別人看。」

漸漸的,滿足學會了常常打電話關心志工的近況,與他們搏感情。「用真誠的心待人,以善解的心來互動」,一句句「靜思語」讓滿足心開意解。現在,很多志工遇到玉新都會說:「滿足把我們帶得好好喔!很關心我們,也很貼心!」

惜福造福 心滿意足

回到靜思精舍承擔志工時,滿足親眼目睹常住師父自力更生,過著簡樸生活,往往等到大家吃過飯才用餐,每次都把盤子上的菜渣刮乾淨,惜福吃完剩下的食物。常住師父的身行觸動了滿足,她更懺悔自己以前怎麼那麼不會想,把錢輸光。

「有時在路上看到人家撿回收物,一天撿不到幾十塊,辛苦地過日子;去訪視照顧戶,也感受到他們很困苦。想到自己生活這麼好,還會做這種事,真是愚痴!」滿足後悔地說:「若是將那些錢拿出來幫助別人,救濟有需要的人,不知道有多好! 」

志工勤務雖然忙碌,但滿足內心充滿法喜。她表示,這輩子要感恩三個貴人:首先就是上人的法讓她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其次是在慈濟路上一路相伴的二姊玉新;再來就是對她無限包容疼惜的先生。

遇到需要離家數日的志工勤務,滿足會事先向家人報備,利用勤務空檔打電話回家報平安;先生總是對她說:「放心!我會把家顧得好好的。」聽在耳�媟x在心�堙A「我真的太幸福了!」此時此刻的她真正人如其名,幸福又滿足呢!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89期

感受「白色鴉片」無窮魅力:滑雪初學者也會上癮
滑雪場的自然風光與清新空氣、加上滑雪運動的速度感和刺激,使許多人不禁稱之為「白色鴉片」,只要滑過之後就會上癮!建議初學者在出國滑雪之前要多蒐集資料、跟教練請教,到了國外就可更快領略到滑雪之樂。

1天省100元 分散未來重病風險
受到飲食習慣影響,國人罹癌率攀高,只靠健保難助癌症病人撐過病痛治療。壽險業者提醒,投保醫療險之餘,若選擇投保重大傷病險,一天省下100元,就可分散未來生病風險。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