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寫作時間超過六十年,留下的作品文類甚多,散文、小說、電影劇本、翻譯、英文作品、小說註譯與考證,她常中英文互寫、並寫,因針對的讀者群不同而有改變,作品有些參差,她的中文是一流的好文字,具有獨特的魅力,可優先找來讀;英文可能不及中文,要進入張愛玲得挑著看,以免踩到雷。劇本與小說考證可以跳過,他人的譯本也可先擱著,她自譯的作品最好的是《秧歌》,我個人很喜歡這本,有一種特殊的氣韻,是其他作品少見的。 寫作與閱讀分許多階段,剛開始難免堆砌文字,這時適合讀較華美詩或散文;再來講究文字的自然與意象,在此時讀張愛玲最易入手,我是十二、三歲讀張在《皇冠》連載的《半生緣》、《怨女》被她的人物與故事吸引,曼禎被姐夫姐姐合謀強暴,對少女而言是驚恐的厄夢,久久難以忘懷,這些是她中期的作品,並不適合初學者;要學到張的精髓還是要從《傳奇》(《張愛玲短篇小說集》)與《流言》開始,主要是文字與意象漂亮,充滿少年天才的精銳之氣,想寫小說的讀《傳奇》,想寫散文的讀《流言》,前者世故老辣,曲盡人情,短篇、中篇、長篇諸體皆備,〈封鎖〉展現小說的效果集中與時空壓縮,因時間壓縮在短短的封鎖時間;空間集中於一節電車上,因高度壓縮而充滿戲劇張力,因此深得短篇之神髓,主要以一人一事為主,追求單一性與戲劇性;《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格局更大些,為多人一事與一人多事,能描寫大時代與小兒女的故事,是中篇的傑作,追求思想力與立體感:《金鎖記》看來是中篇,事實上是長篇的題材,因是描寫多人多事,追求複雜性與延展性,故而後來改寫為長篇《怨女》,她可說是少數能同時寫短。中、長篇的大家。
《流言》的文字清妙機智,感性與知性兼具,而且諸體皆備,自傳(〈私語〉、〈燼餘錄〉)、記(〈更衣記〉)、序、語錄〈姑姑語錄〉、〈炎櫻語錄〉〉、散文詩(〈夜營的喇叭〉)、、藝評……,可以看見一個散文家的觸角與文體之豐美,四零年代的文字至今讀仍不過時,常有金句與警句,如「我喜歡聽市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蚤子」,我覺得散文要寫到有自己的文體並不難,但要被記住,被背誦,非大才不能為。
她的中後期小說轉為隱晦與難讀,是可以挑戰讀者的閱讀力,如《小團圓》初看時覺得老套晦澀,然而每一次讀都有新的體會與感受,感覺是〈私語〉與〈燼餘錄〉的延長版,卻埋伏與隱筆甚多,如她對母親與情人的愛憎是多面體,不說的比說的多,她要談的是言說與溝通的困難,切段母女的臍帶,等於切斷自己的過去,最痛的還是自己,從此她獲得自由,留下遺憾與惘然,張愛玲是個沒長全永遠的少女,她的少女心雖有點暗黑,然而她所訴說的主題卻是廣大而久遠的。
因此閱讀的順序是《流言》、《傳奇》→《半生緣》→《小團圓》,如果你還年輕,先不要讀《小團圓》,讀《海上花列傳》或《紅樓夢》或許好些,對藏閃筆法較能體會,再回頭讀《小團圓》更好。
如果想成為像張一樣的作家,事實上是作不到的,因為如果曹雪芹才高八斗,張約有六斗,一般人只有一兩斗,天才百世難得,那只有作地才,經過不斷努力也可走出自己的路,不必人人皆是張愛玲,像跟蹤張的三毛難以企及,但也走出自己的一片撒哈拉沙漠。
再來是家世與體驗,有張愛玲那樣的家族與風浪才有張愛玲,現代人多是小家庭,那種大家庭與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已成過去,寫作者只能忠實於自己。現代人敘事能力太弱,可以學張如何講故事,她的筆調在自然主義與意識流之間,前者講究情節的因果性,後者補捉潛意識中微妙的一瞬間,情節較破碎而反覆。初學者寧取早期作品,易讀易學。
要學張愛愛玲,就學她的誠實與勇於面對自我,與對寫作的熱情與習慣始終如一,她的毅力與堅持,但不脫離現實太遠,這是最難的。
必讀書單
《流言》
這是張的第一本散文集,寫作年約十八歲到二十三歲,其中有多篇是先寫英文在改寫成中文,如《私語》是一九三八年先以英文發表在大美晚報,後再改寫成中文,寫她的童年及至被父親囚禁與逃到母親家的過程,那年她才十八歲,可見她英文寫作能力之早熟,《我的天才夢》寫於十九歲,如一篇精美的自傳與生命寓言,這時的她勇與揭發與傾訴自己,作家的個性與才情、文體已有大家風範,當然不能錯過。
《傳奇》
這是張的第一本小說集,寫作年約二十三到二十四歲,大約以週邊人物與家族故事為主軸,上海為背景,寫結婚前後的男女故事、與女人的婚戀故事,此時期作者正處婚戀期,寫出愛情的放恣與張揚,情場如戰場,小說文字偏華美,意象突出,可說是海派小說的精美版。
《半生緣》
張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寫亂世兒女陰錯陽差的故事,作者用壓抑且低調的文字寫普通人的故事,生活感與複雜性、延展性十足,頗得章回與話本小說之神髓,非常耐讀。
選物
孔雀藍的衣服
孔雀藍是她最喜歡的顏色,是有點帶綠的藍綠色,母親給她小時候照片上的洋裝上孔雀藍顏色,從此定調。她住的房間牆壁是孔雀藍,衣服也喜歡此色。在她的紀念展上,我看見好幾件孔雀藍,有一件蕾絲花衣領,蕾絲花衣襟,開襟成對稱
滾邊,看來十分雅緻,到現在仍是時髦。她的戀衣癖很適合作時尚設計師,可惜沒好好發揮,倒是豐富了她的衣櫃。
延伸
《海上花列傳》
這本寫於一八九四年的小說,讓她花十年作譯註與翻譯,跟《紅樓夢》一樣,因為這�堶惘釵o想要的一切,也是她一切的來源︰上海、女人、愛情、金錢、小說筆法與豐富的社交生活,而且跟她成長環境相通,她在小說中跟書中人社交,忙得樂乎乎,根本不需要其他的社交,與其說她隱世不如說她逃入這些書中,這本書的人物鮮活,對話漂亮,但不易讀,認真的讀者可以挑戰一下。
毛姆《人性的枷鎖》
張自言自己的作品完全受中國小說與詩詞影響,西方作家她只提過毛姆,此人喜歡旅遊且來過中國,寫過中國,可能這種異國混雜風讓她有印象,在〈浮花浪蕊〉中,她曾形容船上的時空像毛姆的小說,說的是他的旅遊、異質、異國情調。毛姆小說的《人性的枷鎖》,是本傳記小說,寫一個跛腳男變態的情感史,自傳體與人性的暗黑面都是張喜愛且擅長的,雖有點老派,但誰說老派就不好呢?
周芬伶
台灣屏東人,政大中文系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跨足多種藝術創作形式,散文集有《北印度書簡》、《絕美》、《熱夜》、《戀物人語》、《雜種》、《汝色》等;小說有《妹妹向左轉》、《世界是薔薇的》、《影子情人》、《粉紅樓窗》等;少年小說《藍裙子上的星星》、《醜醜》等。作品被選入國中、高中國文課本及多種文選,並曾被改拍為電視連續劇。以散文集《花房之歌》榮獲中山文藝獎,《蘭花辭》榮獲首屆台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