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3月出刊報】壓力成功學,打造樂觀競爭力的32個方法+練習,讓你愈工作愈快樂!


【跟我學日語—基礎報】提供寒暄問候、感謝、致歉、願望等日文情境對話,讓你在各種場合下做出適當的應對。 想有健康,更有好身材的美女們,【BODY塑身美容報】提供塑身時尚及美容美體內容,讓妳擁有健康好身材!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2/28 第40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經理人月刊網站  |  經理人粉絲團  |  
 
--------------------------------------------------------------------------------------------
 
--------------------------------------------------------------------------------------------
 
--------------------------------------------------------------------------------------------
 
 
 

 

「當你想讓全世界都看見自己,不能只是苦幹,必須先write your chapter(寫好章節)、先計畫好要拿什麼獎,然後全力以赴!」

~~台灣萊雅(L'Oreal)總裁陳敏慧〉〉看更多

 

壓力成功學,打造樂觀競爭力,愈工作愈快樂!

撰文/陳芳毓
文章來源 《經理人月刊》2013年3月號

30%的工作成就取決於IQ,75%的成就則取決如何與人相處、怎麼看待失敗、以及從挫折中反彈的速度。 身處負面的時代的工作者,更需要的是正面思考!


時間回到2003年3月14日,德國柏林(Berlin)。 在此之前,德國已陷入長達13年的低迷。1990年兩德合併以來,德國經濟成長位居歐洲之末,失業率居高不下,被各國戲稱為「歐洲病夫」,但國內各政黨只是一味交相指責,無法達成改革共識。 總理吉哈德•施洛德(Gerhard Schroder)決定採取行動──他宣布推出改革法案〈議程2010〉(Agenda 2010)。


「今天所有的問題,不是昨天才發生;今天提出的所有解決方案,也不會明天就見效。但我已經下定決心,絕不會因問題看起來似乎無解,而讓它持續拖延下去……如果每個人都盡力合作,我們將達成目標!」他大幅削減社會福利及退休制度,以挽救經濟,卻因此黯然下台。
但成長曙光出現了──兩年後,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翻倍,失業率開始下降;現在,當歐洲受債務所苦,德國卻以「救世主」姿態引領局勢。它穩坐世界第二大出口國;當西班牙與希臘青年失業率超過50%,德國只有8%,全歐最低。


此時此刻,德國給台灣最珍貴的一堂壓力成功學是:正面思考,採取行動。


2012年的台灣,彷彿10多年前的德國:GDP持續下修一度跌破1%、企業在國際上屢被超越,物價屢創新高。媒體、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負面批評,卻少人付諸行動;當有人踏出第一步,往往就引來更多指責。這些行為,都是壓力過大的徵兆。


壓力下,持續的行動與信念
去年底,辦公空間租賃商雷格斯(Regus)調查,59%台灣上班族感覺壓力比去年更大,較全球平均48%高出近一成;精神健康基金會也發現,國人精神健康狀況跌到2008年金融風暴時的水平,甚至有43.4%的人悲觀認為「未來不會更好」。


當世界正從金融海嘯的谷底攀升,台灣人的心靈海嘯卻波濤再起。 儘管活在同樣的時空壓力下,依然有企業與個人交出比以往更出色的成績單: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去年營收、股價皆創歷史新高;當眾好萊塢知名導演都因太過困難而放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本,李安的巧手卻將它拍成獲11項奧斯卡提名的熱門強片;春節假期之際,超馬選手陳彥博在零下53度的風雪中奮戰11天,終於拿著國旗衝過終點,成為第一個完成全球最冷極地賽事的亞洲人。「台灣,你的名字叫勇敢!」他在Facebook上發出勝利的歡呼。


沒有抱怨景氣,沒有指責對手,他們只是持續用行動與信念,擦亮了自己的名字。


培養正面心態,面對挑戰

大至國家改革、企業再造,小到主管領導團隊、個人轉換跑道,正面的思考與行動,都是最佳的抗壓抵抗力。「人們若是培養正面積極的心態,在面臨挑戰時,就會有比較好的績效。」前哈佛研究員、良好思考公司(Good Think)執行長紹恩•阿克爾(Shawn Achor)說。
1988年漢城奧運游泳金牌得主選手馬特•白歐迪(Matt Biondi),便是「樂觀贏得成功」的例子。當時他報名7項競賽,前兩項只奪下銅牌與銀牌,被媒體大加抨擊。
...詳全文

 

【何飛鵬專欄】核心團隊該多大?

撰文/何飛鵬
文章來源 《經理人月刊》2013年3月號

5個人以下的公司,人人都是核心團隊;15到30人的公司,核心團隊不超過10人;30到100人的公司,核心團隊不超過20人。不論公司規模大小,只有依靠核心團隊的養成與建立制度,才能成長為更大的公司。...詳全文

 

【思考祕技】3個聰明思考練習,活用跨領域知識解決問題

整理/張良姿
文章來源 《經理人月刊》2013年3月號

英國發明家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從鋸木廠利用工業用氣旋分離器將木屑吸離的原理,研發出具有高清潔效率的吸塵器。大部分的人在看見吸塵器和鋸木廠時,很難看出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但戴森看到了,這當中其實沒有任何神奇魔法,只是戴森知道許多事情成功運作的知識,並且跨領域運用這些知識。

如何培養這樣的思考能力?《向專家學思考》作者雅特•馬克曼(Art Markman)提出「聰明思考」,用現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馬克曼提出3個建議,幫助工作者改變思考方式。...詳全文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