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之城 文/蘇蘅 臺中,是近二十年最快追上國際都會腳步的希望之星,歷經不斷蛻變,同時具有東方的才情面貌,和西方的城市美學。 近期,李安到臺灣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亞洲周刊》注意到臺中不僅提供部分經費,更把水湳機場打造成「前製期」的片廠場地,成就這個華人精英的傳奇。臺中在平地創造一片無邊無涯、不見水端的魔幻海洋,令人驚豔。 執筆寫出我認識的臺中,不能不先說一段巧緣。 第一張照片是在湖心亭拍的 二十多年來,我在臺灣最常去度假的地點就是臺中。不算開會或演講的公差,至少到臺中三十次以上私人度假,臺中的金典、福華、全國、The One、長榮桂冠、裕元花園、清新溫泉等,住過的旅館不下十數間,真可以寫一本洋洋灑灑的旅館誌。 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張照片,是在臺中公園的地標--湖心亭、爸媽和一歲的我合影的黑白照片。我沒有出生以前,父母都在臺中工作,後來轉到臺北上班,我誕生了。但是父母親經常帶我回臺中訪老友,所以記憶裡的童年,常是一張張在臺中各處拍攝的照片。 小時曾經暗想,將來一定要踏遍父母帶我去過的臺中的每個角落,親身體驗這個城市的生活和文化。三十幾次的臺中之旅絕對不是句點。 父親在我年幼時,講述過臺中和周邊的文史知識、民間故事,我對臺中歷史並不陌生,更對一些經典景點如數家珍。不過,由於篇幅有限,這篇小文將只談臺中美食的片段。 很多人盛讚臺北是美食之都,但是在我心目中,臺中才是真正的異國美饌之都。臺中人不但有美食,而且發明美食,包裝美食,行銷美食。許多家喻戶曉的好菜好點始於臺中,傳遍全臺,名揚國際。珍珠奶茶僅為其一。 臺中大街小巷,充滿異國風味的餐廳,無論大小,總有一份沁入生活的精緻和貼心。在臺北用餐,是在享用滋味不錯的美食;但是在臺中,你享受的不只是精美布置,更比臺北多一份從容自在的空間,更有「家」的感覺。 心目中的國際美食之都 對於喜愛美食的饕客來說,臺中餐廳異常集中,且國際本土、大宴小酌,百味俱全,國際間以美食聞名的法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墨西哥、南洋菜,更不用說日本料理、臺菜或中國大江南北各色菜點,樣樣俱全。有些餐廳躲在四周高樓大廈密布的角落,有些分布在舊市區,有些位於陽光洋溢、群山環抱的郊區,各有特色。 大智路上的蕭家爌肉飯,常是我們早上從臺北出發,中午抵達臺中必去的第一站。 這家小館其貌不揚,外子民國六十多年在臺中振興路服兵役時,每到週末、回家前必去品嘗,現在也變成我們全家的最愛。推想至少已有三、四十年歷史。 蕭家爌肉很有古早味,肥而不油,淡甜不膩,配上酸菜更添爽口滋味。老闆會問每位上門的客人:「你要瘦要肥?」兩種爌肉我都試過,瘦肉不柴,肉味清香更勝醬油香;肥的部分入口即化,常連瘦肉一起滑入口中;搭配白菜滷、紅燒豆腐和清筍湯,是臺灣最驚人好吃的本土味。 無論藍領、白領,和慕名而來的男男女女,排隊的人龍從未間斷。每塊爌肉都以秒殺賣出,價格平易近人,卻滋味無窮。老闆曾告訴我,他每天半夜起來工作,只做固定的量,賣完就回家休息,絕不多賣。 健行路的Kebabishi印度料理,是另一家隱於市的異國美食店。不過現在已經搬到對面另外裝潢,改了名,也擴大營業。 這家餐廳位於健行路,第一次發現時,它可說毫無裝潢,裡面只有五到六張方桌,門口卻人滿為患。我們在國外吃過道地的印度菜,但是在臺北一直找不到好餐館,沒想到竟在臺中發現,「就是它了!」 Kebabishi早年坐落在一家茸毛玩具批發店旁邊,原來店面像一般自助餐店,還要客人自己推門而入,老闆娘從跑堂到會計一手包,但待人慇切,誠意十足。 第一次用餐我們有點擔心,但是當老闆娘用鐵板端出熱??的印度串燒(烤雞、牛肉和羊肉串)、散發脆香的各式印度烤餅,和北印度、南印度帶著微辣的著名咖哩美食上桌時,我們真感意外驚喜。 印度菜的功夫在醬料,這家餐廳的醬料滑潤而不黏口,不會過鹹,口味不重,香料恰到好處,沾餅配飯都適合。除了咖哩主食,它的羊肉、印式辣魚和沙拉、甜點都好。只是菜色和甜點種類比起國外一流印度餐廳少了點,但瑕不掩瑜。 美術園道的伊斯坦堡中東餐廳,是另一家風味餐廳。它的創意土耳其料理將牛、羊、雞肉佐以多種香料,結合燒烤方式呈現道地風情,分量很多,我欣賞它的香料炒羊肉,茄泥和土耳其特製披薩都很可口,通常不用叫太多,就可以滿意地吃飽。 更重要的是,這兩家異國餐廳價位合理。在臺北,即使用更高價位,也吃不到這麼美味的印度菜和土耳其菜。在這裡,你盡可痛快點餐,大快朵頤。 龍川冰店口味歷久彌新 吃完這些美食,我們最常去的是中華路的龍川冰果店,外子堅稱這家冰果店可以吃到臺中最好的蜜豆冰。我也很認同。 龍川冰果店几淨窗明,位於大馬路旁,卻一塵不染。色彩繽紛的水果擺盤,可見用心。 後來才知道,它是一間民國47年就開業的老店,歷經50年代的楊桃冰、李仔冰,60年代蜜豆冰、木瓜牛奶的冰品流行,經過歲月洗禮,只有在臺中這種古董冰店,才能找到屬於臺灣冰品史的印記。 我們全家去過多次,和店裡上下都變成朋友。老闆說他的蜜豆冰、木瓜牛奶、水果冰,只用當季水果,「因為不是當季水果就不好吃」,「會砸招牌」。 這家冰店不但水果新鮮,蜜餞大小適合客人口型,咬起來核小脆甜,口感絕佳。如瓊漿般的糖水更是剉冰的靈魂,先用二砂炒過再煮,帶出另一種香味。 早年到龍川,看到多是中年以上客人在座;最近再度造訪,赫然發現很多年輕人或呼朋引伴、或情侶雙雙,原來他們也加入芒果冰的行列,還販賣自製果醬,加上烤土司。看起來也在求新求變。今年夏天,我們號召親友,一起開著七人座休旅車,專程殺到龍川吃蜜豆冰,全家大呼過癮。 | | 蘇蘅 | | 臺中驚奇處處,雖然已飛躍為國際都市,仍保留它古早味,既新鮮又熟悉。也許下次應該拍部電影,叫《臺中夜未眠》,絕對比《西雅圖夜未眠》更精彩。 蘇蘅 現任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前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民國99~101年)。曾任報社記者、編輯、新聞學系主任。是學者,也是旅行者、美食主義者。平時教新聞傳播學,寫評論和學術文章;喜愛文學、歷史、繪畫、藝術。是九本書的作者和編者,不過都是學術專書。學術專長是傳播理論、新聞編採實務、媒介產業與社會傳播法規和媒介全球化。 TOP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