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製造業產能過剩,航運業也因運力過剩面臨營運寒冬。《中國經濟周刊》報導,在航運業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大陸國家發改委、交通部和財政部研議推出政策,支持航運企業因應當前的市場危機,研究和評估結果已上報國務院。知情人士透露,近兩年航運業央企不斷呼籲政府推出行業救市政策,預計今年3月底前相關政策就會見分曉。
大陸交通部水運局局長宋德星稱,目前各部委正在研究具體政策,會在圍繞運力結構調整、淘汰老舊船、稅收體制改革等方面作出相關規定。
航運業人士分析,2011年大陸航運企業約有70%處於虧損狀態,2012年這個數字超過了80%。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5日,大陸14家航運上市公司中,11家已公布2012年年報業績預告,其中8家業績不佳。行業龍頭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都發出獲利預警,中遠連續兩年穩居A股「虧損王」之位。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秘書長真虹指出,「整個航運業進入冰河期,究其原因,就是運力過剩」。
一位從事航運業12年的人士說明,2007年,一艘單日成本1.6萬美元的船舶租金高達20萬美元,利潤超過10倍,「大家都瘋狂了,做衣服的、做電器的、甚至賣菜的小商販都把資金投入航運業」。。
數據顯示,2006至2008年間,根據貨物增量,每個月正常的船隻生產量應是800萬噸載重,但當時的月產量卻達到1,300萬噸載重。以超大型油輪(VLCC)為例,中國遠洋在2007年只有3艘,現有20多艘。
運力大幅增加導致航運業迅速轉變為買方市場。據報導,今年1月間,VLCC的過剩運力已超過200萬桶,總運力比實際貨運需求高出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