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小確幸 集體主義分泌的潤滑劑

聯副電子報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7/31 第436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小確幸 集體主義分泌的潤滑劑
閱讀偶記/聚散之間
人文薈萃 唐詩解構/夜雨寄北

  今日文選

小確幸 集體主義分泌的潤滑劑
盧郁佳/聯合報
圖/幾米

台灣小旋風專輯/小確幸 集體主義分泌的潤滑劑

台灣小旋風專輯3之3:小宇宙

大事上委屈了,只容小處做自己,關起門過小日子。小確幸背後不能說的是大不幸,為什麼這人生走得跟自己沒半點關係,每個關頭不是自己所選擇……

小確幸是屈服的配套措施

新聞說一群青少年打了菲勞被抓,聽警察說了才知台菲鬧不合,打人會變國際糾紛,他們嚇到。我開心幻想他們囧臉問警察:「你是說現在不能打的是嗎?」人家每日的小確幸就是打外勞,這下只好去圍毆小學生。

總行了吧?

「小確幸」,連日本人都看不懂是什麼。典出村上春樹「小而確實的幸福」,而為什麼在台灣發揚光大,台灣人幸福追求不了、非得要減碼才落實?幸福要減到多小才確實?日人《隨筆台灣日子》考據了這個台製日語,台人舉例「趁出差用公司交通費順便回老家」,作者笑「原來小確幸是貪圖便宜」。沒問的是,為何老闆的小確幸是貪圖員工免費加班,貪圖22k方案。該書又說一台灣人假意提離職,想趁老闆挽留時提加薪,所以作者感覺台灣人不誠實。沒問的是,為何台灣員工無權提加薪?為此我咕狗了一下:各國受雇者薪資占GDP約六到七成,2010年台灣薪資低到約占44%,受雇者繳稅則高達所得稅七成。

南韓薪水是台灣兩倍。三星繳稅約占盈餘兩成,是台積電九四年繳稅占盈餘0.26%的一百倍。

在台灣講「小確幸」,像北韓紀實書名《我們最幸福》。

要解釋這種脫離現實的認知障礙,需要《失控的正向思考》。這書介紹了正向思考如何用來歸罪受害者,分化社會,把體制弊端痛苦,歸咎個人悲觀消極。以前「窮人會窮是因為笨或懶」這套洗腦有助我們無視機會不平等;現在則可以告誡都更受災戶樂觀一點就範,「不然你要怎樣?!」

學校洗腦青少年相信自己很差,活該被踩低,不然你就輟學;職場洗腦青年相信自己很差,只值這點破薪水,不然你就失業。然後你就需要一點小確幸。

小確幸是屈服的配套措施,遇阻繞道,想著「只要避開政治,退一步海闊天空」,卻頹然發現無事不政治。是含淚告訴自己「我今天很乖」,在封鎖、控制、停滯中阿Q自憐。

自由人卻自以為生而為奴,只能撿一點奴隸主不計較的殘渣,小確幸其實和抱怨同樣悲觀退縮。

沒有選擇當中的自我解嘲

劈腿是小確幸嗎?

不動聲色收下店員多找的錢是小確幸嗎?

不算。小確幸是沒有道德與政治爭議的安樂窩,所以小確幸毫無意義。

你告訴我你怎樣小確幸,我就告訴你你怎樣折磨自己。

「小確幸」就像小時候媽媽叫你功課寫完再去玩,好,現在寫完可以去玩了,唉。是顫巍巍的平衡,以頭低得恰到好處自豪。委屈得心安理得,那股心酸的自矜。大事上委屈了,只容小處做自己,關起門過小日子。小確幸背後不能說的是大不幸,為什麼這人生走得跟自己沒半點關係,每個關頭不是自己所選擇。

假道學的性道德體制下,草食男關門看A片就是小確幸;貞烈女夜店灌醉自己才有辦法跟人上床,被人撿屍就是小確幸。低薪、過勞,窮忙族,服務業每天站十多個小時,三餐都不定時,人生的滿足就是深夜下班後打包一碗肉羹麵鹽酥雞回家晚餐兼消夜。小確幸是沒有選擇當中的自我解嘲,虐政下的鴉片,對痛苦的防衛否認。不會被查禁,尚可原諒的樂趣。問題只是你能不能滿足,以及這種樂趣看什麼時候會被查禁。

《真善美》小確幸清單

《真善美》小確幸清單:「玫瑰上的雨滴,小貓咪的鬍鬚,亮晶晶的銅水壺,暖呼呼的毛手套,綁著繩線的棕色包裹,這些都是我的最愛。」「當我被狗咬,當我被蜂螫,當我憂傷時,只要想起這些我愛的東西,就不那麼難過了。」

電影《黑暗中漫舞》裡,漸瞎又赤貧、還遭鄰居洗劫的碧玉,反覆排練《真善美》音樂劇,唱著這首〈My Favorite Things〉,金邊襯出人生烏雲之深。龍應台寫滿堂親子看《真善美》音樂劇,父母們溫馨懷舊,兒子無法忍受,覺得假不可言。上一代習慣了被《真善美》那樣的政治宣傳感動,下一代目睹的現實卻是《黑暗中漫舞》:逃避終究無法保護個人。

集權國家的小確幸就是鐵幕笑話。

張愛玲小確幸清單

張愛玲小確幸清單:「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巔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天才夢〉用小確幸來反襯她「從小被目為天才」而「處處受痛苦」,「現實的社會裡,我等於一個廢物」。

出嫁必修科目:削蘋果、補襪子、織絨線、煮飯洗衣,她不會。人際關係呢?她怕上理髮店,怕見客,怕給裁縫試衣裳。她的自閉是因為以為不會這些事很嚴重,因為她母親以為這些事很嚴重,以為要保持跟別人一樣是嚴重的,結果她一輩子也學不會跟別人一樣。其實世上沒有人跟別人是一樣的,她母親本人就相當不一樣:離婚,出國,跑單幫。母親活下來了,但竟以為要歸功於和別人一樣,而不是不一樣。

母親教她練習行路姿勢;看人眼色;點燈後拉上窗簾;照鏡子研究表情;沒有幽默天才千萬別說笑話。這些偽飾取媚,都是戒懼防備,自我壓抑,白色恐怖,相信做自己是沒有人要理你的,沒有協商餘地。

集體主義以為時尚是追潮流,比賽聽話,聽到名牌下令喊「買」響應最快;炫耀階級財力,如溫莎公爵夫人繡枕格言「人不嫌瘦,錢不嫌多」。說穿了視時尚為新的政治運動,以前扛標語,現在拎名牌,安全感如出一轍。

集體主義不知道時尚態度是敢於脫隊落單,做劣等生。煙視媚行,表現自我,性格、體型、氣質,無論矮胖醜禿老殘窮,都可成為賣點,總之是把「像我這樣的人對美的反覆試誤琢磨,結果為何」給如實穿在身上。

張愛玲已明白,母親指導上進努力徒然令她失衡。〈天才夢〉在自嘲不是天才卻發夢妄想做天才的邯鄲學步大失敗?不,它訴說母愛的親密暴力,母親擔憂她特立獨行「無法融入社會」,可是根本不必融入,已在社會之中,一個人接納我,總有別人排除我,排除我的人後來又接納我,衝突和復合同為常理,循環不已。體制卻利用父母對孩子的愛與擔憂,收編父母做了幹部洗腦孩子。下一代要反抗集體主義,竟要被迫先與父母決裂,若下不了手犧牲人質,遂在這關無言繳械就縛。但是親子沒有自由,彼此就僅能盡責,相處卻受脅迫不敢相愛。

需要的是完整生活的權利

集體主義相信要生存必犧牲自主,結果反而是犧牲自主在危害生存。受控制的痛苦,讓我們壓抑自己、封閉知覺,喪失了感受生活的敏銳,關懷他人的想像力。結果張愛玲當然搞自閉,就算小孩上幼稚園裝乖裝模範,裝一天裝累了,下了戲回家一樣搞自閉。因為集體主義迷信你不裝假就沒得活,所以你累了就悶不吭聲,也沒心思去研究自己究竟在想什麼了。

討還個人價值,就是向集體主義討還所有社會關係。

需要的不是這裡偷一點、那裡摸一點小確幸,而是完整生活的權利。反抗精神。

工作上每個決定,都是一場看似微小的工運。

學業上每個選擇,都是一場學運。

每句話都在考驗你是否相信人類。

放下偽裝和繞道逃避,是去學治理國家技術的第一步。

為你一人有權利能去愛,那才是民主共和的目的。


閱讀偶記/聚散之間
張芙鳴/聯合報

這本書竟如此整潔寧靜地躺在「日本鬼子」的圖書館裡,而國內已經很難找到初版本了……

2007年冬天,京都遍地飛雪,深沉寒氣,侵人肺腑。沒課的早上,我乘三路公共汽車至百萬遍,再走五分鐘至京都大學法學部圖書館查資料,在大正昭和年代泛黃的《改造》雜誌上,讀到谷崎潤一郎的《私》、橫光利一的《花園的思想》、川端康成的《淺草紅團》、增田涉的《魯迅傳》等大師的處女作;還有胡適、郭沫若的新青年論述及創作社成員的作品。大師久遠孤獨的靈魂,像一顆顆的石子投進我心中清澈見底的池水,漣漪不斷,思緒不已。

就在這樣一個寒冷寂寞的下午,我乾枯的手指在書架上碰到一本書:《高蘭朗誦詩》。眼睛一亮,頓時拿下來細讀。此書出版於1949年5月,自序寫於1943年9月成都郊外,另附有田中濟先生序。書中所輯為高蘭先生抗戰期間創作的街頭詩、報告詩、抒情詩,充滿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深仇大恨,先生喊到:

炸死了我們的同胞成千成萬
毀滅了我們無數的財產!田園!
他和我們是
仇深似海,
不共戴天!

這本書竟如此整潔寧靜地躺在「日本鬼子」的圖書館裡,而國內已經很難找到初版本了。我不知道日本人是以怎樣的心情閱讀此書,只是當時我讀此書,激動不已,高蘭先生的吶喊在耳邊響徹不盡,先生激昂的神態活龍活現。那是1986年,我剛入山東大學中文系讀書,一次詩歌朗誦會,有幸見到先生其人,兩鬢白髮,有些暮色蒼茫之感,但一發聲,氣貫長虹,婉轉悠揚,令人驚嘆這是八十歲老人的聲音。現在想來,當時朗誦的可能是《我的生活,好!好!好!》。第二年先生去世,他蕩氣回腸的聲線只能變成不可挽回的記憶了。這個下午,因為想起高蘭先生的朗誦詩,因為想起山東大學中文系,我在日本寒冷的土地上倍感溫暖。

山大中文系是塊沉甸甸的土地,一想起自己曾在這塊土裡長過,就禁不住自悔當年的無知、淺薄與浮躁。有時夢裡會被這種感覺嚇醒。有一天,我在復旦文科圖書館看書,看到譚好哲教授的著作《文藝與意識形態》,這是一本很厚的書,可我迫不及待想看完它(其實未必看懂)。我站在過道裡翻看著作的主要內容,深深地被他扎實的功底、飛揚的思想所折服。在後記的最後,他寫到:

「令人痛惜不已的是,我的導師狄其驄先生因病不幸於今年6月1日去世,我再也不能聆聽他的親切教誨。本書問世之後,我當焚香以奠,告慰先生於九泉之下。作為學生,我將努力不已,以更多的學術成果報答先生的培育之恩。1997年8月8日。」

看完最後一個字,我眼中的淚水禁不住淌下來:當年選修譚老師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課,如雲裡霧中,不知所云,可我還裝模作樣,點頭稱道,好似有多大興趣,譚老師看我挺像真的,請狄其驄先生親自指導我的畢業論文,現在想來那時真是無知者無畏,我三番五次跑狄先生家,真事兒似的,先生的夫人榮閆芳教授以與生俱來的慈祥陪著我們聊天兒,然後趕緊拿著一個大鐵壺進廚房燒水沏茶。那時看書讀文章,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連抄帶懵,總算湊了一篇關於現代主義的畢業論文。狄先生不可能不知道這裡面有水分,可他不說穿,不惱怒,還笑著對我說,一個本科生,知道這些東西,可以啦,給個「優」吧。我稀裡糊塗走上一條文學研究的不歸路,冥冥之中狄先生當年的寬容給了我一份力量;有意思的是,我博士論文還是和本科畢業的選題有關,後來很多朋友說現代主義你做死也拿不到課題,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語境中它是「死路一條」。我不服,非要拿它申請教育部項目,真中了。

當年看不懂的「天書」,今日可以為之廢寢,為之忘食。讀譚教授的著作,回憶狄先生的和藹面容,我才知道自己的成——長。

補記:去年十月一日早上十點,正當我興奮地準備出發,回濟南參加山東大學中文系86級畢業二十周年的返校聚會時,接到中學同學短信,山師附中的一同班同學突發心臟病,不治而去,年僅43歲。此前不久,我們還在外灘的理查飯店吃飯,面對黃浦江的夜色,聊著初中生活的長長短短。一聚一別,令我默然。

願天堂的靈魂安寧,願地上的生命健康。


  人文薈萃

唐詩解構/夜雨寄北
洛夫/聯合報
原作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

解構新作

別提歸期
我的心事你該明白
在這巴山濕漉漉的秋雨中
我的心事
你不明白

這夜雨呀
下得既長且深
下得又遠又近

下了一池塘的愁和悶
你等著吧
等我回來咱兩西窗敘舊時
你就知道
巴山的夜是多麼的聒噪


  訊息公告
《環太平洋》開演一分鐘後就開始威了!
《環太平洋》是那種…開場一分鐘就先抓住觀眾眼睛的電影,它不從太平時期慢慢舖陳到怪獸出現,開場就直接幾句話之後就告訴你怪獸來了!接著立刻有怪獸爬上岸開始催毀城市。

5祕訣天天做,就能擁有好腸道
腸道將吃進去身體裡面的食物消化成各個器官與細胞可以吸收的養分,再透過血液輸送給全身使用,並排出不必要的殘渣廢物。想要腸道健康?5祕訣天天做,就能擁有好腸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