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真是一部適合一個人去看的電影,因為它好沉重,又有好多會讓人思考的點…最後電影結束,真實影片的片段剪接在一起配合歌曲播出時,是我眼淚狂瀉的時候…
先說一個簡單的問題。
如果你有孩子,然後有其他的人跟你一樣愛這個孩子,一樣愛到可以為他付出一切,且孩子還想認這個人做爸/媽…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這只是《親愛的》中的一個…沒有完美正解的題目而已…我不只喜歡《親愛的》的題材,我也喜歡它說故事的方式。不過,就先來談談題材本身吧。
《親愛的》是大陸的真實事件改編,離婚的父母,孩子跟爸爸的時候走失了,被拐走了,電影的前半段幾乎都是以這對前夫妻為主軸,呈現出生父生母失去骨肉的痛(母親有再婚,但現任的先生就無法感同身受),不論他們因為什麼原因離婚,這個愛子的事又讓他們的生命重新交軌…
這段真的很痛,會看到他們不計代價可以傾家蕩產都沒關係,可以被人看不起到處求人都沒關係,只要孩子能回來…可是並不是他們願意做任何交換條件就換得回來的…還會遇到騙子想騙贖金等等,但對他們來說,只要是一點點的希望,就要拼命去追。他們也有參加都是孩子被拐走的家庭的聚會,因為這種痛只有同樣遭遇的人能懂,那種壓力,那種人生失去意義的空虛,那種再生一個孩子會有背叛的罪惡感…看了都讓人覺得好痛…好痛。黃渤和郝蕾把這對生父母演得非常入味,從沉默到大吵大鬧,都滿是心情…
到在農村找到孩子時,又出現新的轉折,孩子認不得他們了,早就認了養母(趙薇)為媽,還有了妹妹。這時候,可能是因為電影前半段的舖陳,讓我是站在生父母這一邊的,雖然知道養母不知情,但還是覺得她難道不懂生父母的痛嗎,覺得她很自私,很可惡,自己想要孩子就讓別人的家庭破碎等等…
這裡,已經讓我覺得很複雜了,因為養母真的很愛這個孩子,這個孩子也很愛跟養母生活,反而不認生父母…生父母同樣愛他,卻因為被迫和他分開三年,長大些的孩子根本不認識他們了…看著自己的愛子變成這樣…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情何以堪…非常能理解他們希望能讓孩子永遠不要再見到養母的心態。
可是,再來就是我喜歡《親愛的》說故事的方式了,《親愛的》後半段比較多是從養母的角度來看這一切的,她是真的不知情,不知道孩子是已故丈夫拐來的,三年來一直全心愛孩子,建立了快樂的家庭,卻有一天突然有人把孩子要走,說不是她的…她的人生所有的重心也通通失去了…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所以電影後半段,演養母盡全力想要爭取孩子的過程,從養母的角度看這不輸給生父母的愛,已經讓我不再討厭這個角色了…
《親愛的》讓我們看到,對任何人的印象,不見得就是這個人真正的樣子,若你真的去了解他/她,可能背後又有著你不知道的一面。可是,當你能看到這麼多人的這麼多面向之後,就更覺得這是個無解的題…因為這個世界不是完美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幸福的,有時候…你的幸福可能就代表著別人得要不幸…,且雙方都是盡心盡力的好人…。世界真的就是這樣的,這部電影並沒有童話的美好結局,留下的是好多的稠悵。
另外,《親愛的》也讓我忍不住想,「愛」到底是什麼…這些父母都愛著孩子,他們都認為自己能給孩子最好的,最能讓孩子快樂,但又有誰能夠承認自己的孩子跟著別的人會更快樂呢?父母們都認為,給孩子時間,孩子就會懂父母的愛…可是坦白說,我們在人生中也看過太多的例子,是父母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孩子,卻完全不是孩子想要的。這個議題若要聊下去也是沒完沒了了…在衡量愛的時候,除了願意付出的量之外,是否也要衡量愛的適合度呢?以及那份愛有多少的比例,是出於自己的需要?假如孩子真的發自內心比較想在另一個家庭生活,即使你覺得自己能給予更多的愛、更好的環境,但孩子就是比較想要另一個家庭,你會放手嗎?還是你會堅持著並相信孩子「有一天會懂」只因為你自己如此認定?
這些問題真的都無法簡單用一個是非、對錯來回答。《親愛的》就是一部無法說出是非對錯的電影,在這部片中我們看到了好多人的痛苦,都是出自愛。可是卻不會有一個美好的解決方案,讓所有真心付出的人都能得到他們所想要的快樂…
看過這些過程以及不同的視角之後,到片末,再看到真實影片的剪輯,即使只有那麼一點點的片段,一個母親的哭容卻就足以讓我淚崩了…因為我從電影已經了解了一些她那叫喊背後的辛酸,即使我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很簡單的電影,很複雜的心情。
強推給喜歡思考人性、感受、不同立場,不只用理性看事情的觀眾。陳可辛真的把這個真實故事說得…讓我看完電影之後一段時間都不想跟任何人說話…只想讓那無法整理的雜亂思緒慢慢沉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