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中市最大的老榕樹。 | | 台中市最大的老榕樹 一樹成林的清水海濱老榕 文/圖 沈競辰 榕樹是台灣平地最普遍的樹種,也是許多人認識的第一種植物。榕樹由於生長快速,數十年即成大樹,木材又無大用,加上民俗信仰的緣故,許多老榕樹被保留下來,讓榕樹成為平地老樹數量最多的樹種,像單單彰化鹿港地區就有100多棵榕樹老樹。 「榕」字旁的「容」字,原就有容納廣闊之意,指「一樹之下可容千人」。榕樹的台語俗稱「青仔」或稱「松仔」,就是指榕樹樹冠終年常綠的特徵。 榕樹是一種會長「鬍鬚」的樹,大量氣生根由枝幹懸垂而下,一旦著地,即落地再生根成為支持根,終而形成由多幹共撐巨大的冠層。隨著支持根陸續增加,冠層也不斷向外拓展,因此常被稱為「會走路的樹」,只要生育地點不受限制,時日一久就會拓展成為一大片寬廣的樹林,形成「單木成林」的奇景。在台灣就有好幾處「單木成林」大榕樹,變成地方觀光的重要景點,像澎湖的通樑大榕、彰化縣竹塘鄉濁水溪畔的大榕樹、台南市十二佃大榕樹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榕樹。 在台中市清水區海濱里海濱路上,有棵位於海濱社區活動中心旁的老榕樹,被當地人尊稱為「信義公」老榕樹,是台中市最大的一棵老榕樹,占地約1400平方公尺,樹高20公尺,胸徑3公尺,樹齡約有300年。但因為地處偏僻,相較之下,知名度不若前面提到的這幾株大榕樹。 老榕樹的樹勢極為健旺,枝葉茂盛,由於鄰近海邊,海風強勁,讓老榕樹的生長勢略為低矮匍匐,往海邊方向略成傾斜之勢。為了幫助支持樹身,老樹從枝幹生出許多氣生根下地,形成許多粗大的分枝,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粗大分枝又慢慢形成新的大樹,形成二代、三代木,最終擴展至周圍數十公尺,可說是獨木成園的絕佳案例。 | | 台中市清水區海濱社區活動中心旁的老榕樹。 | | 早期,當地民眾在老榕樹的基幹部位建有「百姓公廟」,供奉百姓公(編注:百姓公廟主要是將無主枯骨集堆成塚,立祠祭祀,拜的是集體的無嗣魂靈,台灣各地常可見祭祀無嗣孤魂的有應公廟、百姓公廟、義民廟、姑娘廟等)。在1987年時改建「百姓公廟」,當地居民原本有意將公廟位置往前挪移,但未被神明允杯,堅持留在原處,所以居民不敢擅自更改,一直保留至今。每逢農曆八月一日為百姓公誕辰,當地都會舉行大拜拜,有些信徒還願,還會演戲酬神,可說香火鼎盛。 老榕樹所在位置屬於海濱社區活動中心所有,因此政府設有解說牌,並作鋪面改善,為了保持優美樹型,當地里辦公室還會雇工修剪。老榕樹跟當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1981年在老樹旁設立海濱社區公園,建有鋼筋水泥造六角亭,並放置石桌、石椅供當地居民休憩;老榕樹旁邊還有一間兩層樓的社區托兒所,專門招收社區幼童就學,另設有兒童遊戲設施供托兒所的小朋友使用,老榕樹在小朋友的嬉笑聲中,可一點也不寂寞。 四百年前,葡萄牙人在經過台灣時,看到島上一片青翠植被,不禁讚嘆「福爾摩莎」,亦即美麗之島。然而從先民渡海開闢墾荒以來,台灣的原始森林經過數百年披荊斬棘,以啟山林的結果,低地平原原始植物幾乎已被砍伐殆盡。以前的森林,早已變為良田、城鎮,幸好在一些鄉村地區仍然保留少數老樹,成為當年原始森林僅有的紀錄,而這些彌足珍貴的自然遺產,實在值得大家好好保護、珍惜! 〈老樹小檔案〉 老樹:台中市清水區海濱社區活動中心旁的老榕樹 樹種:榕樹 年齡:推估約有三百年歷史 所在位置:台中市清水區海濱路海濱社區活動中心 特徵:樹高20公尺,樹冠面積約有1400平方公尺 | | 台灣民間信仰中,榕樹葉也被民間視為一種避邪物。 | | 有關榕樹的民間信仰 民間早期流傳著「種榕樹祭溪」的習俗,認為「水頭與水尾」種榕樹,可以阻擋大水,藉著榕樹特有的氣根落地成柱,做為大溪的堤防,防止洪水氾濫。據說,栽植榕樹還要特別商請當地的「羅漢腳仔」或老年人,以枝幹「倒頭種」的方式栽植,叫做「倒栽榕」或「倒頭榕」,可以使榕樹叉枝眾多,神力特殊。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榕樹枝跟桃枝、柳枝一樣,具有避邪的功能,因為民俗認為,榕樹具有強韌的生命力和繁殖力,自然賦與其超自然的神力。在法會儀式上,通常會取青色的榕樹枝葉,搭配淨水,置於水缽中,在儀式開始時,會向壇中敕水灑淨,象徵淨化神聖空間。 榕樹葉也被民間視為一種避邪物,老一輩的人如果要到醫院探病或是參加喪事,都會先摘幾片榕樹葉放在口袋,結束離開時,則一定要把葉子先丟掉,才能回家。 認識榕樹 榕樹非常耐命,繁殖又特別容易,只要鋸下一個枝條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由於耐濕、耐水浸、又有氣生根、支持根等根系特性,所以也可視為是一種廣義的紅樹林植物。 以道家風水之說,樹亦有分陰陽,像楓香喜歡生長在乾燥的向陽地,夏季枝葉扶疏,冬季落葉,寶貴的冬陽可以照進屋內,所以一般落葉樹多歸為陽樹;榕樹樹冠寬大,多喜長在多水潮濕之地,樹下多陰暗,容易滋生蚊蟲,因此在風水上被歸為陰樹,一些信仰風水的住家,多不喜歡在家中種植榕樹。 -植物小檔案- 別名:榕樹 學名:Ficusmicrocarpa L. f. 科名:Moraceae桑科 別名:正榕、鳥松 分布:印度、東南亞、澳洲,台灣產於全島低海拔各地。 | | 榕樹從樹枝上懸垂下來的氣生根。 | | -特徵- 常綠大喬木,單葉互生,革質,卵形或倒卵形,葉子油亮,長約5∼8公分。在葉柄基部留有托葉早落所形成的環形托葉痕,樹幹多分枝,具有白色乳汁。 榕樹特徵之一,就是枝幹上垂下許多鬚狀的氣生根,就像老人的鬍鬚一樣,氣生根下垂到土中就形成支柱根,所以一棵老榕樹常具有很多的枝幹,可形成一片廣大樹海。 榕樹的另一項特徵是開花時,許多非常細小的花包在一個肉質的花托中,稱為隱頭花序。由於榕樹的花完全被包在花托裡面,從果實外表無法看到榕樹的小花,所以我們稱這種果實為隱花果,像常見的無花果、愛玉也都是榕樹家族的成員之一。 榕樹的隱花果球形,光滑,直徑約0.5∼1.2公分。由於花朵被緊密包在花托裡,所以必須靠一種特殊的榕小蜂來為其傳粉,榕樹會產生一種蟲癭花提供榕小蜂產卵繁殖後代,兩者形成很特殊的共生關係。 榕樹的隱花果成熟時,會形成鮮豔的紅色,吸引許多如白頭翁、樹鵲、綠繡眼等鳥類來吃食,是很好的誘鳥植物,種子則由鳥的糞便排出,幫助傳播。 沈競辰 在中部生活三十幾年的台北人。曾參與台灣海岸植物相的調查工作,對紅樹林、寄生植物、食蟲植物等特殊植物特別有興趣。最喜歡旅遊與攝影,希望將自然生態之美與面臨的危機傳達給大家。1992年起參與台灣鄉間老樹的調查工作,著有《台灣老樹》、《巨木老樹百選》、《老樹人生-樹與人的對話》等。 TOP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