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台灣參與ICAO從可能的「觀察員」變成「客人」,是因為馬政府接受北京安排,讓台灣以逐年受邀的方式與會。北京也藉此得以逐年審查台灣的「一個中國」立場。蔡政府想突破逐年受檢的框架,可惜闖關失敗。
包含蔡英文總統、外交部、陸委會等官員在九月二十三日同步宣布,我政府到當天為止都沒收到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邀請函,蔡英文因此少見地出現了怒氣,表達「強烈的遺憾與不滿」。至此可以說,這次的ICAO闖關是失敗了。
有評論者批評說,失敗原因出於政府國安單位的「誤判」,一方面輕信美方的情報與承諾,另一方面低估了北京的反對力道。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對這種批評忍不住動氣說:「那是外行的說法。」
美國支持,讓台灣上屆能與會
究竟孰是孰非?必須話說從頭。從二○一三年台灣首度以「中華台北」名義,接受ICAO時任主席柯貝(Roberto K. Gonzalez)邀請,成為會議的「客人」(guest,馬政府譯為「特邀貴賓」)說起。
台灣當年之所以受邀,陸方及藍營都說,一切都是「九二共識」之功。ICAO是聯合國正式的下屬組織,入會條件是主權國家,陸方為什麼會如此好心主動安排?
當被問及台灣參與ICAO問題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二十三日說,ICAO以及與其相關的一系列會議安排,整體是在「聯合國的框架之下的」,ICAO本身做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也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與」。
至於台灣一三年以ICAO理事會主席「客人」的身分與會?他說,過去在兩岸協商的基礎上,在不違反「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經過兩岸協商達成的一些臨時性安排,並不構成先例。
台灣從「觀察員」變成「客人」
如果是主權國家才能參與,陸方做此「臨時性安排」的原因究竟為何?陸慷說不出口,因為原因出在美國的支持,絕不是「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或陸方的大發慈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