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一大遊行和衝擊立法會事件後,出現壁壘分明兩種聲音,而第三種聲音也因不斷有人加入在漸強,但耳聞眼見之下,香港事,難樂觀。
大風暴後出現兩種對壘聲音是必然的,代表作是七月三日一份連署聲明和一個記者會。連署聲明的是具法律背景的百名建制人士,他們包括基本法委員會成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連署譴責示威者是暴徒,衝擊立法會,肆意破壞,行徑已超越修訂逃犯條例的範圍,是別有用心的政治主張,破壞一國兩制,希望警方嚴正執法。
另一個記者會由「全港反送中聯席」舉行,表示理解年輕人的無助無奈,認為示威升級是政府逼出來,逼使他們以衝擊建築物方式,表達對體制的不滿。聯席成員譚凱邦批評建制派強烈譴責示威者以暴力衝擊,但就無視警方六一二暴力清場。記者會期間,有聯席成員下跪,希望林鄭月娥回應年輕人訴求。
富商:解決房屋問題 珍惜一國兩制
在兩種聲音之外的,比如極具代表性的香港富商胡應湘表示,香港的經濟穩健,亦有自由,年輕人不應該感到絕望,他不評論香港政府是否需要為近日的社會爭拗負上責任,但認為政府應該解決房屋問題,支持開山填海。又期望年輕人要認清自由是得來不易,要珍惜一國兩制,以及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不應錯失機會。
胡應湘的苦口婆心,其實是相當傳統的說法,真正被視為第三種聲音的,來自學界。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率先直言,不斷重複的譴責及衝突,只會加深分化,令香港成為終極輸家,社會有必要探討問題的根源,呼籲各方持開放及可商議的態度直接溝通,才能應對眼前挑戰。
郭位:各界理性克制 政府誠意溝通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昨天也發表聲明,說有關破壞行動應予譴責,亦呼籲各方理性而務實努力解決紛爭,不要再訴諸對抗。只要各方能主動開展積極對話,社會的裂痕始終會得到復和。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主席陳鎮仁對不少年輕人日後可能要面對法律責任,影響人生及未來發展感到可惜。但若有學生因為參與反修例示威活動被捕,或面對法律程序,學校會按既定機制提供協助。
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早前也已多次呼籲各界保持克制及理性討論,期望政府以誠意及開放心胸與各界人士溝通,方能避免煩躁不滿的社會情緒持續爆發。
北大教授:重啟政改 香港才能穩定
遠在大陸的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也以「重啟政改才能讓香港回歸穩定」為題,在「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他認為,與其一再激化矛盾和對立情緒,不如在符合「一國」底線的前提下,將屬於市民的政治權力還給他們,將他們的注意力聚焦到自由產生的候選人身上。
董建華挺林鄭 第三種聲音難獲共鳴
但這第三種聲音能否引動社會共識,並不樂觀。六月風暴以來一言不發的前特首董建華,昨天召集部分傳媒人士閉門會議,強調北京會繼續支持林鄭月娥。
董建華是林鄭月娥的寧波同鄉,也是林鄭的主要「造王者」,他這番話應該是受託傳話。是以香港事,雖有第三種聲音,但在三邊多角的糾纏中,當不易明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