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選擇當書籍編輯,純粹是以為這是個可以關在象牙塔裡看書就好的工作,居然有人給我薪水讓我每天看書,真是美妙。現在想來,真是太傻太天真了。雖然一開始入行編輯外文書,工作性質很接近這孤僻的想像,但還是需要最基本的溝通:與美術設計討論包裝,與行銷人員溝通定位,跟書店通路說書,甚至還會接到博學多聞的讀者來信與來電指教。對害羞又容易緊張的我來說,即使接一通電話,耗費的心神都足以將我打趴在桌上。當時我這個菜鳥卻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日劇中成熟穩當與各種人打交道的編輯。然而,技能與夢想不成正比,讓我的編輯之路非常辛苦。
編書,從讀懂食譜開始?
不知不覺好多年過去,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成為成熟穩當的編輯,但答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經驗到當編輯的快樂。特別是從外文書編輯轉為自製書編輯後,需要大量與人討論、溝通;書幾乎等於作者人生的切面,若不深入理解創作起點與動力,根本無法給予寫作建議。一本書,從序開始,起承轉合都像一個人生階段,對作者理解愈多,愈能妥善安排章節邏輯。做完一本書,通常也交到一個朋友,或者讀懂一個人。若編輯的是專業實用書,那麼通常能熟悉各種領域的入門知識。無奈的是,許多作者是專家,愈專業的人愈難以理解門外漢的障礙在哪裡,也就愈難從「零」開始,以初階的語言說明。這時,編輯就派上用場了!
編輯,是作者的第一個讀者,也是廣大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橋梁。身為第一個讀者,編輯必須試著縮短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記得經手生平第一本食譜書前,我幾乎不會做菜。偏偏作者寫的每道食譜步驟只有三點。有些步驟如熱油鍋、水滾後多久放入食材,對作者來說是反射動作,根本沒想到該一一寫下來,導致新手讀起來簡直天書,怎麼好像按一個按鈕,菜就煮好了?
我連食譜書都讀不懂,自然無法想像這三步驟怎麼能做出一道菜,只好按照步驟,在腦海中先演練一次,逐一標示不懂、不清楚之處,讓作者補足必要的程序。接著,我按照步驟實地演練,確認像我這種程度的人也能按表操課;當然,最重要的是,檢視成果是否跟想像一樣。第一次演練不意外的,作者的成品色香味俱全,我的則是焦黑糊。但是做完一本書之後,我的廚藝大大增進,學了好幾道朋友至今指定要吃的經典菜。
從象牙塔到高空彈跳
有作者在鄉下蓋農舍,自己找地接水管蓋房子,我跟著四處跑,試著理解當地風土民情。有作者追尋白冷會神父來台辦學校的事蹟,我也跟著理解過去四十年神父與教士在台灣各地的貢獻,一趟趟的花東旅程徹底打開了我的想像與認知。編輯陌生的身心靈書籍時,在課堂上接觸了各式各樣身心靈愛好者與工作者,甚至讓我後續自己體驗瑜伽、花精、曼陀羅,在生活中擁有支持自己的工具。台灣幾年前爆發狂犬病恐慌,因此做了生平第一本動保書,認識從事動保工作的學者與文化人士,編書的過程中聽了好幾場相關座談,去了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在屏東的推廣活動,我才知道原來黑熊是台灣森林中食物鏈的頂級消費者,一座能支撐黑熊生活的森林才是健康的生態環境;如果連黑熊都活不下去,同為這塊土地食物鏈中頂級消費者的人類,也會出現生存危機。
當一個書籍編輯,可以藉著做書的過程擁有不同體驗,顛覆認知,甚至改變人生。經常在打開各種行業與各種人生的門,若有旺盛的好奇心,每道門後都是一個小宇宙。現在想想,我的人生幾乎可說是編輯過去書籍的總和。這個行業,不但不像我當初想像的象牙塔,還簡直就是高空彈跳啊。
林克蘭,曾任出版社編輯多年,編輯過文學小說與人文書,偶爾撈過界編輯食譜與身心靈書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