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聯合報社論/如此虛應故事的政府,蔡總統滿意嗎?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9/30 第506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3Q的金箍棒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如此虛應故事的政府,蔡總統滿意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博弈 安全統戰vs.經濟統戰
民意論壇 安倍時代終結 反中幽靈仍徘徊
老美雖有交代 軍訓役難補戰力
長照皮球 部會互踢到何時
長照影響勞參率 對女性多重壓迫
剪綵文化 讓公家建築品質輸民間
新噱頭不斷 教師上課時數被剝奪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人生養成記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3Q的金箍棒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3Q哥」立委陳柏惟即將面臨罷免投票,他可能嫌選情太冷,所以親自在立院表演一場「台語質詢秀」助興。這還不打緊,他糾纏國防部長邱國正陪他唱和;邱國正不從,他立刻罵邱部長「鴨霸」。3Q哥的脫線演出,正好自證了「刪Q」罷免案的正當性。

用台語質詢,陳柏惟不是第一人,因此談不上創新。何況,與客語、原住民語相比,台語不算需要保護的弱勢語言。陳柏惟卻在國防委員會,把台語當成金箍棒耍得虎虎生風,這只證明他黔驢技窮。再說,陳柏惟的母親是上海人,他的「母語」並非閩南語。但他和邱國正拉拉扯扯講了一堆,從頭到尾言不及義;從邱國正的不耐,可看出這段質詢已成「垃圾時間」。

陳柏惟選上立委,是台灣的特殊政治現象。他二○一八年代表基進黨在高雄參選市議員,只得到一萬多票而落選;兩年後他轉戰台中立委,卻以十一萬多票擊敗在地立委顏寬恆。原因是那次選舉拜香港反送中之賜,台灣「芒果乾」效應衝天,滿口反中台詞的陳柏惟趁勢而起。誰料,他的全部絕招也僅止於此,至今毫無寸進。

召喚「亡國感」未必是壞事,但糟的是,販售「芒果乾」的人根本不在乎亡不亡國,也不在乎怎麼救國。像陳柏惟這樣,以為用台語質詢就很猛,你能靠他救台灣?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如此虛應故事的政府,蔡總統滿意嗎?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當九月廿八日成了被遺忘的教師節,這一天,民進黨在圓山飯店歡慶他們的卅五歲黨慶;與此同時,立法院則爆發了朝野衝突。在國會,行政院長蘇貞昌因「3加11」專案報告草草了事遭到在野黨杯葛,他在推擠中以廿二秒念完短短五十二字的「施政報告」,成為史上最難看的一幕。

這三個場景碎片,拼湊起來,正反射出台灣社會與政治不整合的窘狀。對於失去的教師節,不少人深感失落,更多人則完全忘了它的存在。對於民進黨卅五歲黨慶,蔡英文總統和昔日創黨大老坐在那裡緬懷舊日革命時光;他們似渾然不覺,兩度執政的民進黨已變得比他們當年批判的政權更加濫權霸道。對於初嘗抗爭戰術的藍委,民進黨對他們連譏帶諷,要求他們回歸「理性問政」路線;事實上,這樣的抗爭場面恐不及民進黨當年的十分之一。何況,在民進黨一黨獨大的行徑下,理性問政還有存在的空間嗎?

從任何角度檢視,蘇貞昌都已失去一個稱職閣揆的資格,但蔡英文遲不肯調整內閣人事,讓他繼續在那裡磨耗台灣的前景和人民的耐性。就能力而言,蘇貞昌的格局狹隘,缺乏行政院長應有的宏□瞻矚;他極度重視行政細節,就是視野不足的證明。就氣度而言,他喜歡貶損他人以自我凸顯,喜好「以威懾人」而非「以德服人」,也說明他缺乏自信。在執政上,他經常陷入「抓小放大」的泥淖,好用過時的管制思維來治理國政;為了掩蓋自己政策的左支右絀,他高度倚賴宣傳術來粉飾太平。

面對「3加11」的決策檢討,蘇貞昌原本可以動之以情、說之以理,好好向民眾說明並表達歉意。但正因才具和胸襟不足,他卻採取硬拗的態度意圖強渡關山,反而激起滔天民怨。試想,民眾已經戴了兩年的口罩,每天擔驚受怕卻打不到想要的疫苗;蘇貞昌對於政府的服務不周之處向民眾彎腰致歉一下,有那麼困難嗎?何況,在疫情期間,蔡政府的「行政集權化」傾向日趨明顯,人民的行動不僅處處受到管制,連基本的人權都不斷受到壓榨和剝奪。政府以為人民的日子好受嗎?那麼,蘇揆為何要表現得如此倨傲?

蘇貞昌在立法院的專案報告草率了事,主要原因,就是自恃民進黨在立法院擁有過半席次,可以予取予求。這種態度的最大謬誤,就是不把立法院當成必須向人民負責的「民意機關」,而把它當成和在野黨角力的「執政黨外掛機構」;正因為如此,主政者渾然忘了人民的存在。當年在野的民進黨拚命在街頭衝撞,就是為了取得更多「為民喉舌」的位置,擊退那些一味捍衛威權統治的「萬年國會」;但如今,民進黨立委毫無主見地力挺蘇貞昌的不良決策,他們又比當年萬年國會的「老賊」進步多少?

如果百年老店的國民黨會成為他們自己進步的障礙,如今卅五歲的民進黨也已逐漸露出了他們的老態,漸漸忘卻他們曾追求過的理想。因此,一個無才無德在市長選舉中被民意否棄的人,可以煞有介事地在那裡誇耀權威;而一個完全執政的民進黨之立法院卻變得唯唯諾諾,自甘把國會變成橡皮圖章,一味幫蘇貞昌護航。

更重要的是,蔡總統怎麼看她自己領導的政府?加入民進黨才十七年的蔡英文,可以假裝不知道民進黨的「前人」都追求過什麼理想,但她會覺得一個橡皮圖章的國會是民主政治的光榮印記嗎?讓一個言不及義的閣揆每天在那裡大放厥詞,就是她的識人之明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博弈 安全統戰vs.經濟統戰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拜登9月15日宣布成立美英澳同盟(AUKUS),劍指中國。根據報導,美國將幫助澳洲建造八艘核動力潛艦,首艘於2040年完成,在此之前,澳洲將租借美國的核動力潛艦。幾乎就在同時,9月16日中國正式向紐西蘭遞交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申請書, 9月22日台灣跟進,也向紐西蘭遞交加入CPTPP的申請書。

兩件看似性質完全不同的新聞,折射的卻是美中雙雄在全球博弈中最新一回合的過招:美國的安全統戰vs.中國的經濟統戰。雙方動作看似突然,其實都是謀定而後動,也都是雙方全球長期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先看中國一方。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原本是美國在歐巴馬總統任內主導、旨在排除中國又包圍中國的戰略框架,但2017年川普總統一上台,就以讓利太多、不利美國而宣布退出。失望的亞太成員在日本主導下改頭換面,將TPP易名為CPTPP。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大陸鴨子划水,促成了包括中國、東協十國及日、韓、澳、紐共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RCEP總人口22億人,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球30%,已於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是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

日前中國大陸又再申請加入CPTPP。由於CPTPP是一個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協定,要求嚴,門檻高,以目前中國大陸現況,恐怕多方面都需要大幅改革才能達到CPTPP標準,加上可能面對日本、澳洲等成員國的干擾,因此北京的動機與策略不免令人好奇。

對此我們提出看法。首先,中國大陸的用意應是倒逼自己升級。改革通常面對意識形態的包袱及既得利益集團的抗拒兩大阻力,對外開放是排除阻力的最好手段。中國大陸從1979年的改革開放、2001年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再到去年的中歐投資協定,莫不如此。難度愈來愈大,說明自信也愈來愈強。

其次,打入CPTPP以消解原本美國想用TPP來圍堵中國的氣勢。川普棄TPP而去,拜登也宣稱不會復入;中國的加入將進一步強化美國排斥CPTPP的意志。中國或將成功地把一副壞牌打成了好牌。

更者,為各國在美中之間的選邊提供了經濟上的誘因與正當性。新加坡率先表示歡迎中國加入CPTPP。對所有成員國而言,當然歡迎而非排斥一個世界最大市場的中國,此一理由亦將對日、澳等國構成壓力,最終做出妥協。

最後,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於美國更醉心於通過安全與軍事媒介建構反華聯盟,中國大陸致力的是一張張經貿網絡,如RCEP、中歐投資協定、剛剛擴容加入了伊朗的「上海合作組織」及水到渠成的一帶一路。相對於美國主導的「脫鉤化」,中國正在建構的是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為主導的多層次經濟「全球化」。

如此布局,無以名之,就看做是中國在美中博弈中針對美國的「經濟統戰」。因此,也就可以把一系列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布局,如北約、G7、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最新的AUKUS軍事同盟等,看做是美國在美中博弈中針對中國的「安全統戰」。

對於此一正在形成中的全球戰略格局,有三個角度值得關注。第一,經濟的整合是開放的,可以重疊,有相乘相加的誘因;安全的整合則是封閉的,還容易在原本體系中產生矛盾與對立;第二、美國對華地緣戰略表面上在擴大,實則在後退,並有從第一島鏈向第二島鏈後撤的傾向。

第三,AUKUS的成形及日本鮮明的反華立場,恰恰偶合了上個世紀英國戰略家麥金德的世界島理論。世界島理論預見到的就是海、陸兩大板塊的對立與互動。大陸板塊指的是亞、歐、非三大洲,即所謂世界島的大整合;海洋板塊指的是美洲、澳洲、英國、日本四塊與世界島不連接的陸地。

美中兩強在21世紀的博弈,的確充滿了許多驚奇與懸念。

   
民意論壇
安倍時代終結 反中幽靈仍徘徊
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教授(台/聯合報
經過兩輪的激烈選戰,溫和派的岸田文雄擊敗高人氣的「過動兒」河野太郎,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也將成為日本的新首相。這彷彿是日前國民黨主席選舉的翻版,在過激與過動的四位候選人中,選出可預測性、走中道路線的候選人。

表面上,這是自民黨派閥的政治恩怨之戰。岸田雖然並非安倍屬意的人選,但由於宿敵石破茂支持河野,讓安倍力主高市早苗與岸田相互合流,一舉打破河野的首相夢。

實質上,這是一場親中與反中勢力的相互較勁,由於岸田支持幹事長任期制,讓親中的二階俊博抬出野田聖子,全力阻止岸田當選;而河野與中國眉來眼去,讓親美反中的安倍推出右翼的高市早苗,瓜分選票來全面封殺河野。自民黨內的黨內互打,其實與國民黨也沒太大異同。

與過去不同的是,在抗中的主流氛圍下,讓這場自民黨總裁選舉,彷彿成為一場反中的誓師大會,四位候選人都在比誰對中國最強硬。高市早苗支持美國在日本本土部署中程飛彈,還與蔡英文總統進行視訊,以強調自己才是親美反中的安倍正統接班人。

而為了洗刷親中的標籤,河野提出日本應該發展核潛艇來抗衡中國的軍事威脅;岸田則主張要如何對付中國,是當選首相後的最主要任務,台海安全會是日本下一個重要議題;野田聖子雖然親中,但主張日本應扮演美中對抗下的協調者角色。彷彿反中愛台,就是選舉票房的最佳保證。

撇開選舉期間的政治語言,岸田雖然過去曾經在安倍主政時期,擔任四年半的外務大臣,是安倍俯瞰地球儀外交、民主價值同盟最忠實的執行者,也是最了解安倍外交路線的候選人,但從現今岸田對中國政策的發言中,仍可以看出岸田與安倍的合而不同。

首先是以人權、民主來取代全面性的對抗,岸田承諾在當選後,將在首相府設立「人權議題輔佐官」,處理台灣、香港及新疆的民主人權事務,以維護民主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由此可見,岸田在對中政策上,以避免觸及軍事議題的紅線,降低中日兩國緊張局勢,將美中日三邊關係的鐘擺,擺回到過去民主價值同盟的務實路線。

其次是以經濟安保來取代軍事安全的威脅,岸田將經濟安全視為如同國家安保的重要議題。在對外上,岸田勢必將會全力加入美國所主導的民主產業供應鏈聯盟,同時支持台積電到日本設廠;在對內,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岸田將改變過去對美一邊倒路線,全力拉近中日兩國之間的距離感。

最後在國人最關注的台日關係上,岸田是四位候選人當中,與台灣情感連結比較薄弱的一位,他雖然支持台灣加入CPTPP,但不會像安倍、菅義偉時期的大鳴大放,將以化明為暗轉為檯面下支持。

由此可見,岸田的上台,代表著安倍時代的終結,但反中的幽靈,仍在日本上空徘徊著。

   
老美雖有交代 軍訓役難補戰力
林興寧/公(彰化市)/聯合報
美國曾點名我後備部隊殘弱,如今國防部重新要求軍訓役男須下部隊,並落實「抽外島籤」充實戰力應對。台灣既為兵家必爭之地,即便「老美有交代」,從全民國防角度看,這樣的作法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日昨論壇范疇「為什麼台灣需要廣設靶場」一文,認為戰爭發生時全台淪陷才叫做輸,至於不叫敵人得逞,比起正規或後備部隊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平常要訓練一批散落各處不懼戰不怕死的民兵,展現奮戰到底精神讓進犯者有所顧忌。這不禁讓我想起早在二○一七年三月「老美沒交代」的情況下,民進黨吳怡農便投書媒體,闡揚「自己國家自己救—重建義務役」,並直言「台灣最終是什麼樣的國家,決定權在我們手中,我們若繼續逃避現實,遲早將付出天真的代價」。

當然,沒人否定兩岸陷於兵凶戰危時,雙方需更多善意,但正所謂「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誇張點說,今天就算新黨執政,恢復「國統會」,並簽署「兩岸和平協定」,誰能保證從此天下太平?同樣,若中美鬧翻且力挺台灣,「基進黨」趁勢上台,宣布獨立並改名國軍為「台灣敢死隊」,誰又敢說中共絕不致越雷池一步?自然屆時從天降下的砲彈,更不會長出「識別統獨」的眼睛。

因此先不論美國自阿富汗狼狽撤軍時,拜登說美國不會參與一場連阿富汗人都不願意打的戰爭,此類牽涉「信任/背叛」、「自助/助人」的道德難題,然而比起我們外部處境較好的新加坡、瑞士,男性需受長期軍事訓練,以及同樣強敵環伺的以色列實行「全民皆兵」的例子,都足夠證明此刻大幅整備國防戰力確有必要。何況許多軍事專家也認同以台灣的地理條件,民防在國家安全上更具關鍵地位,並舉例少買一架戰機或幾枚飛彈,就能夠更新台灣所有十二個後備旅的步槍、機槍、榴彈槍等基本武器。

在執政黨大力推銷「芒果乾」,和許多年輕人整天喊打卻不肯當兵的年代,國防部不圖強化戰力之根本,只在原本軍事訓練役的十六周上打轉,這種逃避現實的作法若是出於「老美有交代」,只怕戰事一起,「役男要忍耐」的機會都沒有!

   
長照皮球 部會互踢到何時
伊佳奇/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聯合報
聯合報專題報導再度提出長照照護假,可惜繼續看到部會間互踢皮球;問題出在衛福部的長照政策,衍生出問題丟給勞動部,勞動部則拿出雇主不同意照護假問卷結果,好像政府沒責任。關鍵是長照2.0過度承諾,誇大不實,無法幫助家庭照護者建立整合資源、規畫照護計畫的能力,就算有照護假,問題依然存在。

長照2.0的理想是蔡英文二○一六年總統選舉政見「優質、平價且普及的長期照顧服務體系」,但始終沒有政務官敢說出這是一件國王的新衣,優質與平價是兩條平行線,就算明年長照預算增列到六百多億元,已從二○一六年五十一億元,成長十二倍之多,但再多的預算仍無法將長照責任全部從家庭移轉到政府。

長照政策應該是引導、輔助、支持家庭的力量,應建立強有力的社區照護支持網;政府無法像廿四小時住宿型長照機構承包所有照護責任,應引導家庭整合自身與社會照護資源,依被照護者階段性需求調整資源的運用。

但長照2.0政策宣導卻畫一個大餅,讓民眾誤以為打1966電話,照護問題就解決;今天就算給予卅天或一百五十天,無論有薪或無薪的照護假,照護問題依然存在。政府應先誠實溝通,長照2.0服務的極限,家庭應承擔的責任、應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政府可如何協助。

衛福部利用政府功能分化空間,將責任丟給其他部會,譬如照服員的訓練、考試、社福類移工的徵聘、訓練等給勞動部,現在再將照護假問題丟給勞動部,負責任的政府應先將所有長照相關問題整合,無論是照護人力政策、家庭照護假等歸建回衛福部,並由政務委員協助協調部會。否則長照照護人力相關問題仍會在部會間皮球踢來踢去,長照悲劇仍會出現在基層無助家庭中。

衛福部對照護假的回應,更無關問題本質,「若民眾有意願返家照顧,當然給予一定尊重,但不希望照顧者本身仍有職涯期待,卻被迫離職。至於長輩失能後,主要照顧責任不應由女性一肩挑起。」今天問題是為何需要請照護假?是因為照護人力不足,又不懂資源整合與運用,最直接反應是自己返家照護,倘若照護者懂得資源運用,無論運用政府、民間公益、宗教、社區互助團體或購買社企、企業等長照資源,加以整合運用,若能解決,何須請假返家自行照護?

一再提醒家庭照護者,自己問題自己承擔,不可能寄望政府或民團能幫忙解決,唯有知識與技能才是解決照護問題的工具,政府過度承諾,自然形成民眾過度失望的相對剝削心理。

台灣長照體系建立關鍵,是在厚實家庭照護者,政府角色是在協助與支持家庭照護者有能力擔負起照護責任,政府無法取代家庭責任,問題本質是如何建構家庭長照能力,不在休假與否,目前是將單純問題複雜化,衛福部將責任丟給勞動部,問題永遠存在。

   
長照影響勞參率 對女性多重壓迫
王順民/文化大學社會福利所教授(/聯合報
學者研究二○○八到二○一九年間的財稅資料,發現聘看護工的長照家庭,家內已婚女性勞參率比已婚男性低一成五,推論照顧父母的負擔,是拉低女性勞參率主因。

「長照」之於「勞參率」的可能掛鉤,要有整全與多層次的不同考察。單就政策規範層次看,已婚女性因要照顧家中長者,致女性勞參率降低,是屬性別平等、職涯發展、家庭運作、長期照顧、勞動參與、老人福利,或是國家整體發展的議題?這顯示一種跨域整合觀點與照顧管理機制,是必要且迫切的;否則,任何單一、殘補的應對措施,只是讓這些議題進一步加乘惡化,且演變成公共事務的難題。

研究是聚焦家中聘有移工的已婚兩性,就其各自勞動參與情形析論,在已婚兩性角色扮演裡,女性有媳婦或女兒的不同角色,也不單只有短期留停或離職中斷的收入議題,而是該項經濟安全保障課題,更會進一步展延至生理、心理、社會、認知、文化等環環相扣與層層堆疊的滾動影響。換言之,影響勞參率的經濟安全需求,宜有不同需求層次的更多關照,否則,長照之於勞參率的關聯,只會加深來自於結構性限制的女性多重性壓迫。

台灣二○二○年女性勞參率,在廿五到廿九歲達到高峰的九十點四七%,此後女性因為婚育,勞參率降到八成多,四十到四十四歲再降至七成六,五十五到五十九歲更只剩下四成四。從中固然可窺見長照工作可能是阻礙因素,但是從長照社會,到長照分工、責任、素養及其布建,任何一個失落環節,其所涉及到婚姻關係、就業勞動、家庭動力、文化主義等不同內涵屬性的「女性」,經常被視為主要、優先及替代的長照人力,這才是該議題的癥結所在。

因此,需要被顛覆或翻轉的,不僅止於制度措施的變革作為,而是如何藉由長照假的規畫推廣,以深究家庭支持、人力效益、勞動成本、社會代價等結構性環境,遑論現行居家服務運作,更是有「不知用、不會用、不想用、不敢用、不能用、不夠用、不好用」的諸多限制,以至於讓女性必須承受最後一哩路的壓力。

   
剪綵文化 讓公家建築品質輸民間
徐岩奇/建築師、建築改革社前社長/聯合報
在探討施工品質時,業界朋友留言很直接:「公共工程都沒法跟私人案比啦…」,在網路上引起共鳴,大家說的問題關鍵,不外乎:一、單價偏低,二、工期不足,三、工程查核失焦。公共工程品質金質獎結論,也常與業界觀念相左,曾有國內知名建築人說,「我認為的好品質通常不會得到金質獎,而得金質獎的多是品質不好的」,豈不諷刺?

工期常為配合「首長剪綵」而被犧牲,工期不足常造成三級品管制度形同虛設。如工期被不合理縮減,每層樓板為趕工就縮為十四天(本來至少需廿一天),最重要的自主檢查、抽查、缺失改善等程序就被犧牲。完成鋼筋、水電配管後,未有足夠時間檢查就灌漿;如果監造、機關硬要擋下來,也怕進度落後;檢查程序尚未完成,來不及確認,做錯機率當然高。

營造廠面對可能的百萬罰金,只好「先做完再說」,每個環節都可能面對後遺症,例如安全、漏水等。私人案以「品質」為目標,工期有彈性。但公家僵化契約變成包商很大的風險,只好「先做完再說」,不禁要問公家案的「目標」呢?

在公家案現場常見大片的卷宗,是在搞文書,還是在照護工地品質?每到上級查核,就得停工做好表面功夫,否則很容易被記缺失,例如工地髒亂等。查核委員不斷新發明文件,品質金質獎也助長此文化,重文件而非工地實質。民間案人力多在工地現場,但公家案卻多在辦公室,也造成不合理的成本增加。想起當兵時高裝檢的造假文化,文書和真實是兩回事。民間案著重「落實自主檢查」,不到五分之一的文書,資源用在刀口上。

另外,查核委員的專業度不足,常見委員看不懂就在文書中挑毛病,或指導施工以顯示權威,工地疲於應付、敢怒不敢言。建築涵蓋土木以外的工種太多,例如門窗、空調、消防、照明、防水、磁磚、天花板、室裝、扶手等上百種工項,著重介面整合,不僅安裝要牢固且講究美感。建築師都不一定懂,因為營造是一門專業,工程會需要過濾委員背景,與重新檢討查核制度。

品質不好誰要負責?機關朋友問我:「機關即使不斷追高單價,團隊在他案也表現不錯,為什麼公家案品質就是做不好?」

有榮譽感的營造廠不願參與公家案,除了不願搞文書,還要面對工期不足、查核制度的羞辱,也反映在最近公家案不斷流標。技術問題可以逐步改善,但首長的「剪綵文化」,需要政治人物登高一呼破除,如同當年的題字文化!

   
新噱頭不斷 教師上課時數被剝奪
李嘉賢/教(嘉義市)/聯合報
或許是受疫情影響,今年教師節少了媒體及社會關注;但有些該拿到檯面上討論的教育議題也因此乏人問津。

首先,是教師年齡結構問題:各縣市國中小教師年齡平均達四十多歲,這批教師目前是教育現場主力,少子化使得校園已多年未補充新血,可見未來也是如此;一旦這批教師到屆退年齡,教育界就會出現青黃不接、教學經驗無法傳承的大斷層。這個問題至今仍未受教育高層正視!

其次,是教學節數被變相剝奪問題:雖然國中小每年都要上繳課程計畫,裡面也會羅列教學進度表,但很多正式課程的上課時間,卻被諸如體驗活動、疫苗施打、學力檢測等占用,導致實際教學節數不足,學生無法完整學習,且此現象一年比一年嚴重。但相關單位卻選擇以鴕鳥心態面對,且不斷添增新噱頭來霸占上課時數!

最後,是教學工作勞逸不均問題:教師薪資以年資為唯一依據,打混摸魚教師仍存在校園,在教師法下,這樣的教師,學校無法解聘,但亦不敢委以重任,導致願意承擔工作者肩負的責任愈來愈重,打混摸魚者則坐領乾薪。教師分級制喊了多年,卻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上述這些問題或亂象,都需要教育部或更高層級長官出面處理,否則犧牲的便是學生的受教權!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人生養成記
趙坤茂/聯合報
這些日子以來,大家的卡機時光,是否超過塞車時光呢?

在數位浪潮下,兩情相悅也好,郎有情妹無意也罷,只要政府網站出招,民眾就得上網接招。於是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號令一響,大家都乖乖備齊資料,在塞爆的網站上你爭我奪,虛擲無數的寶貴光陰。雖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早起的蟲兒被鳥吃,廝殺間,到底誰是早鳥,誰又是晨蟲呢?

身處數位江湖,我們逐步體驗了生存、生活和生命三個層次的數位人生三部曲,個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疫情期間的嚴峻挑戰接二連三,深深考驗著民眾的數位生存能力。例如疫苗接種事宜,線上預約方式七轉八折,排序規則更是莫測高深,令等待者暈頭轉向。以高齡長者而言,有時要里長造冊,有時要上中央預約平台,有時卻又丟回地方預約系統,弄得老人家寢食難安。幸好這段關鍵期間,鄉里親族間上下齊心,長輩紛紛打了保命針,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下。但願獨居無助的邊緣老者,在如此混亂不安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被遺漏了。

又如遠距線上學習,師生的數位設備及網路頻寬是否充分呢?有位都會區的同學告訴我,他的住家網路頻寬僅足以應付低速的語音文字交流,一旦會議系統的影音流量過大,就完全卡住了;他雖不想改變簞食瓢飲的生活樣態,但也不得不花錢升級。對偏鄉及弱勢族群而言,家戶間的數位落差更嚴重,線上教學必須多一些彈性配套,不能放棄任何一位孩子。

數位生活便捷彈性,人人各有一套自娛娛人的新生活型態。對於大規模的數位體驗,個人總覺得簡潔素樸的單純選擇,勝過五光十色的花俏炫技。看看近日推出的振興五倍券數位綁定,似乎弄得過度複雜與搶手,導致剛開放時,全民卡在網站裡團團轉。荒謬的是,手滑錯誤無法即刻修正,必須等到系統新增基本修訂功能後才行。十月中旬,加碼券將周周抽、天天送,難保到時候詐騙集團不會乘機作亂,以偽造中獎訊息誆騙無辜民眾,大家都得小心。

數位時代提供了施展抱負的多元舞台,擴大了眾人智能的影響力,造就了各行各業的網路作家與直播網紅。只要有心耕耘,人人都能在選定的舞台上自我實現,活出生命意義,留下數位傳奇,讓獨特的想法與創作永遠迴盪於天地之間。

數位世界是世人共修的道場,讓我們能超越時空利樂眾生。儘管有些數位體驗未必盡如人意,大家仍要心平氣和樂觀面對,畢竟數位人生除了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外,還有其他如意的一二呀!(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台灣的驕傲 東京奧運特輯
台灣選手在今(2021)年東京奧運,表現亮眼,累計取得2金4銀6銅共12面獎牌,寫下台灣參與奧運最佳成績之新紀錄。不論是運動員苦練圓夢、教練辛勤指導、後勤團隊的支援,以及政府奧運黃金計畫的加持,才能成就這歷史性的一刻。

家長不願面對的真相!學習問題在疫情陪伴下現形
疫情期間的陪伴,您是否才真正體會學校老師曾經提起的孩子學習問題?孩子改在家裡進行學校線上課程,許多家長也因此被迫要在電腦前陪伴孩子一起學習,開始有家長逐漸意識到學校老師曾經提起孩子在校的學習問題,也真正察覺到孩子的學習確實出了狀況。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