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日 星期六

韓璞/法式生活藝術:美食、佳釀、養老房

聯副電子報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04 第751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韓璞/美食 佳釀 養老房
人文薈萃 蔡詩萍/今宵好向郎邊去
廖偉棠/1922年,賴和譯蕃人歌

  今日文選

韓璞/美食 佳釀 養老房
韓璞/聯合報
法國除了遠近馳名的美食、好酒、時尚、美景、藝術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現象,就是人民格外長壽。世界人瑞保持者,以及全球如今最長壽的老人都在法國,而且無論是男、女的預期壽命,或是健康壽命,法國都位於全球前十名。

其實世界上古往今來的人瑞當中,也有許多美國籍的紀錄保持人,但美國人民的平均壽命與健康壽命都落在三十五名以後,使得該國對法國人的優異表現相當不解。1980年代末期以後,美國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多種研究,從法國飲食、文化等角度來分析,並提出了著名的「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法國人是一個老饕民族,葡萄酒、肥肝、大魚大肉、奶油起司來者不拒,為什麼他們反而比較長壽﹖幾十年間,不知有多少學者前往法國實地勘查,出版著述,提出各種各樣的假設與解釋。

有人說那是因為法國人愛喝的紅酒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成分,又有人說法國南方菜必用的橄欖油能保護心血管,還有人說法國人比美國人愛吃魚,而魚類富含健康的Omega-3……儘管隨後其他理論又推翻了上述的假設,但法國紅酒再次成了美國市場的寵兒,橄欖油的地位也扶搖直上,至今仍不衰。

美國民間隨後接續這股潮流,出版了各類暢銷著作,諸如《法國女性不會胖》、《法國飲食永久減肥的祕訣》,從法國的食材與飲食習慣雙邊著手分析,如法式餐點分量較少、法國人少飲含糖的汽水、用餐時間較長云云。眼看這群外國學者、作家絞盡腦汁研究法國的長壽現象,法國人當然十分沾沾自喜。嘿!用肚臍想都知道:我們的法國美食當然比你們的漢堡健康多了!紅酒、鴨肝、魚肉、起司一起來,越吃還越長壽呢!

法國人似乎太得意了。其實近年來,他們也沒躲過全球性的流行病:肥胖症,年輕一代更急起直追美國,兩國的數據越來越貼近。不過隔了一個大西洋,美國那邊還是一廂情願認定法國人個個苗條健康,法國人也相信自己「遠不如美國那麼嚴重」。話說回來,截至目前為止,法國人的平均壽命(82.4歲)的確比美國人多出四年多(78.1歲),且從今年4月19日起,世界第一人瑞——118歲的綠西•杭東(Lucile Randon)——的寶座又回到了法國。

如今的法國是一個高齡社會,不到五個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人民均壽為82.4歲,法定退休年齡是62歲,也就是說,退休者平均還有二十年的壽命。一般而言,長者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生平積蓄與退休金。除此之外,法國人還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制度,能為老人家提供另一種可觀的財源。這項制度叫作viager,字根的原意是「終生性」,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老人把自己居住的房子以低價售出(通常是市價的三分之一),但仍住在屋裡,買主須在老人有生之年定期(每月、每季、每年)交付費用,待對方去世後便能擁有房子。

這種制度的好處不少。有些老人雖有房子,但銀行無存款,即便房屋值錢,但因自己住在其中,不便於出售。出售「養老房」不但能立即獲得一筆金額,還能領到終身的養老金,直到去世都無須擔憂。「養老房」對買方來說也有很大的優勢,因為他能購得物超所值的房產,並事先進行規畫。

有些人認為該制度雖好,但似乎不太道德,因為交易過後,根據人之常情:買主唯一的心願自然是盼望老人儘快歸西,這樣就不必長期支付生活費,並即刻把房子拿到手。「養老房」有點像在下注,老人賭定自己來日方長,買主則賭他沒多少年歲可活,所以年歲越大的賣方越受市場歡迎。

有些老人選擇以這種方式把房子賣給親友鄰居,因為是熟人,所以不至於期望自己早死。可嘆的是,陌生人也好,熟人也好,被害事件仍層出不窮,如不久之前,就有一名51歲的男子試圖毒害被他購得「養老房」的鄰居,92歲的老太太曾三度昏迷住院,好在每次都死裡逃生。男子於今年五月底被判無期徒刑。

說到這裡當然不能不提法國最有名的「養老房」事件,故事的女主角是打破史上所有高齡紀錄的佳妮•卡勒蒙(Jeanne Calment),她生於1875年,於1997年以122歲的超高齡辭世。1965年的時候,卡勒蒙的公證律師向她購得「養老房」。這位律師當時年僅47歲,而老太太已滿90歲。律師原本打的算盤,是等老太太再活上三、五年,就能接手那間公寓。他哪裡會想到90歲的屋主還打算活上三十二年﹖更慘的是,律師還沒等到房主過世,自己就先在1995年病亡了。由於老太太當時還健在,所以其生活費用繼續由律師的女兒支付。

從此以後,有意投資「養老房」的買家總會聽到旁人良心告誡:小心!千萬別碰上第二位卡勒蒙!


  人文薈萃

蔡詩萍/今宵好向郎邊去
蔡詩萍/聯合報

李後主心中不能沒有一絲絲的幽怨。

人在幽禁中,這感觸特別的強烈。

因為跟著他一起被俘虜至汴京的妻子小周后,心中就充滿了怨恨。即便她知道,她的幽怨,徒然令柔弱的李後主,愈發痛苦。但她沒辦法,她就不是姊姊大周后啊!

李後主到了汴京。人在屋簷下,日子不好過,是當然。

宋太祖不但羞辱他,封他為「違命侯」,在開支用度上,當然也不會讓他寬裕。他數度屈辱的向宋朝皇帝請命,希望多給予開銷上的協助。

可以想見,對一位也曾號令百官的小皇帝而言,未亡國之前,對北方宋朝固然卑躬屈膝,但對他的南方臣民,他卻依然是皇帝。

如今,落得個需要時時跪拜叩首,稱呼吾皇萬歲萬萬歲的地步,還不一定能換來宋朝皇帝的和顏悅色,這屈辱怎能消受得了!

宋太宗有一天,到皇家藏書的「崇文院」觀賞書籍,命令李後主、南漢後主兩位皇家俘虜作陪,看著逛著,宋太宗突然轉向李後主,指著書架上的書,對他說:「聞卿在江南好讀書,此簡冊多卿舊物,歸朝來頗讀書否?」白話直講就是,這些書可都是你以前的收藏啊,現在在我這,你可有空讀書嗎?

這不是故意炫耀,不是故意屈辱,又是什麼?

你的藏書,都成了我的戰利品,我還要故意刺激你,歸順我之後,還有在繼續讀這些你以前收藏的書嗎?

李後主能說什麼?可以想見,只能彎腰鞠躬,感謝吾皇雅量,感謝吾皇萬歲萬萬歲。

屈辱嗎?往後屈辱還多著呢!

宋朝皇帝豈止羞辱你這個落難小皇帝呢?他還要羞辱你的妻子,美女小周后啊!

《十國春秋》裡記載了,南唐滅亡後,小周后隨李後主北上。明著,宋朝皇帝封她「鄭國夫人」,暗著,不過是皇帝高興時的「玩物」、「伴遊」,興致來了,就宣小周后入宮「為燕樂」,燕樂是幹嘛?就是陪皇帝歡樂啊。

一進宮,常常是「進輒數日裁出」,她是李後主的皇后,卻成了宋朝皇帝的玩物,後宮伴侶,動輒數日,李後主不痛苦嗎?小周后不痛苦嗎?

但又能怎樣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李後主最痛苦的,或許還不是眼睜睜看著妻子被召入宮中數日不回,而是小周后回來後,必定痛哭失聲,「詈(罵)後主,聲聞於外」。

場面夠慘吧!

小周后顯然受盡屈辱,回來後,拿李後主當宣洩,痛罵他無能,軟弱,無法保護自己的妻子。咒罵之聲,傳到屋外,更讓李後主難堪不已。一代帝王,連妻子都不保,傳聞到府邸外,他這位李後主能抬頭挺胸做人嗎?

但,李後主能怎樣呢?

他只能默默「婉轉避之」,儘量閃開妻子的怨恨,讓小周后盡情痛罵宣洩。

多悲慘,多哀涼的末代皇帝末代皇后的處境啊!

生不如死,然而,如今想死,卻也未必容易了。

避開小周后聲嘶力竭的咒罵聲,走出戶外的李後主,很可能坐在石椅上,回想著當年,小周后跟他偷偷約會的場景:

「花明月黯籠清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李後主這首詞,多年後,成為青春男女,幽會時最好的見證。

小女子,拎著脫下的鞋,穿著襪子,躡手躡腳,偷偷穿過廳堂,奔向約會的男子。一看到對方,立馬嬌聲嗲氣的撒嬌,哎喲,人家出來見你,好辛苦啊,你知道嗎?你知道嗎?

很可能,小女子還嘟嘴,轉身,故意一副「要不是你,我才不冒這個險呢」的樣子!

李後主能怎樣呢?

當然是,從後面環抱女子,以行動證明他有多想她啊。

小女子是當時重病的皇后,大周后的妹妹。她常常來探望姊姊,不知怎麼,就跟姊夫李後主,默默地搭上了。她在姊姊過世後,亦嫁給了李後主。姊妹先後同事一夫,人稱「大周后」、「小周后」。看似美事一樁,但誰能預知往後的際遇呢?

這些都是南唐往事了。

「奴為出來難,叫郎恣意憐。」

好歹那時李煜還是個小朝廷的皇帝,跟他撒嬌,他的愛憐他的疼惜,都是小周后撒嬌後的得意回報。

但現在呢?

李後主能說什麼?

他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在人家的虎口下,憑什麼保護自己的妻子,不受凌辱?更難堪的是,小周后還以為是可以「叫郎恣意憐」的昔日。殊不知她的撒嬌,她的憤怒,只會迫使李後主愈發窘迫,愈發不堪。

如果是大周后在他身邊,現在的屈辱會比較好過些嗎?

不知道。

李後主,在庭院內,站著,坐著,他遲遲不願進到屋內。他搖頭,他嘆氣,他或許想念著大周后也說不定。


廖偉棠/1922年,賴和譯蕃人歌
廖偉棠/聯合報

治者恐其怨念莫釋,已不許其復歌

——賴和

「我們祖先尚留得

好空闊——茸茸細草,清水平陂

——」

聽第一首歌的時候

我想到淮水醉

第二首歌,卻是蜀道難了

漢字綁著我

送到頭社的快舟前

送到蕃人的快刀前

我竟不能鬆綁

永遠都有治者嗎?

永遠都有怨念,這島這山這湖

當我選擇站在怨念這一邊

這些陌生的鬼魂

竟然剖開了漢字的結界

跳啊躍啊,漢字

也可以是山鬼般生猛的

當它選擇了新的詩行

迂迴突進,出草自己的舊頭

兩千年前

在楚國也有人翻譯了豹紋

在越國有人在水上

擁抱了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三千年前

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

現在風再吹起來,船在激流顛簸

迴旋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我們開始唱一切不復唱的歌

●注:1922年2月,賴和循南路古道進日月潭。由集集沿濁水溪,經社子社,越土地公鞍嶺,由銃匱進入頭社。2月11日,賴和翻譯兩首原住民歌曲為新詩,題為〈譯蕃歌二曲〉,其中第二首他不明原意,只知道「蕃人每歌此曲,多飲泣流淚」,故所謂翻譯,實質上是賴和自己的創作,我認為此實乃台灣的第一首新詩。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