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疫後最長連假「中秋+十一」假期到來,但並未出現報復式出境旅遊。中國新聞週刊指出,相較於更早火起來的境內遊,出境遊不僅慢了好幾拍,更像是「躺平」大半年一般。尤其今年上半年,在泰國、新加坡、日本等亞太旅遊市場上,中國大陸似乎已不再是其「最大客源地」。
眾信旅遊新興業務總經理喻慧表示,以赴歐洲線為例,目前僅恢復至2019年的四分之一。她認為,「出境遊市場想要回歸正軌,至少需要三年打磨」。
報導稱,今年上半,東南亞的陸客實際上只恢復到疫情前的「零頭」而已。泰國旅遊和體育部於8月公布旅遊業「成績單」顯示,今年1至7月,大陸約有183萬人次旅客到訪泰國,居於第二,「已不再是泰國最大客源地」。
無獨有偶,上半年,陸客赴新加坡的數量也僅42.4萬人次,只恢復到2019年的11.78%。
對此,境外自由行服務品牌懶貓旅行創辦人趙俊直言,「東南亞不缺遊客,只是少了中國遊客」。他稱,暑期到來後,理論上應該進入旺季的大陸客源市場「沒旺」。在東南亞街頭,依然能看見不少亞洲面孔旅客,只不過大多來自南韓和馬來西亞。
趙俊補充,在7月,從廣州飛普吉島的航班,空位接近四分之一。落地後也基本上看不到拿著中文導遊旗等待旅遊團的地接社身影,「疫情前大規模的中國跟團遊盛況已經不再」。上只恢復到疫情前的「零頭」而已。泰國旅遊和體育部於8月公布旅遊業「成績單」顯示,今年1至7月,大陸約有183萬人次旅客到訪泰國,居於第二,「已不再是泰國最大客源地」。無獨有偶,上半年,陸客赴新加坡的數量也僅42.4萬人次,只恢復到2019年的11.78%。
對此,境外自由行服務品牌懶貓旅行創辦人趙俊直言,「東南亞不缺遊客,只是少了中國遊客」。他稱,暑期到來後,理論上應該進入旺季的大陸客源市場「沒旺」。在東南亞街頭,依然能看見不少亞洲面孔旅客,只不過大多來自南韓和馬來西亞。
趙俊補充,在7月,從廣州飛普吉島的航班,空位接近四分之一。落地後也基本上看不到拿著中文導遊旗等待旅遊團的地接社身影,「疫情前大規模的中國跟團遊盛況已經不再」。
北京陽光假期旅行社負責人付崢則表示,今年上半,東南亞出境遊市場只恢復到疫情前25%至30%,以北京飛往泰國的航班恢復情況為例,目前每周只開通三班,而疫情前每天就有三趟航班。
此外,疫情前,陸客給全球的印象之一是「爆買」。在疫情前的2019年,中國遊客的出境消費也排在世界第一。當年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大陸境外旅行支出1,275億美元,超過五成旅行支出發生在亞洲地區。
日本JCL株式會社社長孫琳認為,「就算中國遊客回歸,爆買風潮也未必會再次出現」。以往日本是陸客最喜歡爆買的目的地之一,但如今陸客赴日旅行的心態已轉變,旅遊形式上更偏向小團隊、深度遊,消費習慣也從「花錢掃貨」,轉為提升吃住行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