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戰火益愈激烈,參選人開始卯足全力,提出各式各樣的政見。行政團隊對選舉本應維持中立,但蔡政府卻棄不遵守,一再違反。連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常會的談話,行政院長陳建仁都能立刻回應將之轉為行政院的方案,進而公布自明(2024)年起同時提高8+1項社會福利津貼金額。行政院用政策為賴背書之意圖,昭然若揭,惟即使機關算盡,事情發展卻未必皆如其意,甚而還可能自曝其短。
所謂8+1社福津貼指的是低收入戶三項生活補助、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國民年金(老年年金給付加計金額、老年基本保證年金、遺屬年金及原住民給付等)、身心障礙年金給付及身心障礙基本保證年金等八項,再加上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根據2012年建立的社福津貼調整機制,政府每四年會參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調整這些給付,前一次的調整時間為2020年。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今(2023)年CPI將較2019年成長約7%,所以明年1月這些社福津貼皆將按比率調高,此亦即行政院日前拍板敲定「8+1項社福津貼調整」方案的緣起。
其實,這項作法是法定的調整機制,時間到就得依法計算與核實調整,純粹反映物價變動,並沒有實質加碼的政策性意涵。行政院在日前提送立法院審議的明(2024)年度總預算中,已經分別將之編入各相關部會的經費內。只是總預算編製係在今年3月左右,所以調整幅度是按去年的CPI成長率來推估,於今觀之顯然偏低。雖然真正的漲幅應至明年1月才能確定,但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的推估,屆時CPI成長率應該有7%。換言之,這九項社福經費若按7%調整,明年應編列的金額為1,314億元,但行政院送交立法院的預算書卻僅編列1,120億元,短少了194億元。
此事經媒體報導之後,引發在野黨強烈抨擊蔡政府失職。行政院政委林萬億出面說明,不但承認明年預算的編列不足,並解釋了預算編製程序與造成短估的時間差原因,所言內容尚稱平實。原以為風波可以就此平息,未料隔日行政院發言人卻出面打臉林政委,矢口否認有預算編列不足之事,宣稱透過國民年金基金預算補足差短後,1,314億元已全數編列,頓時使得這194億元短差爭議,變得更撲朔迷離。
詳細檢視相關資料後,我們發現以下幾件行政院難以自圓其說的事實:
其一,每次賴清德提出政見後,不久相關部會必有所回應,且將之轉為行政院的政策。從拉平公私校學雜費到增加育兒補助,件件如響斯應,如今提高社福津貼又添一例,猶如把納稅人的錢當成賴清德的競選經費在用。
其二,經查2024年的總預算書,老年農民福利津貼編列466億元,較上年度增加21億元,成長率為4.7%,與2022年相對於2019年的CPI成長率相當,從而可知行政院在籌編總預算時,雖已將每四年調整一次的因素考量進去,但相對於主計總處最新的CPI估計數(7%),納編的金額的確有所不足。
其三,社福津貼從2012年開始即規定每四年依CPI成長率調整,迄今已調整過三次,分別是2012、2016與2020年。經查相關部會往年都是在1月確定調整幅度後,才會在政府官網發布新聞稿,宣揚此項「德政」。今年卻是反常地在9月立院尚在審查明年度預算案時,就由行政院大張旗鼓地召開記者會,預告這項調漲。蔡政府試圖藉此項估算誤差的預算追補調整,夾帶為賴政見埋單之用意,斧鑿斑斑。
其實,問題並不在於預算有無不足,而是政府行政是否中立。行政院捅出了這個預算短編爭議,或尚可用預算編列與執行的時間差來解套,惟其為政治與選舉因素而再次戕害國家財政紀律,則將難以逃避社會的嚴格檢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