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 4


想成為一個成熟、快樂且有競爭力的「全人」?快來訂閱【30雜誌電子報】,讓你擁有不一樣的全新視野及思維!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2/16第54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 4
作者/鐘偉倫


帕蘇帕提拿火葬場與博達拿佛塔

傳說這座寺廟是在遠古以前毗濕奴以濕婆化身為鹿的鹿角殘骸,成為埋在地底下的靈甘(Lingam,也譯為「林伽」,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破壞神「濕婆」的象徵 ,在梵語中為「標誌」的意思,象徵做為造物主的初始力量 ,最為人所知的是陽具的指涉。)之上所建立的。隨著時間流逝,逐漸被人遺忘,一直到有天一頭母牛潑濺了乳汁於土堆上,靈甘才被當地人發現、挖掘出來,並在原址上蓋了這座供奉「眾獸之主」(Pashupati,即濕婆)的神廟。

我們在接近正午的高溫下到達,脫下鞋子,行進在神廟群的周邊。沒有朝聖的喜悅,只感覺腳板像是在石板上炙燒著的烤肉,幾乎發出「嘶嘶∼」的聲音了。在石板路上艱難行走的我,不若Eleven的興高采烈,但可以理解,旅人在長途跋涉後產生的輕微厭倦與無動於衷,尚未在她身上出現。

不是印度教徒無法踏入廟門,但仍能清楚看見,在門裡正對我們的,是在正午的烈日下閃閃發亮、公牛巨大渾圓飽滿肥碩的金色睪丸。鍥而不捨地嘗試由各個角度拍照並逗樂彼此的我們,當時還不知道,日後的地震是如何重創這個本已脆弱的國度,更不知道在地震中碩果僅存的火葬場,是如何擔負起安撫生者的任務。

「難迪」(Nandi)在南印度(尤其泰米爾及泰盧固語)諸語言之中,是「阻路者」的意思。供奉濕婆者,需要先經由難迪的祝福──這也是為何難迪的雕像在此禁止非印度教徒進入吧。比起隨處都有的靈甘(甚至可以到紀念品店購買),身為非印度教徒,沒有阻路者的祝福,是無法到濕婆那兒去的。因此,我們被寬容地允許觀光,卻禁止進入核心場所。

我認為這是好事。這樣的區隔,並不希望因為統治者對外來資源的諂媚而打破,就算我們有多充分的理由進入也一樣。「阻路者」的存在提醒了我們,觀光客帶來了經濟收入以及文化的交流,但即使如此,其權力也不該是無限的。尤其,對於尼泊爾這麼一個因經濟、環境衰弱,尚未被現代文明破壞得太過厲害的地方而言。

比起印度人來,尼泊爾人似乎較沒有「不可在火葬場拍照」的禁忌。在瓦拉那西時,我沒有拍下任何一張火葬的照片。而在這裡,我見到不少觀光客拿起相機,如同禿鷹般拿起相機獵殺所有「屍體」。這煙氣下模糊不可認的塵埃,在身旁的尼泊爾大學生嚮導,對Eleven堪稱熱情的英語解說背景音之下,讓我想起爺爺下葬之時,一行人走上山坡燒紙房子、紙賓士、紙電視還有紙音響,而後在火燄中所捲起的那道煙塵。

離開尼泊爾最古老、神聖的印度教聖地帕蘇帕提拿火葬場(Pashupatinath Temple)前,我們與沙朵(Sadu,苦行僧)們合照。嚮導告訴我,只要把奉獻的費用交給他們的「大哥」就行了,他們會分配的。

「那麼,表示這些人,不是真的苦行僧,而算是另一種??因應觀光客產生的一種職業?」

「不,他們是真的。我知道對你們而言,像這樣拍照並收取費用的苦行僧們,不是你們所謂在樹洞中修行那般真正的苦行僧,但他們也是貨真價實的修行者。他們不販售,更不是乞丐。你要知道,在這個地方變為觀光區之前,他們就已經在這兒修行了。苦行者一向收取朝聖者的奉獻,只是今日多了觀光客的,如此而已。」雖然驚訝於我提出這麼粗魯的問題,但是他並沒有被激怒。想必在他的眼中,我們看起來也像大學生一般,是因好奇而非惡意提問吧。

想看印度的印度教與西藏的佛教如何無縫接軌,你必須來到尼泊爾。

博達拿佛塔。
 
佛塔前巡行的僧侶。
 
校舍內的小學生。


跨過火葬場背後的山丘,經過途中的市場、民家和學校,穿過道路,進入博達拿佛塔(Bodhnath Temple)窄巷前的牌樓。這裡是尼泊爾最神聖的佛塔之一,亦是此處最大的藏人聚居區域。在尼泊爾最神聖的印度教寺廟和最神聖的佛教寺廟之間,只消幾十分鐘的步行便可抵達。在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四大宗教中,基督教和回教共享一神論,印度教和佛教則分享一個共同的世界觀。佛教的輪迴轉世觀念正是繼承自印度的婆羅門教,而佛陀本身在印度神話中,是守護神毗濕奴(Vishnu)十個化身的其中一個。兩者交織著盤根錯節的關係,在智慧之眼的守護之下水乳交融,就算越過入口欄杆進入佛塔入口前的庭院,也還依然有著供印度教徒供奉的小小神竈。

※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山岳文化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
鐘偉倫

台灣彰化人,曾就讀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職業生涯在平面與服裝設計間交互切換。

身為考古與人類學的祕密愛好者,曾旅居紐約,過了四年追求「隱身於人群之中」、體驗觀察「萬千繽紛」都市部落中人類的生活方式後,開始探訪擁有眾多遺跡的亞細亞諸國,正式開始旅行之路。

現為「沙海潛行設計事務研究所」設計者
www.facebook.com/desertstalker6

台中「旅行喫茶店」專案設計與共同經營者
www.facebook.com/pages/旅行喫茶店/777210312337746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