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代工重鎮變亞洲矽谷】台灣想做的,深圳都搶先做了!

遠見電子報 遠見電子報:【代工重鎮變亞洲矽谷】台灣想做的,深圳都搶先做了!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Choyce全球走透育兒誌】提供部落客的親子旅遊經驗,分享如何享受旅程中的大驚喜,並透過旅行來教養小孩。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第306期
2015.12.17
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
焦點話題: 深圳威脅論 代工重鎮變亞洲矽谷
精選文章: 歐美精英:深圳的活力,像20年前台灣!
  華為禮聘外來學者 領導內部創新改革
訂閱方案: 【歲末加溫】太和工房輕量保溫瓶
  【台灣製造】四季烘焙機

深圳威脅論 代工重鎮變亞洲矽谷

作者:林士蕙 攝影:蘇義傑

1980年,中國大陸誕生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35年過去,這個昔日的小漁村,已經成為創業新天堂!2015年,中國前三季GDP成長僅6.9%,但深圳卻高達8.7%,超越北京(6.7%)、上海(6.8%),還將要保1%的台灣狠狠甩在後頭。

深圳的成功,絕非一帆風順,曾因受限代工的舊思惟,經歷痛苦寒冬,直到五年前推動產業升級方案,汰換低階企業、吸引頂尖人才,打造創業環境,如今,已展現挑戰美國矽谷的企圖心。許多台灣明天想積極追趕的目標,深圳今天就完成了,深圳對台灣的威脅,不只是各領域的全面超越,還有整體生態圈的磁吸效應,面對巨大的衝擊,台灣該何去何從?

深圳,這個1980年甫誕生的大陸第一個特區,早已經從小漁村,變身成為國際化混血大都會。尤其2015年經濟成長冠中國大陸,讓當地民眾也自豪起來。

「以前中國人都說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今後深要往前拉,北深上廣,跟北京平起平坐!」即便一位深圳計程車師傅,也能如此談景氣。

深圳脫胎換骨
把台灣拋在後頭

從實質經濟數字來看,深圳的確已是火車頭!

根據中國官方10月底剛公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前三季GDP成長僅6.9%,但深圳前三季卻高達8.7%,領先廣州(8.3%),遠勝北京(6.7%)、上海(6.8%)與全中國平均!更遠勝要保1%的台灣。

台灣年輕人最愛討論的世代正義、薪水凍漲,深圳也早已超越。

這個30歲以下人口為主力的移民城市,年輕人創業出頭天,才叫正常現象。

中國創新企業名單 深圳半數上榜

在南山大道上,停車場天天上演各式名車秀,賓利、賓士、法拉利……。車主大都是40歲以下的網路創業家或高階主管。

「我一個學長剛賣掉一間移動互聯網公司,現在買了法拉利到處開,」深圳出生的33歲青年馬墨說,深圳南山區的有錢人,極少富二代,都是富一代,大多靠創業致富,而且都很年輕。

台商劉俊偉也感慨地說,20年前來這裡開工廠,一個月女工月薪1500元台幣,每天有人搶著做。現在,當地頂尖科技公司最少要5萬元台幣起薪,才請得動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

一般服務業起薪也要約台幣2萬5000元。20年來增長速度超過十倍,遠勝台灣薪資停滯不前。

從產業升級來看,深圳也比台灣更早。2014年深圳通訊設備、電腦運算及其他先進製造業,占整體製造比重已高達60%。

2015年前三季,深圳劃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域,比去年前三季成長更高達16%,遠勝當地傳統工業領域的7.8%成長。

不管是經濟成長、創業熱、產業升級轉型,「許多台灣明天正想積極追趕的目標,深圳今天就完成了!」一位台商這樣形容。

《福布斯》(Forbes)2014年底評鑑中國最創新企業名單,深圳企業就上榜一半,包括了跨界互聯網金融的騰訊、靠網購物流起家的順豐快遞、無人機新秀大疆、全球最大基因測序中心華大基因與電動車比亞迪。

另外,還有首度名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的華為、中國製造2025領袖固高科技、與創客領袖矽遞科技等。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台商倉庫大變身,鹽田化身摩登創意港
用晶圓廠1/3預算 買到全世界的人才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歐美精英:深圳的活力,像20年前台灣!

作者:林士蕙 攝影:蘇義傑

目前的深圳,已經像是一個小型的聯合國,有一群快速成長的歐美精英社群,來此創業、定居。談起為何愛上這裡,這群老外異口同聲地說:「這裡的生猛活力!深圳隨時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遠見》特別請這些外籍精英提供第一手的觀察,他們的看法,可能會讓還留有十年前深圳印象的台灣人,帶來很大衝擊。

法籍精英〉邁克帕特
深圳不排外 熱情擁抱各種文化

我2005年來到中國北京,2007年才到深圳。事實上,在來之前,我在法國已有事業基礎,但是歐洲氣氛非常沉悶,有一大群沉湎在過去榮光的人,看不出改變可能,所以我決定離開。

但是中國不一樣,尤其是深圳。北京還有一些小圈圈,深圳就歡迎所有人,即便是外國人,完全不會受到排擠。

在這我很快就建立事業,接了近十個社區開發、城市景觀更新案子。例如,蛇口的海上世界,濱海的綠化景觀與步道就是我設計。不過,承包單位外加了太多的LED燈,實在太過度了,和我原初構想差很多。

但是我不會生氣,比起我一些歐洲朋友,喜歡嘲笑深圳沒歷史,我倒看出它迷人的地方。

所謂文化,是有人的生命力在裡面,不是幾百年前就死掉的傳統。深圳人很寬容,對於任何文化都熱情擁抱。只是還沒有沉澱下來,找出自己特色。

為了回報深圳的好,我定期自掏腰包,辦美學之夜交流活動,幫他們找出自己的美學定位。我很看好深圳,有天可成為中國最多元創意的城市。

美籍精英〉碼特
中國市場成長潛力 比美國大上百倍

我從小就愛研究電腦,19歲上大學時,微軟的主管看到我高中時的電腦競賽成果,非常驚豔,就找我去上班,從此我就再也沒回學校去。

不少人說,你不就是那種典型的美國科技天才,你應該回矽谷創業,何必來深圳?

沒錯,我很感謝深圳鹽田區政府幫忙,給我超優惠的房租。但是,一個創業家,真正渴望的是事業成功,不是領補助。我在微軟北京研究院待了快十年,才創業。我的心得是,矽谷很好,但中國絕對是更大的市場,是比美國大上百倍的成長潛力。

為什麼?美國人已經很成熟,看到新事物會說「哇!」但是中國有許多農民、百姓,看到新事物是恨不得馬上去搶。許多別人眼中還太先進的互聯網革命,這裡反而迅速生根。

創業要成功,也需要人才。其實深圳的人才水準已很高。我另一創辦人黃鼎隆是本地人,是我微軟同事,有外商資歷。另外,碼隆科技要做的是用大數據解讀時尚產業,還請了紐約時尚圈工作過的馬小姐。她是深圳人,17歲去美國念書。

若我去美國、北京創業,找的人才也差不多這樣。當這些精英都回家鄉,我又何必去別的地方?

義籍精英〉陳少迪
城市生猛有活力 創造無限可能

我在兩岸三地待超過20年,對這裡很熟悉了,還入境隨俗取了中文名字陳少迪。

問我對深圳的印象如何?很有趣,深圳在我眼裡,就像20年前的台灣!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互聯網+創新正熱,台商可把握良機
向騰訊學工夫,醫信抓住「二胎」商機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華為禮聘外來學者 領導內部創新改革

作者:林士蕙 攝影:蘇義傑

十多年前,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便啟動變革計畫,聘請外人領導內部創新,更布局研究頂尖的香港科技大學,成為創新的祕密基地。


當台、韓手機業者都光芒不再時,來自深圳的華為,2015年竟能搶下全球第三、中國第一市占率,在歐洲高階市場更踢走三星。

靠狼性、土法煉鋼,華為式創新成功的祕訣在哪?是手機業界目前最夯話題。連做ZenPhone有成的華碩,大老闆施崇棠最近都積極私下探詢。

走進位在深圳的港科大研究院大樓,來自台灣的院長李世瑋,驕傲地拿起桌上經過華為創辦人任正非認可頒發的華為顧問證書,揭開祕密:華為的內部創新基地就在這!

任正非的堅持 外人領導創新才有用

原來,任正非早在十多年前就啟動變革計畫,並堅持內部創新要由外人領導才有用。

這群外人,就是一群來自香港、台灣與大陸留美海歸的外人,他們來自港科大,是《TIMES》全球大學排名第59、工學院排名更高居第16。

至今,華為已和香港科大合建了兩個實驗室。

李世瑋1981年於台大機械系畢業,1993年取得美國普渡大學航太博士,就到香港科技大學任教,長期做電子封裝測試研究。他曾協助日月光做半導體封測研究;也曾扶植學生做中國覆晶LED專利最領先的晶科電子,可說是兩岸三地知名科技界權威學者。

他回憶,早在2000年就常受邀到大陸演講。但是,從沒想到會有陸企慕名而來。

2002年時,李世瑋在一次大陸的演講活動中,認識華為現任產品工程技術規劃部部長、當時年輕工程師劉桑。劉桑主動熱情地找上他攀談,表示正在組新團隊,很佩服他在美國所學,希望找他到總部指導。

那時從來沒到過深圳的李世瑋,對華為不太了解,在盛情邀約下,就從2002年至2005年間,當起華為的顧問。平均一星期到深圳一次,三年內去了快200次,那幾年對於深圳市區都不熟,每次都直奔華為位在市郊龍崗區的總部。

劉桑是華為早期少見有博士學歷員工,是任正非的大將,「他老闆(任正非)曾花錢送他到矽谷兩年,不是叫他工作,而是純交流,冀望他把美國人怎麼在科技上創新那一套搬回來,」李世瑋說。

從手機到大數據 華為已成難纏勁敵

至於李世瑋在神祕的華為總部教什麼?正是幫劉桑把美國業界早就有的一套科技,帶進中國。

那是仿真模擬(Simulation),是現在最紅的工業4.0變革關鍵技術中,3D虛擬設計的前身。可把製程儘量用電腦運算系統化,省下開發過程打模失敗後又得修改的時間成本。這些技術在2000年初,美國業界、學術界早有人發展。

但當時華為團隊做開發,比台灣還土法煉鋼,一看到這種新技術,馬上決定採用,華為第一個電子元件模擬團隊,就是由李世瑋定期到深圳帶起來,也讓他驚覺,華為裡的團隊,也許不是每個都頂尖聰明,但是求知欲旺盛,總是努力找他學習。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