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內少有新鮮事
孩子離家後,空巢內塵埃日日拂去還滿,掛鐘於牆上照常繞轉,缸裡魚圓胖或瘦扁,循環器聲量變大,空氣滯悶著沉靜與喧囂。
鍋爐積蓄能量,螢幕接通裡外。家裡平日皆由我掌廚,主管兩人味蕾及肚腹的滿足;H操控電視遙控器,決定我們耳目接收的內容。H在屋內習慣開著電視,隨時接收最新訊息,並以網路說法驗證補充,一條條新聞如魚游入,為這攤死水帶來生機。日子愈清閒H對新聞的關注愈仔細,兩造說法、官方說詞及真假消息……H一一釐清、建構論點,藉以活化思緒,打發漫長歲月。
我對新聞的興趣不及H,簡單的腦袋瓜子寧願裝填吃喝資訊。H點滑鼠,認真閱讀各方論點,我剝老葉去菜梗,思想如何簡化烹飪、保存食物色香味。晚餐時各將思緒及勞動成果端上桌,H不嫌棄菜色重複,我聽他訴說類似的新聞,日子如是進行,懶得挑剔也少興奮。
陳年沙發如生根巨樹,茶几、電視架數十年不曾移動,帷幕與鐵窗遮掩向外門戶。電視主導客廳視聽,電鍋、烤箱及微波爐於廚房組成堅強連線,三者同時使用即刻會斷電,生活隱含既有的約束與規範。
那天,電視台反覆播報同一條新聞,我忍不住拿起遙控器更換頻道,希望聽些新鮮事,而新聞還是那些,轉來轉去,見H眉頭皺起,我連忙切回原來電台,不安氛圍才告平息。我到底期待什麼?什麼消息才適合佐餐、讓人心情愉悅?屋簷底下環繞著固定音頻,兩人世界動輒得咎或者相安無事,有時互嫌礙眼又希望對方陪伴。
一餐結束還有下一餐,飲食是生活憑依也是負擔。日日翻炒燜煮也有厭煩的時候。唉!或許空心菜不見得必須炒大蒜、除了乾煎或清蒸,魚蝦還有其他烹調方式。我於廚房想方設法導演一齣齣新戲──引進辣椒、枸杞子為青菜增豔、更換不同滷包、以綠咖哩取代黃咖哩……一道道新創料理端出與H主控的即時新聞相會合,舉起筷子張開視聽,既期待新奇又怕不合胃口,想目睹大事件又怕太震撼。
引進小一號的炒鍋
日子是用來「過」而不是用「吵」的。我於漫漫歲月中體會這道理,心底卻時時起著漣漪。莫名風暴自生自滅,情緒溜轉一圈復回到原點,心底仍期待著改變。
年前於特賣會買回那不沾炒鍋,豔紅外表,一圈新綠蝴蝶結綴於腰間,讓人一見便覺喜氣。這炒鍋比之前慣用的十二吋炒鍋少了一吋,容量變小,日子反而變精緻了。瞧它平常棲身牆上如件耶誕節禮物,值勤時啪一聲置身爐上,搖身便具十八般武藝。火舌如蓮張開,於圓鍋底下撩起層層熱力,中火最佳,小火也行,一口小鍋二圈爐火,三五分鐘時間,綠葉或包心菜便於油水中燜煮適宜;淡紫色魚肉一身完好,表皮酥脆內帶湯汁,諸多之前烈火無法搞定的狀況,溫火加蓋反而辦到了。我珍愛這精巧鍋子,期待回歸自然,保留食物的最佳狀態。
鍋與爐火有著相容節奏,之前只知將食物煮熟,如今漸懂得掌控火候。番茄與草菇煨軟,蛋花淋入後隨即關火;將油減量火關小些,隔著玻璃蓋既可清楚實況也可避免被熱油噴濺。油炸與熱炒於初老生活中逐漸廢除,依循直覺,菜色口感便溫潤甜美。
地瓜葉炒皮蛋、水蓮點綴小魚……閒來或趁忙碌空檔構想菜單,於腦中將備料及烹煮過程演練一遍。生活有時慵懶有時講究,炒鍋成為精巧舞台,我於其中編導試演,從廚房到餐桌,盡是我自由創作的平台。
熟稔地操鍋備料,導引馴化的火舌,適當調味,竹筷、木鏟相輔相成,將簡單菜肴裝入盤子。三兩道菜於矮桌擺呈和諧角度,與H兩人各坐一邊面對電視,聽他津津樂道發燒新聞,我忙將飯菜送進肚子,生活能量一餐餐延續。
回頭看那懸掛壁上的紅艷炒鍋,青綠蝴蝶結環繞著肚腹,即便鍋底出現刮痕與焦黑,鍋外釉彩黏附一層層汙漬,接上爐火仍能烹煮出圓滿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