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季,一股強烈的亂流突襲中國藝術市場,各拍場成交額與成交率大幅衰退,市場人士紛紛看壞後市,並將2012定調為回檔、整理的一年。結果正如預期,2012全年度中國文物拍賣市場持續盤整,總成交額由2011年的人民幣968億元降至616億元(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統計,以下幣值皆為人民幣),跌幅高達36.36%。 純就數據來看,近四成的降幅的確不小,然而實際情況卻並不全然悲觀,市場回檔雖深,底部承接力道卻堪稱穩定,並未出現崩盤的危機。近年熱絡市況中形成的龐大收藏隊伍,成為藝術行業穩實的底盤,多元的觀點更促使拍賣品類持續擴充,除珠寶手錶等奢侈品外,古董汽車、酒類、設計類產品等領域開拓了寬廣的收藏視野。拍賣行也趁市場回檔整理的機會,較嚴格地篩選拍品、控制總量並強化買賣秩序,因此儘管賣家惜售而精品減少,拍品水準反較以往略為整齊。更重要的是,去年4月開始的查稅風波最終化為轉機,推動龍頭拍場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提前揮軍香港迎向世界的挑戰。整體而言拍賣市場體質的調整與版塊的移動皆朝正向發展,展望2013,中國文物市場著實令人期待。 衰退因素分析 從拍賣行業內部發展談起 細審自2011年以來拍賣市場的大幅回檔,無法忽視的因素正是全球持續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同時近年持續成長的中國也緊縮信貸、放緩投資,流動性資金明顯減少,連帶令藝術市場走向量縮調整。 然而相較中國經濟依舊能維持成長,在經濟狀況低迷的歐美,西方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跌幅反而並不像中國那麼明顯,西方當代藝術甚至還呈現跳躍式的增長,有分析師認為正是因為房市、股市不振,加上預期貨幣供給寬鬆政策引發通膨疑慮,反而促使更多的資金轉向藝術投資。由此可見,中國文物拍賣市場的劇烈衰退,或許更大部分應回到拍賣行業自身的發展脈絡中探討。 總之就是牛皮吹破了吧! 自2009年以來,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數以倍計地增漲,短短時間內各種紀錄不斷刷新,各大拍場挾高價拍品堂堂步入億元時代,超英趕美的瘋狂態勢令人驚嘆。但仔細觀察,實際參與上億元拍品的競拍者屈指可數,就算千萬元以上級別的投資人數也比想像中要少很多。在這個少數人形成的高價區間中,卻包含了大量假拍灌水及各種危險的槓桿操作,拍賣行又過度地利用這個失真最大的區間炒作新聞,或是暗作特殊協議、默許亂象發生,最終反而受虛假數字所害。這些巨額呆帳所引發的遲付、拒付等連鎖效應,甚至影響到正規的藝術投資客戶,令拍賣行自身運作困難。 拍賣公司最明白事態的嚴重,於是開始擬訂各項策略方針以期能讓市場平順穩定地運轉。眾所周知,近年中國拍賣行為衝高成交額,屢屢進行大量拍品的海洋戰術,然而此策略在市場盤整階段反成為拖垮成交率的絆腳石。為求修正,2012年各行紛紛減少拍量,據統計秋拍時總拍品數降低至29萬2,433件,較2011年秋拍減少達5萬4,814件。拍賣行也趁減量機會較嚴格地篩選拍品,同時增加拍賣保證金,部分拍賣行並推出介紹人登記註冊方式,保障拍賣雙方利益。雖然拍賣仍不免有灌水現象,然而種種調整讓2012年的成交份額中,減少了瘋狂離譜的天價炒作數字,如此一來雖表面量能減低,難有激情表現,但由於中低價市場依然活潑,顯示中國文物拍賣市場依然健康,並正朝著成熟的方向調整。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古美術】三月號•246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