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賽交棒!77件(組)文徵明書畫登場!國立故宮博物院素為明代吳派畫作收藏的重鎮,繼1975年「吳派九十年特展」後,睽違40載,2014年再度聚焦吳派大師,分四季展出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大家,第二季「明四大家特展-文徵明」即日起至6月30日熱烈展出中。 文徵明(1470∼1559),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原名壁,約40歲以後以字「徵明」為名,改字徵仲,號衡山居士、停雲生。文徵明是明四大家裡最長壽的一位,在漫長的九十載生涯裡,早年曾投身於科考、仕途中,可惜並不順遂,1526年辭官歸里後,致力詩文書畫,終於卓然成家,加之子姪、門生眾多,在吳派中影響力非凡。是展展出文徵明不同時期的書畫作品,徜徉其間,觀眾可以優遊於文氏壯年以至白頭的藝術歷程,體會其歲月流轉間不同的心境變化,看透文徵明! 文徵明是個怎樣的人呢?1548年作〈倣趙伯驌後赤壁圖〉卷可窺見一二,明麗藍、通透的綠,層層的山巒,堆疊出的不只是蘇軾筆下的《後赤壁賦》,精到的復古青綠風格外,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其子文嘉跋語寫到:「後赤壁賦圖乃宋時畫院中題,故趙伯驌、趙伯駒皆常寫,而予皆及見之。若吳中所藏則伯驌本也。後有當道欲取以獻時宰(嚴嵩)之子,而主人吝與,先待詔語之曰:『豈可以之賈禍,吾當為重寫,或能存其髣髴』,因為此卷。」蘇州藏家不願所寶藏的〈趙伯驌後赤壁圖〉被強徵送給權臣嚴嵩之子,文徵明為免藏家因此惹禍上身,特地作此幅〈倣趙伯驌後赤壁圖〉予之,彌補寶藏被強徵之憾,足見溫柔敦厚。 此外,精謹更是其流露於作品中的一大特質。繪畫方面,相對於其師沈周「粗沈」豪放的筆墨,文徵明則為「細文」的細緻筆觸。從展覽中有紀年者最早的文氏作品、1507年的〈雨餘春樹〉便可見出端倪,簡淡清新的畫面裡氤氳著雨後的潤澤,文氏悉心以青綠染出晶瑩通透的山體,層層淡墨擦出秀潤的質地,充分體現出秀雅之致,雖然山石樹法筆力稍弱,仍不失為早年佳蹟。書法方面,文氏以小楷、行書見長,所學書風甚廣,兼得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筆意。成於1541年、72歲時作〈書過庭復語十節〉即為行書代表作之一,除承襲趙孟頫的妍美書風外,個人的端謹面貌躍然紙上。 全文摘錄自【典藏•古美術】五月號•260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