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謠《念故鄉》的旋律悠揚動人,相信很多人都曾聽過這段美麗而憂傷的曲調,而創作這段旋律的作曲家,就是捷克音樂家德弗札克。
德弗札克是十九世紀「國民樂派」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作曲家,他與史麥塔納、揚納傑克是捷克音樂界重要的「民族三巨頭」,他們的音樂都來自對故鄉的愛戀,並深深扎根在波西米亞的鄉村與人民。
1841年9月8日,在當時被奧地利佔領的捷克,德弗札克誕生於其中一個小村莊的屠夫家庭。小時候跟著一位叫李曼的音樂家學習德語,受到老師的影響而開始音樂的學習,並展現他在音樂上卓越的天賦。
19歲、自布拉格管風琴學校畢業後的10年時間,德弗札克待在布拉格樂團裡,一邊累積演出的實務經驗,一邊觀摩當代偉大作曲家的作品,並且努力汲取當中的養分。
於此同時,德弗札克也得到了捷克民族主義作曲家史麥塔納的賞識與幫助,鑽研起民族音樂的作品,嘗試將民族的風格融入自己創作的樂曲當中,正式開啟了他一生的追隨的發揚民族精神的音樂道路。
▋德佛札克的性格與音樂特質
德弗札克與其他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樸實敦厚的莊稼漢性格,不像一般音樂家有著善感脆弱的個性。他的脾氣固執但是溫和,從他美麗的旋律中,我們可以了解這位作曲家性格裡樸實與樂天的想法。
除了作曲之外,德弗札克最大的興趣,就是看蒸氣火車頭。這位鄉下長大的作曲家對這種新奇的機械非常好奇,他可以將火車時刻表倒背如流,就為了等候火車經過的那幾秒鐘。看不過癮的時候,他乾脆整天流連在布拉格火車站,並企圖結交幾位當「火車工程師」的朋友。與鴿子們聊天也是德弗札克另一項特別的興趣。他喜歡聽圍繞他身旁的鴿子咕咕的叫聲,並不時的與牠們「對話」幾句,他曾說:「聽鴿子們說話花了我不少精神!」
這種單純快樂的內心傾向表象在音樂上,使德弗札克的音樂天生有著如土壤般純真自然的質感。他的旋律總是流暢動人,樂器的色彩上表現的豐富而細膩,在自由地表達所要傳達的各種情緒之時,卻又不失樂曲中樸實和明朗的特徵,就如他曾經表達過的音樂理念:「音樂最重要的是為人們帶來歡樂,而不是教誨。」
或許,這正是德弗札克一生熱烈表達的「波希米亞精神」的核心吧!
▋讓世界看見波希米亞
德弗札克的才華漸漸受到矚目,他連續三次以優秀的作品通過奧國國家獎助金的申請,德國音樂大師布拉姆斯也特別注意到他的才華,並且透過各種場合與機會大力宣傳德弗札克的作品。這兩位同時代的音樂巨匠維持著可貴的友誼,德弗札克曾經改編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集》,布拉姆斯也對這位後進提供了很多指導與建議,甚至運用自己在樂壇的影響力來為他爭取作品演出的機會。
受到布拉姆斯的鼓勵,德弗札克將東歐民俗風味的舞蹈如捷克舞曲、斯拉夫舞曲、波西米亞舞曲、丹卡舞曲等等,融入他的作品裡,使這些活潑迷人的音樂元素譜成著名的《斯拉夫狂想曲》、《斯拉夫舞曲》,並以這些曲子奠定他在國際樂壇的地位。
德弗札克的人生不管是事業、家庭都正如他樸實的性格一般堅毅和平穩,在民族音樂的題材上更加努力創作。但就在 1875~1877 年間,德弗札克的三個孩子在出生不久後,相繼因為疾病或意外而夭折了。這個打擊讓德弗札克在悲傷之中藉著創作來治療傷痛,於是他完成了宗教合唱曲《聖母悼歌》,動聽而流暢的旋律感動了無數的樂迷。
▋傳承民族音樂的精神
1884~1896 年間,德弗札克到英國訪問演出共九次之多,1891 年,布拉格音樂院聘請當時已擁有國際聲譽的德弗札克擔任教授,接著他分別領到劍橋大學與布拉格大學授與他的音樂博士與哲學博士榮譽學位。在海外他更致力於宣揚祖國的文化,他出版的作品堅持以捷克語作為標題,並在各種音樂曲式中融入波西米亞風。
1892年紐約國民音樂院聘請德弗札克擔任音樂院院長,德弗札克與家人踏上了美國的土地,此後四年,他在美國同時進行著教學、演出與創作的任務,他在教學與作品中巧妙的融合了美國與波西米亞的文化,指導學生如何以音樂表達民族色彩,同時也著手進行美國音樂的文化採集與研究。1893年《新世界交響曲》的發表,就是採用美國黑人歌曲的旋律,並展現印地安原住民的精神。
德弗札克以優秀的教學領導和創作征服了美國樂壇,但是獲得無數掌聲的他還是非常思念故鄉,於是在 1895 年他返回布拉格音樂院教書,擔任藝術院院長。這時德弗札克已經 54 歲了,但是他仍然保有非常旺盛的活力與創作力,他在學院內培育了許多傑出的音樂菁英,幾年內又陸續創作了五首交響詩與三部歌劇。
1904 年,德弗札克的身體已經出現腎臟與膀胱方面的疾病,後來因一次突然的中風而過世,享年 63 歲。
參考自《古典音樂便利貼》/華滋出版 / 許麗雯著
◆古典音樂延伸閱讀:《圖解音樂史》 / 《圖解音樂大師(上)(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