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7大撇步 不老員工蛻變為創新引擎


【Motive 商業洞察週報】為行銷人、創意人、品牌經營者提供靈感來源和知識庫,讓每個人都更懂行銷!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9/02 第25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7大撇步 不老員工蛻變為創新引擎
向平價時尚Say No 50年堅持只賣生活況味
 
7大撇步 不老員工蛻變為創新引擎
文/周裕瑟
面對高齡世代來臨,在人口老化加速發展之際,人口結構丕變,企業如何面對高齡人力資源發展,將是當前極其重要的議題。根據國內學者統計分析,戰後嬰兒潮(1946-1964年)出生的人口,已於2011年開始逐批步入老年,加上現今超低的生育率和隨著醫療進步而來的低死亡率,在在影響人口老化的持續加速。

1993年之後,台灣的老年人口比率超過7%的聯合國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門檻;2011年底,老年人口比率已達10.9%;推估2025年,台灣的老年人口將超過20%。國發會更預測2033年,台灣將超越日本,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屆時,老年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將居世界之冠;更有甚者,到了2043年,台灣人口之中,將有三分之一是老年人,顯而易見地,這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我於2005年之前,曾協助多家企業推動知識管理專案,使企業達到知識在分類、儲存、分享與再利用的功能。事隔10年,高齡化速度加速,但企業危機感仍不顯著;相較韓、日、美、德、英、星等先進國家,企業對於高齡人力資源發展,比台灣企業更早面對及因應。

鑒於國外的做法,由於人力資源的開發非一蹴可幾,藉著過去推動知識管理及人力資源發展輔導經驗,我蒐集相關資訊分享建議如下:

一、 建置知識管理機制

企業可充分發展出退休員工資源,讓願意從事專案、經驗豐富的退休員工,善用技能,繼續接受工作挑戰,進而與全職員工合作,有效轉換智慧財產,適時將資深員工對事情的方法、經驗、判斷、決策、創意等屬於內隱式的知識,藉由影音、圖像等媒介,編輯成為文件、技術論文、報告、操作手冊等,來供資淺員工觀察及學習,可降低學習時間及摸索犯錯的機率。若能進一步將上述外顯知識透過雲端、互聯網儲存於資料庫,並加以適當分類、儲存後,就可做知識的分享與再利用,協助企業的核心專長管理及知識延續。

二、 推動企業內部知識社群

企業內可透過網路社群的互動,建立以專業技術與知識領域為主的討論區、專欄區、留言版、聊天室、讀書會、研討會等,邀請老、中、青三代知識工作者,以具相同專業領域或對該專業領域有興趣的跨部門員工進行互動,並創造知識分享知識的平台。

知識社群可分實體社群與虛擬社群,其好處是讓高齡知識工作者有機會把內隱知識轉換成為外顯知識最好的一個機制。透過實體知識社群,也能養成員工之間開放地互動,建立思考與創新知識的訓練;虛擬知識社群的應用,可透過討論區、聊天室、留言版、專欄區等功能服務,在網路上相互分享、激盪,培養團隊學習的文化,讓不同世代的員工,不斷地強化知識分享的流通管道。如此,老員工的可學習年輕人的創意創新,年輕人則可學到老員工的經驗與老練,而能在最短時間內累積充沛的知識能量。

三、 推動企業內部師徒制度

師徒關係與知識管理是密不可分,是知識管理的基石,企業可運用新進員工一對一師徒制度,將「師徒制」列為各級主管必須負責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越接近基層越應如此。既然即成為正式職責的一部分,上級就應要求各級主管明白列出每段期間、針對每一位徒弟的教導內容、目標與效果衡量方法。更高一層的長官,必須定期查驗這些師父們的教學成效,並做為其考績的一部分。

至於師徒傳承的具體做法,徒弟先觀察師父怎麼做,並在師父的指導下,慢慢開始獨立作業。師父再針對徒弟的做事方法或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提出指正的意見。師父要能充分掌握「教學」、「示範」、「指出錯誤」、「解說」等教學技巧。換言之,即使自己十分明白,也未必有能力或善用技巧循循善誘或針對徒弟的表現進行有效指導。唯有將師徒關係、知識管理,以及領導與學習三者結合,才能有效促進公司的知識傳承與創新。

四、 創造友善減壓的工作環境

在職場中,許多高齡員工在退休前其實已成為心力耗竭工作者,使身心承受重大壓力,往往成為高齡員工疾病的來源。

為維護高齡員工身心健康,企業經營者亟需營造減壓的工作環境。具體做法包括:彈性工時、貼心給假制度、尊重工作自主、創意的日常抒壓活動等。此外,為因應高齡員工體能的變化,建立一個包容錯誤及鼓勵生涯轉換的關懷文化,更是優質企業的典範表現。

針對保護高齡員工長期加班或心力耗竭工作,可利用制度的推動,減少工作時數方案,當發現異常加班或累積加班時數過多,應通報主管,協助員工檢視工作內容,並落實休假制度。若遇到營業旺季,盡可能增加臨時人力,避免集中加班於某幾位員工身上。

五、 規劃新知再學習方案

一般來說,中高齡者較缺乏創新構思能力,運用資訊的能力相對不足、執行力較差、較難適應新工作,或不易輪調等。如何運用適當的授課方式,來提升高齡參訓者學習成效,使得學員經由訓練增強工作職能,是職訓機構的訓練人員在訓練設計時必須思考之處。

在做法上,首先,必須妥善掌握高齡者生理及心理的狀況,及其在學習上的特性。其次,教學材料應與高齡員工原來就具有的技巧與知識聯結,並以其為基礎加以發展,並運用一些策略,使其熟悉學習的歷程、工具及設備,可以提高高齡學習者的自信心,並且加強學習內容對其工作上的應用性。最後,要利用高齡員工做為同儕訓練師或學習促進者,可以對其他高齡工作者提供學習上的問題解決與服務⋯⋯等方式,是有助於高齡員工學習。

六、 建立職務再設計方案

職務再設計是透過工作分析、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與工作職務等改變,將使高齡勞工在工作安全、健康與滿意等面向獲得改善與助益。針對職務再設計的推動,目標在於促進高齡勞工生產力的提升,維護高齡勞工的工作安全、健康與滿意,並使其得以順利繼續工作。因此任何有助於穩定與促進工作,並積極提升工作生活品質的措施都屬於職務再設計的範圍。其推動內容至少包括改善工作環境(含工作設備、硬體設施等)、工作條件(如工作時間、地點、福利、方法、流程等)、工作的關係與績效(包括團隊、主管與同仁等互動關係與績效),並結合現代科技提供相關就業輔具等。

七、 推動退休彈性回聘顧問制度

嬰兒潮之後企業高齡技術者流失嚴重,造成技術斷層有些工廠甚至工安事件;為了延續高齡技術者的經驗在其退休後,可鼓勵他們安排部份退休工時,擔任企業內技術顧問,讓他們在時間應用上有多一點彈性,如此進一步傳承、培育公司內部人員,使年輕的員工更能熟悉相關技術、了解相關專業領域知識,有效培育企業內部所缺乏的專才。

韓國政府為了因應企業高齡技術者流失問題,拿出了2套方案:第一就是延遲退休年齡,第二就是回聘這批高齡退休人員,擔任技術指導顧問工作,讓他們從事顧問時間和報酬上,都比原來在職時更有彈性,因此退休技術人員除從中獲得一定的報酬外,同時也可以協助企業穩定核心技術的發展。(本文作者現為企管顧問)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年8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向平價時尚Say No 50年堅持只賣生活況味
文/黃麗秋
究竟這個品牌的皮革包,有什麼樣的魔力,50年來擄獲了6到66歲的男女消費者?連日本男神木村拓哉、堺雅人都難以抗拒,指定要在新戲中使用?

究竟這個品牌的皮革包,有什麼樣的魄力,能向Fast Fashion說NO。小學生書包年產量僅生產6萬個皮革包,賣完後,寧願讓消費者花一年等待,也堅持不增加產能?

這個品牌不是報章媒體高度曝光的時尚品牌,而是來自日本的「土屋鞄製造所」!

創立於1965年的土屋鞄製造所(以下簡稱土屋鞄),原僅是成立於東京都,一間只有3個人專門製作手工皮革包的小工房;但50年後,土屋鞄製作所已是在日本關東、關西、九州等擁有11間店鋪,以及在香港與台北擁有2個展示中心的企業,員工數達200多人。不僅在日本國小學生書包市佔率超過五成,陸續發展出符合都會男女的各式功能的皮革包,像是公事包、皮夾、手提袋、零錢包、筆袋、記事本以及書封套等,被網友讚嘆為:「低調質感好,又沒有太多名牌LOGO,是符合不同年齡、心境的皮革包。」

「我們一直堅持「想要做些什麼(何ろメウネエ)」的精神,土屋鞄聚集專門製作皮件的職人,從設計、選皮料、縫皮革包、把實際的成品放到實體店面或網路平台銷售一連串的服務。雖然看起來,我們做的事情不是很厲害、很偉大,但土屋鞄50年來透過職人一點一滴的努力,跟著變遷做學習,把我們的品牌精神傳承下去。」土屋鞄製造所總經理山田麻木如是說。

徹底執著商品的品質

在《百年企業的生存法則》一書中提到,日本雖然是擁有最多百年企業的國家,但被稱為老鋪的企業絕不可靠商標,要獲得顧客的信賴,就要徹底堅持商品的品質。山田麻木表示,土屋鞄創立之初主要是以製作日本小學生的硬式牛皮書包為主。他指出,當時在日本的小學生書包普遍都會被設計成有卡通圖樣、顏色鮮豔且亮晶晶的款式,但土屋鞄創辦人土屋國男先生本身就是位製作手工包包的職人,因此他選擇不去做有著華麗外表的書包,而是製作品質佳又實用的牛皮書包。「土屋鞄希望讓小學生表現出沈穩的風格,並且可以在6年的時間裡,每天都像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開心地去上學。」他解釋說。

這般的信念與堅持已內化成為土屋鞄職人血液裡的DNA,被徹底實踐在每一道的工序裡,進而創造出獨特風格的成品,讓購買者藉由皮革包一起創造豐富的生活經驗。「舉個例子來說,一張牛皮裡,靠近牛脖子部位的皮是最堅硬的,而靠近牛肚子部分的皮則是相對比較柔軟。通常最節省時間的做法是將一整張皮直接製作成皮革包。但是,我們的職人卻會設身處地去思考,皮革包會長時間跟顧客的身體做接觸。這個地方使用比較柔軟的牛肚子部位的皮,會讓使用者感覺更為舒適,而皮革包的四個邊邊角角,長時間使用容易磨損,就可以使用比較堅硬的牛脖子部位的皮來製作,使皮革包更為堅固耐用。我覺得英文字的『meticulousness』(謹小慎微)意思,可以很貼切地形容土屋鞄為顧客著想、注重細節的品牌精神」他說。

山田麻木再以主力產品的小學生書包為例表示,日本比亞洲其他國家更早發生「少子化」的問題。若從消費者購買量調查數據來看,10年前需求是100%,但10年後則下降到80%,對土屋鞄來說是造成很大危機。「一方面是小孩子少了,書包的需求將會降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日本小學生書包市場大致可分為很高級、中間以及便宜的三種價格帶。土屋鞄價格雖屬於中間等級但完全手工製造,成本非常高。但後來我們發現市場上,開始出現一些仿冒品而且價格非常的便宜,影響到我們產品的銷售成績。儘管當時經營的很辛苦,但我們還是堅持從選擇素材到商品設計再到手工縫製,注重每一個細節,做出可以陪伴小學生6年歲月的手工皮革書包。」

因此,在日本的土屋鞄製造所,是可以讓消費者參觀職人工作時候的樣子,期待讓消費者看到職人工作的過程,可以更了解土屋鞄的職人是如何傾注熱情去製作出一個一個具有不同風情特色的手工皮革包,營造出一種顧客與土屋鞄之間的「信任感」,來厚植品牌的價值。「漸漸地很多消費者因為喜歡比較沈穩的設計而選擇土屋鞄,而放棄那些華麗的商品。現在我們在日本小學生書包的市佔率達到5成。我很感謝這些職人製作手工包包,讓我們有這麼好的商品可以行銷、創造品牌。」他剴切地說道。

老手牽新手風格再創新

「我們最年長的職人有兩位,分別已經82歲跟80歲,他們是在會長創業時就來到土屋鞄服務。現在他們雖然眼睛視力已經衰退、行動也不俐落了,但他們是土屋鞄的寶物,肩負傳承50年來土屋鞄堅持的信念給年輕世代職人的責任。不過坦白說,其實約在10年前,我們曾經一度非常擔心當他們老去後,土屋鞄這個品牌是不是就要也跟著消失了。」山田麻木回憶地說。

他表示,約莫10年前因為隨著資深職人的年紀越來越大,視力與體力也越來越無沒辦法製作顧客想要的皮革包,當時也曾經試圖招募一些年輕人跟著職人一起學習接班,結果年輕學習者因覺得從事手工皮革製包的工作太過辛苦了,而感到厭倦與厭煩,而想轉行去做編輯、商社會員等坐辦公室的工作。就這樣,土屋鞄面臨職人越來越年邁,而年輕人又不願接班這樣的人才斷層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那時,我們員工心中都想,土屋鞄是不是要關門大吉。當下,我們開始嘗試用網路招募人才,萬萬想不到各界反應很熱絡,包括美術大學的學生都願意來跟我們職人學習,這與以往我們只能從一些小工房招募到的人才素質截然不同。目前我們已增加200職人,這些年輕職人帶來新的想法與創意與我們資深的職人相互切磋學習,共同呈現更新的皮革包,為我們品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他舉例說,之前提到土屋鞄創業時是以手工製作小學生硬式的牛皮書包為主,每一款書包背後都被賦予期待小學生可以很開心用這個書包度過快樂的6年小學生活,隨著解決職人人才斷層問題後,也有足夠的資源去調整品牌的方向,往更高階的方向延伸,讓父母親也能感受到使用土屋鞄製作出公事包、手提包、皮夾等手工包包的愉悅感。「不過,因為本著顧客著想、注重細節的堅持,我們職人一年很努力、很努力的工作,能夠製作小學生的書包最大產能極限也就是6萬個了」他說。

沈穩的風格牽動粉絲情感

網路為土屋鞄帶來不僅是豐沛的人才,更縮短了與顧客之間的空間與地域的限制,讓世界上有更多消費者認識到土屋鞄這個品牌。為什麼呢?山田麻木表示,土屋鞄的銷售管道其實與其他品牌採取在百貨公司或大賣場設櫃陳列的做法不一樣。「其實百貨公司有百貨公司營造的氛圍,跟我們堅持的品牌形象會有所不同,我們不想輕易地被淹沒。第二代社長接班後,我們行銷與通路策略都堅持採取自己成立一間又一間的工房或展示中心來呈現品牌的故事與產品的精神。」但隨著Uniqlo、Zara、H&M、Forever21等平價時尚(Fast fashion)的品牌崛起,尤其是在日本更是呈現一級激戰區,的確也改變了競爭的生態,更促使消費者因為取得容易,而變的更容易喜新厭舊。「平價時尚的消費趨勢對我們土屋鞄也造成一些影響,不過我們的強項是經營網路平台,以目前粉絲團已有25萬人,藉由他們的支持與分享,讓我們事業規模逐漸擴大。」舉例來說,土屋鞄非常擅長故事行銷,透過拍攝精美的照片,加上結合感性的文字,將製作皮革包從企劃、設計、素材、縫製、行銷、服務、維修每一道工序鉅細靡遺地介紹與說明,讓消費者輕易感受到職人的用心;而一張又一張臉上刻畫歲月痕跡,神情專注製包的職人照片或是年輕職人與資深職人真情互動的照片,更牽動粉絲心中幽微的情感,而對品牌更為忠誠。

「我們一直努力塑造品牌價值是不僅僅是賣東西而已,而是一種『體驗』。因為只會賣東西,跟顧客的關係就是東西買完就結束了。但體驗就不同了,我們由衷地希望邀請消費者來店裡看皮革包、參加展示會或工作坊,透過這些體驗能改變他們的思維與想法,讓他們的心更為溫暖,也因為體驗,讓他們會更愛皮革包,就像擁有一位好朋友一樣。這是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努力的事。」他誠摯地說。

讓全世界都認識土屋鞄

隨著土屋鞄在日本店鋪一家一家設立,事業規模也隨之擴大,走出日本挑戰到海外設立分店成為經營策略的主軸。土屋鞄第一個海外分店選擇設定在香港。山田麻木表示,香港是一個匯聚了世界名牌的地區,但也因為世界名牌光芒太過搶眼,低調質感好的土屋鞄反而無法被突顯出品牌精神與產品優點,導致鎩羽而歸。他指出,香港的經驗其實也帶給土屋鞄一次很好的經驗,那就是50年來土屋鞄一直以為日本消費者設計的觀點來製作皮革包,透過與香港、台灣、亞洲其他國家消費者交談,蒐集到市場情報,今後經營海外市場,土屋鞄必須以所在市場的消費者視點來改變品牌的方向性,而讓經營團隊著手準備迎接這些的挑戰。

透過香港的經驗也讓山田先生放慢腳步,對第二個據點台灣的市場規劃更為完善以及謹慎,透過成立展示中心、快閃店行銷、網路銷售等方式,達到讓更多人認識土屋鞄這個品牌,接受這個品牌,進而喜歡上這個品牌,一步一步穩扎穩打。

「土屋鞄這個品牌已經50年了,我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下一個50年。但我很誠摯地希望我們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品牌,讓消費者可以擁有最細膩的皮革包,也因為使用我們的皮革包能讓他們的人生有一些改變,能因此過得更開心與開朗。我由衷地這樣希望著。」山田麻木感性地結論說道。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年8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