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9/19)在花蓮的新象協會講演,分享了一點點小小的生活教養的心得。也不知道怎麼的,我用蝴蝶最近練籃球再加上她學游泳的經驗做了開場,想想可以把昨天這段開場來跟大家聊聊。
蝴蝶每天都有很多學校的新鮮事跟我聊,前幾天,她提到剛剛開學這幾週,學校訂為收心週,體育老師也會利用大量的體能訓練來喚醒他們沉睡了一整個暑假的懶散肢體。接著她開始活靈活現的描述那天體育課的魔鬼訓練,她說很多同學跑得都快吐了!
我笑著問她:「那妳呢?妳吐了沒?」
蝴蝶說:「我哪會吐呀!那跟我現在每天早上練的籃球訓練比呀!真是小巫啦!(小巫見大巫的意思)」
然後,她把話題轉到女籃的訓練。
聽說,她們女籃每天一早到校的成員,便自動先跑800公尺、做操,再練球。這個晨練沒有硬性規定參加,畢竟孩子們一早要抄聯絡簿,忙得很,有些孩子也不能或不想那麼早到校。
蝴蝶說她上學期去了幾次女籃的晨練,「我真的覺得我快昏倒了!太累了!」她如此形容。所以,她放棄了。
經過了一個學期在女籃的訓練、比賽,和教練的相處,她對女籃似乎更投入了。這個學期,她每天早早催我們出門,她天天參加晨練,而且是第一個到。
她的去或不去晨練,我都是最近聽她說起才知道的。所以也無從介入干涉或鼓勵。我倒是比較好奇她去與不去之間的取捨決定標準。
「為什麼這個學期想去晨練?不累嗎?」我問。
「因為廖老師一直說我表現很好呀!我就不好意思讓他失望嘛!想說去練看看好了!剛開始幾天也是快暈倒了,後來天天去練,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好了,慢慢變輕鬆了,就習慣天天去練了。」這是她似懂非懂的領悟。
我又問她:「妳每天去練球,妳早自習要抄的聯絡簿怎麼辦?妳有時間抄呀?」
「我前一天晚上上班網看,在家先抄好。隔天再去核對就比較快,有時候有變動,再很快改改就好啦!」這是她為了做她喜歡做的事而自己發展出的應變方法。
「做所有事都是這樣啊!到了某個階段會有一個很難突破的關卡,可能很累、可能很難或很煩,會打擊妳的學習興緻,妳會想放棄,很多人都會在這�堸惜U來,算了!然後,就沒了!只有那些願意很有耐心的堅持著熬過這個關卡的人,衝過去了,就會再到另一個階段,更接近妳要的目標。然後,再一直走到下一個關卡……再衝過去……一再一再的這樣下去……」我這麼跟蝴蝶説。「妳要記得練女籃的這些過程和經驗,把這樣的感覺帶到妳生活的所有層面,對妳會很有幫助。」
我想起她從幼稚園中班開始學游泳的過程,其實也是如此的。當她學習到了某一個級數後,便停滯不前,每回測試總是升不了級,她沮喪得說她不想游泳了。當時我鼓勵她,不升級沒關係,我只要她把游泳當運動就好,我們只需要持續的來游泳運動,其他都不重要。
如今她已經學會了所有泳式,在班上是游泳速度最快的。但我更在意的是,游泳已經成為她日常的運動項目之一,並且改善了她鼻子過敏的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確很多時候,孩子會打退堂鼓(大人不也是嗎?)。大部分的時候我用我的方式鼓勵她突破,並且引導她思考這中間的掙扎轉折,期待她將這些特別時刻的體驗內化為她人格特質的一部份。但我並不是每一次都要她不放棄,某些時候,她也會經歷被外力(非我能左右)逼迫著得在短時間內爭取到比賽的名聲,面對這些虛名、不合她正常發展的壓力時,我也曾經要她放棄。
我尊重她的學習,但我也不想假裝我完全民主到不考慮她的狀況、任由她隨意放棄;我希望她出類拔萃,但我不想壓迫她做任何不適合她的過度盲目練習,只為了取得比賽名聲。
在努力挺過去或放棄之間,我是蝴蝶的媽媽和朋友——媽媽鼓勵她、引導她;朋友,當然是聽她講她心裡真正的想法、困擾和疑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