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有心有福,有願有力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9/24 第25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入人群,修福慧
證嚴上人專區 有心有福,有願有力
慈濟脈動 四十年慈濟路 林慧美惜情依舊
焦點專欄 爸爸的愛 永遠都在
入人群,修福慧
投入訪視四十年,林慧美認為慈濟這條路很正確,一路堅決走下去,

「本分事也不要偏掉,孝順長輩、體貼晚輩,把行善變成全家的共識,生活就能幸福圓滿。」

有心有福,有願有力
7.17《農六月•初二》

【靜思小語】信願深切,踏實力行每一步。

傳法盡大孝

儒家文化強調「孝道」觀念,孔子對於孝道有諸多論述。例如:子游問孝,孔子回答,並非讓父母衣食無缺就是孝,若沒有尊重、恭敬心,與養狗、養馬有何區別?子夏問孝,孔子說「色難」,指出衣食供養不困難,但要用和顏悅色、恭敬態度對待父母,卻不容易。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對現代人來說,能夠尊重、恭敬的奉養,讓父母安享天年、安心歡喜,能做到這般孝順已是不易。「但物質生活再充足、子孫滿堂而得享天倫,僅止於此生。」

《法華經大成》:「以世道報親,唯資於一世。以佛法報親,有益於萬劫。」上人引此說明:「佛教倡導大孝——引導父母聞法修行、造福人群;不僅此生受益,且能生生世世增長慧命、累積福德因緣,脫離輪迴之苦,是最徹底的報親恩,也就是『大孝』。」

《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記載——

淨飯王病篤臨終時,雖有親眷大臣圍繞身邊,仍掛念兒子佛陀、次子難陀,以及姪子阿難、孫子羅羅等隨佛出家的王室諸子。

遠在王舍城的佛陀,得知父王即將離世,便帶著難陀、阿難、羅羅等人回到迦毘羅衛國。人民喜見佛陀歸來,卻為國王即將命盡而感悲傷。

淨飯王牽起佛陀的手,貼在自己心口,表達心願滿足的歡喜;佛陀亦以手覆於父王額頭為他說法。法語句句入心,淨飯王帶著安詳微笑辭世。

隨佛回國的幾位尊者,表達要為國王扶棺。佛陀表示,自己也將為父王扶棺,為後世樹立孝道典範。此時四大天王現身,表示既為佛弟子,亦應為淨飯王扶棺,回報國王生佛之恩。

佛陀盡為人子的孝心與禮儀為父王治喪,並以無常苦空之法教導大眾:「看見火化遺體的熊熊大火,要心生怖畏;人心欲念之火更勝此火,要自我警惕、精進修行,永離生死,乃得大安。」

上人以此佛典故事開示,佛陀教育大眾不只要合於世俗孝道,且要讓父母有機會接觸佛法,以行動造福人群,才能種善因、結善緣;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運用父母所生的身體,力行菩薩道、利益人群,是報父母恩;接引父母了解佛法,讓他們不再只是『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而是『是日已過,慧命增長』;這是盡大孝,也是為人子女最徹底的報恩。」

好事要堅持

一九九一年大陸華中、華東水患,慈濟人篳路藍縷、步步艱辛前往賑災,也在廣大土地上撒播慈濟種子;而今已見粒粒種子成長為大樹,再生無量種子。

與廣東深圳教聯會老師談話,上人憶述,當年為了救助水患受災民眾,慈濟籌畫冬令發放;但在當時大環境要進行重點、直接發放,困難重重。隨著氣候愈來愈冷,想著災區民眾流離失所、淒寒無助,決定在受災民眾沒有拿到慈濟保暖衣物前,自己也不穿冬衣。

「面對外在環境種種阻礙,我心�堳颩W。不過,我相信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信願要深,還要身體力行,踏實走每一步。」

上人感恩近半世紀以來,慈濟人以誠、正、信、實精神推動志業;而二十多年的大陸慈濟路,也是心甘情願、以誠與情走過來。

「佛法不是艱深的經典文字,而是可以在生活中實用的道理。」上人表示,善法、真理都需要人來弘傳,期待大家用心推動「靜思語教學」,讓下一代體會行善、行孝的重要,未來成為造福社會的棟梁。

「因緣稍縱即逝。只要是好事、對的事,就要把握因緣,做就對了!」上人勉眾增長善因緣,且接引更多有心人為人群付出。

四十年慈濟路 林慧美惜情依舊
◎撰文•黃秀花 攝影•許榮輝
人生歷程:1947年出生,1975年開始參與慈善訪視,1976年受證慈濟委員

訪視資歷:40年

訪視祕訣:察覺到個案的困境,想到就要去做,不要留下遺憾。

志工心得:慈濟這條路很正確,就堅決走下去;本分事也不要偏掉,孝順長輩、體貼晚輩,把行善變成全家的共識,生活就能幸福圓滿。

車子駛過花蓮大橋,沿著蜿蜒山勢爬坡,轉過一圈又一圈,道路曲曲折折,小路、岔路特別多。行經一間土地公廟前,林慧美憶起老屋就在附近;又開了一小段路,有兩、三個分岔點,她領著大家下車,先走下坡路段。兩側森林茂密、蜘蛛網遍布,她邊走邊用長樹枝撥弄,一直走到了盡頭,有一間用鐵絲網圍籬的小房子,隱沒在荒煙蔓草中。

林慧美發覺:「不是這間!」大伙兒調過頭,再走進另一岔路,走著走著,竟是個髮夾彎,繞了一大圓弧後,又走回原來的大馬路;林慧美再往第三個岔路行進,這回愈走愈遠,走到臨近一個高塔,「這�堣]不是!」林慧美又喊著。

「還好,現在不是夜間,不然一定很恐怖!」我心中暗想著。也很敬佩走在前方領頭的她,二十五年前有多麼大膽,無論晴雨或畫夜,都勇於上山探望獨居長者。

走回原路後,車子繼續前行五、六百尺,看到另一間土地公廟,林慧美問了廟方,方才得知所尋的老屋要往斜對面的小徑走去。儘管那名叫「曾尚錫」的老榮民,早已不在世間,房子也已易手兩人,但那分古早結下來的情誼,一直深印在林慧美腦海中,久久不曾散去……

高山上,為老榮民起厝

故事得回溯到一九九○年六月,歐菲莉颱風重創花蓮;六十九歲的老榮民曾尚錫,獨住在壽豐鄉月眉村,他的老屋依傍海岸山脈、緊臨太平洋,難擋狂風驟雨,被水流沖走了。雖然他僥倖逃過一劫,卻落了個無家可歸的命運。

林慧美獲報後,與志工上山探視。曾老先生種蔬果和雜糧,生活不成問題,卻無力重建破爛的家園,只隨意搭了間竹棚棲身;為了防潮,老人架高屋子,每日起居均橫著身體鑽進鑽出,且山區溼寒露重,他的兩腳凍傷腫脹,甚至發炎潰爛。

「這樣再住下去,絕對不行!」林慧美思考著,要幫他建一間堅固的屋子。只是,在這麼遠的深山,如何把建材運上;道路崎嶇,又沒柏油路面,遇雨泥濘不堪,會有建商願意承包嗎?她找了幾家建商,大家均以路況不佳、施工困難回絕。

又過了兩年,平常可自行走一小時又四十分鐘下山補給物資的老人,因腳痛無力再步行,斷炊好幾日,於是請託人到林慧美上班的銀行去求援。

林慧美傍晚五點多下班,緊急採買了米、麵、餅乾等乾糧,又到中藥行購買治痛風的藥,找了同組志工在冬夜摸黑開車上山。山路視線極差且飄著毛毛雨,又經過一處墳場,不禁心驚膽跳;不過助人心切的她,仍提起一股正念往前行。趕抵山上後,她蹲下身幫老先生敷藥,讓他感動極了。

林慧美深感建屋事宜不能再延,嘗試打聽是否有好心的建商願意幫忙,終於獲得合發水泥加工廠老闆傅明德正面回應。傅老闆本就是慈濟會員,對上人的悲心及慈濟醫院在東部發揮的醫療功能甚表肯定;上山了解狀況後,既知工程進行很困難,仍決定相挺到底。

施工前,林慧美找到另一位熱心會員——華陽水電行老闆邱榮華承接水電工程,他先向電力公司申請供電,又陪著電力公司人員親跑一趟牽電線。就在那年清明節,邱榮華帶日光燈上山安裝,讓二、三十年一直生活在闃黑長夜的曾老先生,家中首度大放光明。

有了電力後,才好施工。然時值四、五月梅雨季,道路泥濘崎嶇,運送建材的卡車稍一不慎就陷進泥溝中。若載運的是砂石,傅老闆就請司機沿路傾洩,以減輕卡車重量;實在無法動彈時,也只好走下山求援,請人來拖吊。

傅老闆回憶,這樣車陷爛泥的情形不下十次,過程備極辛苦;也因此有工人抱怨:「頭家啊,起這間厝,路這麼遠又難走,以工作天算,做別的工程可賺好幾倍,您為何要做這種吃力事?不如把錢還給他們,不要做算了!」

他總是安撫:「功德會是在濟貧救人,看看師姊們那麼熱心,跟曾老先生非親非故,卻願意這樣奔波,我們做得到,有困難就盡量克服,務必要完成它。」明理的老闆感受到慈濟那分大愛,即便工程再難進行,也願全力以赴;而預計七、八天即可蓋好的房子,竟花了一個多月才完工,這次工程可說並無賺到錢。

傅老闆見到老先生自鑿的水井未加蓋,落入落葉和雜物,衛生堪慮;又見他拖著病腿走去提水很不方便,於是主動裝設抽水馬達、水管及不鏽鋼儲水桶,讓他在家中一打開水龍頭就有水可用;種種貼心之舉,顯見愛的能量是會傳染的。

獨居長輩

安心的晚年

事隔二十多年後,林慧美再站到這座集眾人之力蓋的老屋前,內心既感慨又懷念。祖籍廣西的老榮民因戰亂來臺,退役後參與橫貫公路建設兩年,一九六八年才到月眉山上定居;時年四十七歲的他,身體硬朗又勤勞,不僅向林務局承租三甲多的保安林地,開墾兼造林,並將住家周遭荒地開闢成一畦畦良畝,日常飲食就有著落。

他始終孑然一身,隨著年紀增長、體力漸衰,雙腿也患痛風不良於行,一九八六年曾大病一場,住過榮民之家;但因習於勞動,過不慣閒逸,沒多久即返回月眉,過著躬耕簡樸的生活。

而所住的房子,也經好幾次修繕。最初,他隨意用茅草搭建成小屋,但因靠海太近,海風強大,才住三年就被颱風吹垮;後來,他又用桂竹組合建造、茅草覆蓋屋頂,還是難抵歐菲莉颱風肆虐,整個流失……

林慧美撫摸著二十多年前由慈濟出資建成的斑駁老屋外牆,用石泥板一塊塊砌合而成;前半部尚完好,後半部已不見。她想起一九九三年六月新屋落成時,十多位志工一同上山,歡喜帶來棉被、電鍋、米、油、麵條、水果、奶粉、罐頭等同賀,還煮了湯圓共食,讓曾老先生笑到合不攏嘴,「感謝功德會的師姊們,跑了那麼多趟為我張羅蓋屋,也感謝傅老闆真心在做工程,一點都不馬虎……你們準備的東西太周全了,吃的、用的,我一年都用不完啊!」

久遠的聲音和影像迴盪眼前,仿如昨日,回過神後,林慧美感嘆歲月流逝太快,自己頭髮已斑白,同行的王鳳娥當年不過四十歲,現今也六十五歲了,這次兩人重返舊地,再對照昔日所攝相片,有好多思緒湧上心頭。

林慧美與曾老先生的接觸,維繫有十年之久,之後交由吳維祥師兄繼續互動。「男人對男人總是比較方便。」林慧美說。

只是,邁入八十歲的他,健康急速下滑,二○○三年初因痛風發作,病倒家中;吳維祥訪視時發現,趕緊叫救護車將他送至慈濟醫院治療,住院十多天,日日陪伴照料。曾老先生八十七歲辭世前,慈濟人的關懷從未間斷;而他此生與慈濟結下的緣,仍為許多參與照顧他的資深委員所津津樂道。

蘇澳海邊

單親媽媽悲歌

「我會持續走在訪視路上,就因每一次都有很深的觸動。」林慧美談起,她高中時就加入慈濟當會員,那年功德會成立才第二年;慈濟委員編號七號、人稱「後山三姊妹」之一的陳阿玉(法號靜慇),常來跟母親收善款,兩人都會寒暄幾句。

高中畢業後,她考進臺灣銀行花蓮分行當行員,每月薪水都交給母親;母親總會給她一些零用,她就積存下來,每逢父親或母親生日,就捐出一、兩千元給功德會濟貧,算是為父母植福。

林慧美二十四歲結婚,小姑也是慈濟會員,幫著陳阿玉收善款;後來林慧美接下收款任務,因此與陳阿玉互動頻仍,常聽她提到靜思精舍的法師:「師父很慈悲,都省自己幫助艱苦人……」

林慧美隨著陳阿玉進精舍,四周都是菅芒草,道路狹小,又布滿碎石子,走近山門,遠遠就望見一位清臞的法師站立在涼亭。陳阿玉向前頂禮,她也跟著照做,抬起頭時,見法師真的太瘦了,心想師父一定捨不得吃,都把錢拿去救濟,忍不住眼眶�堿梣〃\水。

此後的假日,她常進去精舍幫忙師父們做手工;也勸募、訪貧、參加聯誼會、報告個案,在每月發放日協助照顧戶領物資等,因此當上人問她:「願不願意出任委員?」她就決定加入。一九七六年、她二十九歲,正式成為九十號委員,法號「靜盈」。

最早,花蓮委員共有六組,她被編入第五組,組長是林碧玉(法號靜憪),大家一起四處看個案。當時宜蘭委員很少,花蓮委員前往支援,林慧美印象最深的訪視經驗,即是到宜蘭礁溪那一次。

蘇澳兩名志工帶著她們前往一處海邊,石洞內竟住有一名婦女帶著四個孩子,最大未滿六歲、最小還在襁褓中。婦人哭訴著,丈夫出海想多捕一點魚回來,讓她好好坐月子,沒料到一去不復返,連屍首都無處尋。

聽到她悲慘的遭遇,眾人忍不住流下了淚,趕緊分頭採買米、奶粉及生活用品,把身上的錢都用盡。

甫生完第三胎的林慧美,看到婦人應該要坐月子,卻沒東西吃、沒奶水餵哺,幼子不停啼哭,非常心疼;冬日寒流來襲,三個小孩沒衣服穿,全光著下半身,孤兒寡母如何過活呢?

經過評估後,她們將這個家庭由急難救助列為長期照顧戶,由蘇澳志工繼續關懷,起碼保一家人溫飽,以後孩子的教育問題也一併負責。

高風險家庭

絕望的男人

一九七○年代末,林慧美接下組長職務。有戶個案位於花蓮吉安鄉法華山上,案主是位年輕的泥水匠,照顧老母親和心智障礙的二哥,自己所娶的妻子精神異常,他必須常留家看護,無法專心工作,卻還有兩個孩子要扶養,精神和經濟壓力都很大。

每次她們訪視時,不忘為他加油打氣,聽他傾訴苦悶;林慧美不只一次對他說:「有時間的話,我帶你去靜思精舍走走,紓解一下身心。」心�堻o麼想,卻遲遲未行動;等到再一次去訪視,一走進客廳,赫見三副棺材橫放,男子因承受不了折磨,帶著兩名稚子自殺了!

那一幕讓林慧美痛心至極,至今每回想起來,仍深切自責:「為何我沒有及時行動,一個月拖過一個月……」這個鮮明的記憶時刻都警惕著她:「對於個案,想到就要去做,不能拖,否則就會後悔莫及!」

回想起早年投入訪視的這些故事,林慧美依然會流淚;當年幾位年齡相仿的委員如李惠瑩(法號靜淇)、林碧玉、林素雲等人,老是笑她:「最愛哭!」也因為心腸軟,林慧美對個案總是放不下,想方設法尋求解決之道。

秀林鄉銅門村一個兩歲多寶寶,患有狹心症,必須開刀治療;但那時花蓮醫療資源匱乏,連精密的檢查儀器都沒有,林慧美提及這則個案,上人立刻指示要送往臺北醫治。

手術加上住院費用,將近二十萬,在三十多年前,是一筆大數字;讓林慧美感到很歉疚:「功德會根本沒什麼錢,委員募款也很辛苦,但上人為了救人,卻捨得開支。」她從中感受到上人的偉大襟懷,尊重生命寶貴無價,只希望讓孩子能痊癒成長。

偏遠花東,重傷患危急

三十四年前,林慧美的銀行同事林桂香下班騎摩托車回家途中,遭一輛大客運車撞倒,送醫急救,性命垂危。

林慧美跑回精舍求助,上人馬上聯繫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醫師施俊雄,趕緊將傷患送往北部。幸好,林桂香的舅舅任職消防隊,設法調到一架小飛機載運,而臺北委員紀陳月雲等人早等在松山機場,一接到病人立刻轉送醫院。

住院兩個多月後,她返花復健,一個月後恢復健康回到工作崗位,幾年後結婚生子。對於當年功德會的救命之恩,林桂香常銘感五內;而林慧美則體會到,若無好的醫療,病人就得不到救治。後來從她手中轉送到臺北治療的,就有好幾例;救苦要及時,治病也一樣,她是深深感受到了。

「我想在花蓮蓋醫院,大家是否贊成?」一九七九年,在精舍舉行的委員聯誼會上,當上人提出建院的構想,全場鴉雀無聲,你看我、我看你,過後才有一、兩位舉手;上人繼續闡釋,因為看到貧病相依,根源就在於「病」,並說:「我心意已決,請大家一定要幫忙!」這時,才陸續有一半人舉手,且以外地委員居多,有的還是歪斜半舉,林慧美也遲疑良久,才跟著舉手,卻想著:「蓋得成嗎?」

不過,即使過程辛苦,她深信上人一定能帶領大家完成;何況,她更能體會偏遠的花東確實需要完善的醫療。

事實也證明,當一九八六年花蓮慈濟醫院啟業後,就及時拯救她兒子的同學彭昌隆。就讀花蓮高中的他,在一九八八年一個假日返回玉里,不幸自火車摔下,次日才被發現,送至鄰近醫院已昏迷不醒;林慧美不放棄,拿了他的X光片到慈院找神經外科蔡瑞章醫師診斷,研判或許還有救命機會,立刻跟家屬商量,將他送往慈院治療。

如今,四十三歲的彭昌隆很健康,在一所小學當校工,家屬很感恩慈院救了他,彭媽媽還說:「這個兒子已多陪我二十八年了。」

兩鬢霜白

訪視腳步勤快

這天,林慧美帶我們去看過月眉山上的老屋後,又往中央山脈那一邊的山上駛去,到鳳林和萬榮鄉探視個案。當中有更生人,每天都去環保站報到;也有原住民婦女,年輕時鑄下大錯,賣掉七名女兒,到了年老無人照料。林慧美不計前非,對她多所關懷,看見她房子漏水,也商請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幫忙修繕。探訪之後又繞回海岸邊,關心一位無娘家依靠的越南外配,了解她罹癌後復原狀況,勉勵她的女兒用功讀書。

奔波整日,六十八歲的她難免疲憊。她做訪視近四十載,並沒有因退休而停下腳步,每天行事曆排得滿滿──

清晨四點多起床,到附近環保站薰法香,恭聽上人法語,汲取智慧,接著就是一天的開始。週三和週五,她固定在花蓮及鳳林環保站為環保志工導讀《靜思語》;其他時間看新個案、關懷舊案,每月參加訪視會議;碰到個案住院,有時還幫忙辦手續、重新申辦健保卡,有積欠醫療費,也要協助清償。

還有,每逢開學將屆,擔任訪視幹事的她,要審查組員們送來的註冊單;新芽獎學金頒發前夕,也要審理申請資料,包括學業、全勤、技藝等項目是否符合……林林總總工作加起來,都需細心處理,自然也花上不少時間。

但林慧美總把志工事當本分在做,也會適時傳承。她談到,自己很年輕就加入慈濟,當時委員以阿嬤級居多,因此多由她撰寫訪視紀錄,經常寫到三更半夜才休息,不以為苦;如今新人輩出,她負責把關與分享經驗,畢竟每分善款都來之不易,要充分運用。

她很感恩自己活到這把年紀,身體還很健康,頭不暈、腳不痠、老花也才一百多度,而且吃得下、做得動、走得快。行走慈濟路數十年,當年同行的法親紛紛老去或凋零,令她不免感傷;不過,她永遠記得那些老委員的慈悲心如此動人。

同組的李時(法號靜恆)、邱近妹(法號靜適)等人,因家�堸等芛N,常有一些「活水錢」,每當看到個案很苦,總會先自掏腰包;其中,李時是苦過來的人,她知道苦是什麼滋味,逢年過節,都會想到單親媽媽帶著一大群孩子很辛苦,主動跟擔任組長的她說:「我們合買一些米過去給他們,不要讓一家人餓著了!」

李時臨終前,林慧美靠到她耳邊說話:「阿時師姊,卡早我們都去幫人蓋房子,過年時拿米去援助窮人,你還記得嗎?」一說完,李時的嘴角揚了一下。而邱近妹甚至囑託她:「以後我往生,你要提醒我家人拜素食、用佛教儀式喔!」對於她們的付託,林慧美全記在心上。

從年輕做到兩鬢霜白,林慧美很惜情,彷彿還是當年那個初出茅廬的妙齡女子,一直保有初發心。如今她依然在幫照顧戶蓋房子,依然開車奔馳在花蓮大小角落,哪處有貧苦個案,那�奡N有她的身影。對於慈濟,她不只要做一輩子,而且要做生生世世,永不告退。

爸爸的愛 永遠都在
◎口述•張紅芬(大林慈院志工)
兒子車禍走了,心碎的爸爸不忍責怪對方,因為那同樣是人家的孩子……

上班時段,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接到國道車禍意外送來的傷患,三人中一位傷重往生。接獲通知從臺中趕來的蔡爸爸,確定兒子過世時,全身癱軟痛哭。

兒子前晚玩電腦太晚睡,爸爸一早喊醒他去上班,「我如果不叫他,他就不會發生車禍,都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蔡爸爸哭到無法言語,志工陪伴著平撫情緒。

蔡爸爸第一段婚姻結束後,再婚便決定不再生育,專心疼愛唯一的兒子,二十多年來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好不容易兒子完成學業開始工作了,一早出門卻再也回不來,爸爸的心真的是碎了。

志工用因緣觀慢慢開解蔡爸爸,讓他莫太自責,也一起為往生的孩子助念。看到跟兒子的車擦撞的年輕駕駛,年齡只差兒子兩歲,蔡爸爸極度悲傷中,仍拍著對方的肩膀說:「孩子,你還有很好的前途……」手臂受傷的年輕人一直在旁邊站著,忍著不敢哭。

志工陪伴這位擔任送貨員的青年,得知他從小跟外婆相依為命,才新婚兩個月,擦撞當下也受到很大的驚嚇,又怕外婆擔心,獨自承擔著意外責任。

第二天法醫相驗時,年輕人在太太陪同下前來;看到蔡爸爸哭喊著:「兒子啊!爸爸要帶你回去了!」承擔巨大壓力的他情緒潰堤,淚如雨下。

慈院志工不放心這兩家人,請社區師兄就近去關心。師兄陪著年輕人去蔡爸爸家上香,蔡爸爸怕這個年輕人走不出來,反過來安慰說:「你不要太自責,一切都是因緣……」

在這位爸爸的身上,看到他以疼愛兒子的心,轉移疼愛對方;志工也跟年輕人說,要好好陪伴蔡爸爸,未來的路兩個家庭會需要相互扶持。

無常突至,因緣難料,今生劇本是前生所寫,如果能寬以待人不再結惡因,來生所結的都將是善緣。慈濟志工繼續陪伴關心,期待蔡爸爸跟這個年輕人心境早日恢復平靜。

( 整理•陳文玲 摘自二○一四年十月十一日志工早會)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85期

蘋果VS.非蘋 正面對決!
面臨蘋果iPhone6S來勢洶洶,宏達電、索尼及華為、三星等非蘋品牌仍有意在9月及第4季期間推出新機款來迎戰iPhone6S的強勢登場,這樣的情形對整體科技產業將帶來哪些正面及負面影響。

散發令人自在的生活感,就是好物
走就像店名「Cut & Paste」一樣,店長Sylvie一年多前開了這家選物店,就是希望能把在國外旅途中有意思的事物「剪下」之後,回來「貼在」店裡,讓更多人即使不出遠門,也能感受其他地方生活的美好。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