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風光開幕時,金鑽曾經有超過500個營業攤位,與相鄰的凱旋夜市合計每天吸引五至八萬人潮。 如今,在平日晚間來到金鑽夜市,只見靠近東側停車場入口的3、40處攤位,還有一些遊覽車帶來的陸客團光顧,但往西區一走,人潮立刻銳減,餘下十幾處攤商冷冷清清,業者比客人還多。與剛開幕幾乎全場爆滿的狀態相比,規模萎縮到只剩一、兩成。 「平常就是這樣,根本沒生意做,」位在東、西區交界一處攤商,一位阿姨級員工無奈地說。 金鑽內分成東、西兩區,過去分由不同單位管理,由於生意冷落,又歷經公廁疑似遭人縱火、排班司機被砸車等爭議,近日正談整併。加上8月初蘇迪勒颱風來襲,大量吹垮攤販棚架,許多攤商索性提早遷入東區,西區形同倒閉在即。 消費力道弱 陸客每人僅花8000元 攤商說,金鑽開幕後只有前三個月生意好,後來就每況愈下,人潮衰退八成。為了拚重生,近一年多來轉向力攻陸客團市場,「現在平日幾乎都只剩陸客生意了。」 陸客團確實已成為目前金鑽夜市最大客源。根據金鑽夜市管理處經理陳志偉指出,現在平日每天固定約有30到50輛遊覽車,假日約20至30輛。以每輛車平均25名團客估算,粗估每天約有500到1000多名人次流量,占比約達七成。 但仰賴陸客團維繫一線生機的金鑽夜市,現在恐怕又要面臨連陸客都不來的新一波威脅。 因為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第2季陸客來台觀光人次首度逆轉為負成長,較去年同期減少2.92%,終結連續15季正成長。 不只人數減少,陸客消費力也轉弱。統計顯示,去年陸客每人平均花費241.98美元(約台幣7809元),已經是連續第三年下滑。 「就算看得到人潮,也看不到錢潮,」是金鑽攤商共同心聲,業者抱怨,陸客就算上門,「常常也是四、五個人共點一份。根本賺不到什麼錢。」 另一位曾在凱旋設點、對金凱夜市生態相當熟悉的業者分析,夜市管委會和旅行社合作,招來的都是團客。但這些團客多半來自內陸地區,怪癖多又愛殺價,攤商受惠有限。真正有消費能力的自由行陸客,又因為金凱夜市輕軌尚未通車,根本不會到這裡來。 沒人潮 整晚營收不夠付租金 尤其去年高雄氣爆後,因金鑽夜市鄰近事發地點,人氣更大受打擊,連陸客團都人次驟減,陸客一聽到發生過氣爆,不分青紅皂白就說不來,所以氣爆後,整晚營收甚至連租金都不夠付,引爆最大一波撤租潮。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上市櫃公司合計獲利9494億元,年增15%,單看第二季獲利亦有5071億元,年增11%。不過,同一時間,金管會統計顯示,上半年企業國內籌資用於擴充廠房設備的金額為358.12億元,是歷來次低,而同期海外轉投資291.71億元,卻年增一倍!這說明,台灣企業有賺錢卻不投資,有投資也不在國內。究竟台灣出了什麼問題?《遠見》從南到北,遍訪灣仔碼頭水餃撤資後的大發工業區、北部的指標性建商冠德建設,以及高雄金鑽夜市等,從各個面向,來為台灣的經濟把脈。 外商冷凍食品業撤台 「五缺」墊高成本,灣仔碼頭無預警關廠 8月初蘇迪勒颱風襲台前的晚上,走進台北一家超市的冷凍食品區,空蕩蕩冷凍櫃裡,一張半濕透的標籤寫著,「灣仔碼頭手工水餃 售價149元」。但架上卻已完全不見其招牌黃色包裝。 超市人員說,由於前一週灣仔碼頭突然宣布撤出台灣,台灣市場庫存銷售完畢後將全面撤出台灣市場,旗下78名員工全數解聘。加上颱風前民眾囤糧心理,原本一顆售價4到7元的高價水餃,竟銷路奇佳。 對消費者來說,灣仔碼頭撤出或許只代表貨架上少了一種選擇。但這一顆7元的高價水餃消失在台灣,突顯出的卻是冷凍食品加工業、甚至是整體台灣產業面臨市場萎縮、經營條件惡化,導致外商撤出、本土企業也陷入嚴峻挑戰的困境。 來到原先灣仔碼頭工廠所在的高雄大發工業區。只見大門半掩,更是連一塊招牌都不見。 市占曾達20% 平均年營業額3億 據大發工業區內業者指出,灣仔是無預警關廠,水餃原料訂單甚至已下到9月,且消息宣布當天,還有工人要上門維修冷氣。 2007年,灣仔碼頭打著「手工冷凍水餃界的LV」名號進軍台灣,價位高於市場平均一大截。但因口味新鮮多樣化,一度深受歡迎,號稱市占率達20%,平均年營業額約3億。 眼看形勢大好,其母公司、即全球五500大企業之一的美國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便悄悄落腳大發工業區。「當年來設廠非常低調,」大發工業區服務中心主任黃滿清回憶,通用設廠以來沒有違規紀錄,是優良廠商,這九年間,他也只進去看過一次,推測是怕樹大招風。 灣仔碼頭水餃1978年由臧健和在香港創辦,從碼頭小吃起家,之後壯大為冷凍食品,進軍百貨通路,並在1997年被全球第六大食品巨擘、美商通用磨坊併購,成為國際品牌。包括Haagen-Dazs、綠巨人,都是通用磨坊旗下品牌。 這樣一家指標性外商,從進駐大發工業區到關廠的九年間,正是台灣冷凍食品產業一頁興衰史。 大發工業區建於1980年代、占地374公頃,如今區內近600家廠商,進駐率高達99%,年產值在1700∼1800億元左右,雇用約1.7萬人,是周邊地區的重要工作機會來源。
1.56%,腰斬的GDP成長率,嚇出了台灣近年最大的救市方案! 在8月14日主計總處公布最新景氣預測後,不到一星期,行政院院長毛治國隨即召集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經濟部長鄧振中、財政部長張盛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與國發會主委杜紫軍等五大財金首長,共商「當前經濟情勢與因應對策」,立馬端出救經濟方案。 「生病時,該吃藥就要吃藥、該打針就要打針!」曾銘宗在會後聯席記者會中表示。 但面對無法「保二」的2015年經濟成長率,行政院各部會的葫蘆裡,究竟有哪些特效藥? 政策牛肉在哪? 產業升級、出口拓展與促進投資 此次,各部會以罕見效率立即端出的政策,內涵就是7月底已頒布、由國發會統籌規劃的「經濟體質強化措施」。主要分為三面向:「產業升級」「出口拓展」與「投資促進」。 「GDP腰斬,不只是受到全球景氣拖累,也因為台灣整個產業出現結構性問題,必須要有中長期計畫來全盤調整!」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產業升級的核心在於從「價格競賽」轉變為「價值競爭」。 她表示,過去台灣出口高度集中在單一市場、單一產品,有四成出口依賴中國市場(含香港),且在五大出口品項中,有四項屬ICT產業,就占了33.5%,都屬於硬體的「中間財」。因此,未來在出口拓展上,將會「以硬帶軟」「軟硬整合」,加強「系統化商品與服務」的輸出。 「在投資方面,台灣最大的問題是資本形成不夠,不利於產業升級!」高仙桂指出政府消費、政府投資近年對GDP都是負貢獻,因此將由政府帶頭擴大投資與公共建設。 不過,要投資、要建設,得先有錢。 在彭淮南力倡下,剛通過的2016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確定為「擴張型財政」,這次政府編列的公共建設預算為3596億元,比上一年度擴增13.1%,而科技預算為1033億元,也多了4.9%。 短期刺激〉強化內需 開放自由行、小三通配額 投資基礎建設 救市方針看來是有了方向,但究竟從何著手? 國發會主委杜紫軍說,每一個政策面向,都訂有未來一年的重點措施,預算可提前動支就先做,不能的話也要展開先期作業,讓效益儘早發生。 他表示,在短期刺激計畫中,主打「強化內需」,把操之在己的部分先做好。例如,屬於出口拓展部分的「擴大觀光服務輸出」,將陸客自由行與小三通配額提高,希望下半年光是陸客,就能增加18萬觀光人次。
【時尚隨行】Hush Puppies 三眼腕錶
訂《遠見》一年送半年再送Hush Puppies時尚型男三眼腕錶(黑白雙色二選一) 時尚價 4,280元
訂《遠見》一年或二年就贈獅子心鐵板燒機 團圓價 1,980元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