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物聯網,台灣廠商的優勢在哪裡?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物聯網是軟硬體、跨業的整合,台灣有全世界最好的硬體供應鏈,應以內需市場為基礎,朝向智慧工廠、智慧醫療等方向發展,再擴展至臨近國家。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昨日舉辦物聯網高峰論壇,邀請專家分享趨勢觀察。根據麥肯錫的資料,到二○二五年,物聯網相關應用的產值將達十一點一兆美元。但簡立峰表示,物聯網已從年初的三個驚嘆號,轉為「一個驚嘆號,再加上一個問號」。
經濟翻轉時 投資最好時機
簡立峰說,這段時間智慧手機跌價太快,產業急著尋找下一個焦點,拉高對物聯網的期待,從二○○○年網路泡沫後重生、二○○八年金融危機之際行動網路卻蓬勃發展的經驗來看,「在經濟翻轉的時候,才是投資最好的時候。」
簡立峰說,台灣市場雖小,但台灣廠商在世界各地都有工廠,智慧工廠的需求已經存在,「台灣不只是工業4.0的生產者、開發者,本身也是需求者。」
簡立峰也提到,資通訊產業和醫療產業,吸納了台灣絕頂聰明的兩類人才,「但除了看醫生,這兩種人不常碰在一起」,面對即將到來的老化市場,長照產業中的智慧醫療應用等需求,需要更強大的硬體支撐,兩者應該整合在一起。
昨天的論壇講者中,意法半導體台灣區總經理Giuseppe IZZO分析,物聯網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代表各種偵測器的「感知」;另一個重點是「垂直」,需要更小的晶片和封裝、更模組化的設計、更輕薄的體積。他也觀察,台灣有缺電危機,但在智慧電力系統或智慧電網的發展遠不及歐洲,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羊毛出在狗身上 豬來埋單」
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則說,未來物聯網生態系一定會呈多元化發展,可用「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埋單」來形容。他以智慧手表為例分析,如果可促進健康,不只是廣告商,甚至保險業者都願意投資,「因為投保人活得愈久,保費也繳得愈多,」我們使用者就像那隻狗,得到某些好處,但最大的價值,還是回饋到相關服務的廠商之間,台灣廠商必須轉型往生態體系的上端去走,成為像Google、Apple類似軟硬整合的公司。
擁有軟硬整合能力 應勇於創業
【記者蔡紀眉/台北報導】當全球擘劃物聯網願景,尋找殺手級應用的同時,物聯網的人才需求,更是一大焦點。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台灣有強大的硬體產業,也有很多的軟體人才,「但是軟體人才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得很好」,擁有軟硬整合能力的人才,應勇於創業。
一○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洪廣禮觀察,台灣的物聯人才職缺將近一半偏向硬體。美國則相反,將近四成的物聯工作屬於產品開發與應用創新,只有一成要找硬體人才。
洪廣禮說,台灣要在物聯網產業要占一席之地,三種人才不可或缺。首先,是創新型人才,其次,由於物聯網主要在軟硬整合,整合型人才在物聯網領域裡特別需要;第三種則是資料分析的人才。
簡立峰則認為,物聯網需要強大的軟體支持,台灣的軟體人才沒有問題,只是較缺乏產品經理人(PM)的訓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