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艾比(George Eby)的基金會提供資金教育國會議員,讓他們了解鎂,並且讓他們閱讀《鎂的奇蹟》。他本身對鎂相當有興趣,也曾缺鎂多年,他相信在所有的慢性疾病中,有五十%至七十%與缺鎂脫不了關係,並且造成了全國龐大的醫療支出,因此也擔心大家因為生長在全面缺鎂的環境中,以致沒發現自己缺鎂,這種情形從一百年前農業大規模精緻化出現時就開始了。 貧乏的麵粉 艾比表示,白麵粉不該叫做「精製」麵粉,而是改稱為「貧乏」的麵粉,並且引用了二○○二年的《哈佛心臟通訊》,指出在小麥精製之後,鎂質只剩下原本的十六%。 艾比提醒大家,其他如維他命E與維他命B6等能幫助鎂吸收的營養素,也會在精製的過程中流失,然而,從其他食物中卻無法獲得足量的鎂。他表示,我們太喜歡吃貧乏麵粉製作的食物,如鬆餅、餅乾、墨西哥薄餅、麵包、蛋糕、甜甜圈等,這些食物在超市中佔據了許多空間,也反映出大家對這些食物無窮的欲望。他指出,大家都喜歡這些食物,更精確一點地說,是渴望這些食物,因為吃了貧乏的麵粉後,大家覺得很空虛,就會繼續吃更多─或許這是為了尋找鎂及其他能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營養素。 如果想要自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鎂,就必須特別注意哪些食物富含鎂質,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需要額外補充鎂。 艾比在二○○五年時錄製了一張DVD,當中列了一長串的食物,告訴大家需要攝取多少食物才能獲得四百毫克的鎂。請你想像一下,只要五十克的糙米就有四百毫克的鎂,但若換成甜甜圈,你就必須吃下一千五百四十公克才能獲得同樣的鎂量。 解決缺鎂問題的飲食方式 如果你想透過飲食來增加鎂的攝取量,可以多吃綠色蔬菜、堅果、種子、豆類、未加工處理過的穀類食品,加工殺菌去糠的過程中,全穀物內含的鎂也會因此流失。此外,應該要多食用蔬菜、水果,以及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肉、牛奶,也應該多食用小麥胚芽、巨藻、啤酒酵母、葵瓜子、南瓜子等,這些食物都富含鎂質。由於缺鎂的原因之一就是吃了太多熟食與加工處理的食物,因此你可以多吃點生食,例如在穀類與蛋白質飲品中加入一些小麥胚芽。 法國傑出的鎂研究專家指出,若要有效保護心臟與血管,飲食中就該減少飽和脂肪酸,增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omega-3脂肪酸(可從魚類與亞麻籽中攝取),飲酒必須有節制,另外也要多攝取穀類、水果、蔬菜、魚、富含鎂質的低脂乳製品。他們也強調在保護心血管的幾種營養素當中,必須特別留意鎂的攝取,因為許多人都有慢性缺鎂的問題,成為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