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內苳子的果實 | 季風雨林區中濃密的內苳子灌叢 | 本館植物園中央大道旁的季風雨林區因為有裁切方正的巨石為欄,加上綠樹成蔭,常常可以看到人們坐在石頭上休息納涼,也藉此認識這些來自於臺灣南部的綠色精靈。不講可能沒有人注意到,這些植物中有不少是全世界只有臺灣才有的特有種,內苳子就是其中之一。 內苳子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Lindera是為了紀念瑞典植物學家Johann Linder(1676-1723),用其姓氏締造而來,中文稱為香葉樹屬或釣樟數。種小名akoensis則是「阿猴的」的意思,「阿猴」是屏東的舊地名,學名中出現這個字的植物,中文名也多以屏東為名,像是屏東木薑子(Litsea akoensis Hayata) 、屏東鐵線蓮(Clematis akoensis Hayata)等。 內苳子的模式標本採自屏東,1911年由早田文藏發表為新種。這種植物在臺灣全島低海拔闊葉樹林中都可以見到,其中特別以南部乾燥及向陽處最多。 看多了體型高大的樟科植物後,不少人初次看到內苳子時不會想到他也是樟科植物的成員,尤其是它數量眾多的分枝,讓整個植物體顯得密集緊緻,與樟科植物給人高大雄偉的印象大異其趣。事實上,臺灣的野地森林中有許多樟科植物的個頭都不算高大,不少還是森林灌木層中的主要組成分子。 如果沒有從七月中就陸續出現的艷紅色果實,只怕就連每天在附近運動的人都不會注意到季風雨林區內苳子的存在。它在臺灣民間的應用也不多,偶而會有人取用它的根來治創傷。不過現在要在生活周邊看見內苳子是越來越容易了。由於枝葉密實且不需要強烈光照,讓它成為優秀的觀賞植物,不但可以應用為庭園樹或綠籬,甚至在室內都可以存活一段時間,所以越來越多人栽種它作為環境美化之用。 如果您看到沒有果實的內苳子,可別以為它只是結果期未到,再過一陣子就可以等到果實。內苳子是雌雄異株的植物,雌株才會結果,雄株只會開花。等到開花季節到的時候,不妨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雄花與雌花的區別。不過它的花朵很小,別忘了帶放大鏡來幫助觀察。 私家秘密: 內苳子 Lindera akoensis Hayata 樟科 植物園栽植區域:季風雨林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