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內向者或外向者,打算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釋放自己,並將關懷焦點更多地放在身邊的生命,才是決定自己人生能否完整開展的關鍵……人脈等於錢脈?
「心理師,書上說『人脈等於錢脈。』就要三十而立的我認真想想,還真沒什麼人脈耶。」個性一板一眼的阿勳最近在書店打工,很努力地想從翻書中讓人生也跟著翻兩番。
「嗯。」傾聽,是擔任心理師的基本動作。
「你也知道嘛,過往我比較狹隘,一旦某個人持續有某個舉動讓我不舒服,索性直接切斷聯繫。」過往阿勳的確就是用此模式來面對人際挫折。
「嗯。」回予理解的眼神,是勝任心理治療專業所必有之涵養。
「當然這十年也不是全沒成長啦!現在我就跟他們維持淡淡的關係,但真的稱不上人脈。」喉嚨輕咳了一下,正色說道:「所以,前些日子我決定主動『問候』久未互動的『友人』。」
「嗯。」邊拿起水杯喝口水,邊維持一貫地專注。
「結果是,從不回應紅色炸彈的我,頭一次參加了某位小學同學的婚宴。你知道嗎?熱熱鬧鬧的全場,我沒一個人認識,但我有努力跟同桌者保持『對話』喔。」阿勳一臉認真貌。
「哇喔!」趕緊又喝了一大口水!免得自己插話。
「昨晚還加入他們的KTV之約,但開始擔心自己會說錯話,尤其當我開了某個話題卻沒人接時。」沉吟兩秒後又說,「心理師,現在我連回個line,也怕萬一沒人理……」
「嗯。」思緒回到十年前,依稀記得阿勳曾聊過「擔心寫msn卻沒人回」的主題,這回覺察到的是自己身體有些蠢蠢欲動。
對人的興趣不高,怎麼辦?
「我發覺自己對人的興趣真的不高,這樣怎麼經營人脈?難怪我始終賺不到錢。」阿勳的語調由低轉高。
「這個嘛,你說書上講『人脈等於錢脈』,我倒認為要是人脈累積愈多,應該是日後送錢問候的機會也愈多耶!而且,有沒有回報還很難說喔。」忍不住破了功,決定開口提出挑戰。「你,要不要再仔細想想?」
「這個嘛。」但見他愣了半晌。
「抱歉打斷你的提問,因為我擔心你會一直擔心自己要怎麼講話才不會讓場面冷掉,結果反而回到十年前的狀況:人際相處障礙。」仗著阿勳對我多年的信賴,決定直接切入問題核心。
「對耶,我也這樣覺得。那,我到底該怎麼辦?」對這無助的神情真的再熟悉不過。
「你在前頭已經給了答案啊。」剛才的專心傾聽可不是裝裝樣子而已!
「我給了答案?」他一臉詫異貌。
「是啊!這十年你也不是沒有成長喔。碰上對方舉措讓你不舒服時,你有試著不急著切斷,而是維持淡淡的關係。」我的表情肯定藏不住得意。
「哈哈,沒錯!就我這種對人興趣不高的個性來說,真的不容易。」邊說邊搔著頭,表情顯得靦腆。
「你對人不關心,只是因為身邊家人都比你會八卦啦!在人際對話上長期居下風的你,慢慢就演變成對人不關心了。」通常幫個案解析出困擾之脈絡所在,並助其了解自己之所以會變「壞」(why),絕對事出有因,就能促進個案對自己同理。
「我的確覺得自己哪裡不太對勁。」喃喃自語著。
「這正是困擾的來源啊!你可以去翻一翻有關『內向者』的書;其實你若生在古時候,根本一點問題也沒有。像古時候的農夫,從來不用管什麼人脈;就算不善人際溝通也不會有問題,因為根本不需要跟人溝通啊!」這回換我語調由低轉高。
「我這樣真的不怪嗎?我覺得自己真的不是很正常。難道這輩子我就這麼沒有人脈嗎?」阿勳低語著。
「你只是很寂寞。而面對寂寞的最佳心態,就是練習與寂寞相處。當然開發興趣來打發時間也是很棒的。」練習好好打發時間,看似簡單,其實學問可不少。
「還要不要跟人互動呢?」阿勳繞回主題。
「可以啊!你可以試看看,讓自己成為五個人的天使。」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成為五個人的天使?怎麼聽起來像個書名似的!」阿勳很捧場地笑著回應。
「有沒有賺大錢的命,在老天那兒早已注定。」這下真有點跳脫了心理師的角色。「倒是想成為一個富有之人,我認為祕訣就在發掘一些能全心跟自己在一起的活動,如果還能有服務他人的附加價值就幾近完美。」
「像你從事這樣的工作吧!」阿勳這麼一說,換我嘴角微微上揚。
當今社會好像對在人際上比較不擅長者,給予不少負面評價。然而,有愈來愈多研究指出,這是社會愈來愈朝鼓勵外向者發展後所生的偏見。
其實從有心理學的論述開始,關於內外向的研究就從未缺席。Eysenck提出了每個人的情緒都有一個最佳的興奮(arousal)程度,而外向者的興奮程度要較內向者高。在平常的生活也是一樣,外向的人最佳興奮程度較高,總是會去找尋刺激;而內向的人最佳刺激程度低,因而會躲避太多的刺激。
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的原文片名:The Fault in Our Stars,源自莎士比亞作品《凱撒大帝》裡頭的一段台詞: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The fault is not in our stars, but in ourselves.)。意即命運有很多種可能,但是選擇面對的態度卻取決於個人。
換言之,無論是內向者或外向者,打算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釋放自己,並將關懷焦點更多地放在身邊的生命,才是決定自己人生能否完整開展的關鍵。最近更有研究指出,凡事聯想到與自己有關者,容易出現憂鬱傾向。
愈來愈相信,世界不是為了人類而打造,我們才是為了世界而打造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