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年四月通過法規,承認虛擬貨幣的合法支付地位後,比特幣價格再度飆升;前天(六月十一日)創下歷史新高二千九百九十九美元;自今年四月一日的一千零九十二美元上漲至今,比特幣在兩個月左右翻了近三倍;時間拉長一些,比特幣自二○一一年二月的一美元到現在上漲近三千倍;另外,若以比特幣二○○九年問世,二○一○年五月首度實體商品交易價格計算,比特幣在過去七年間,自零點零零三美元至今上漲一百萬倍!也就是當時若投資一萬美元的比特幣,七年來成為一百億美元;這種完全超出想像的報酬率,背後隱含的是什麼樣的訊息?七年間,一萬美元變成一百億美元;或即使是六年間,一萬美元變成三千萬美元,也都像是天方夜譚;但卻真實地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走過八十幾年來全球最大的金融海嘯,國家沒倒、世界沒垮;反倒是出現這樣不可思議的投報率,究竟怎麼回事?
從二○○九年美國率先推出量化寬鬆(QE),到其後世界各國跟進加碼發鈔;這畢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QE政策的各種後遺症,也因此是一個全新的經驗。當代經濟學大師、諾貝爾獎得主佛里德曼教授的名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說得真對:如果藉由印鈔票,就能免於經濟的沉淪,而不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那麼經濟的問題,也就太好解決了吧!
過去幾百年來,不是沒有經歷過景氣的蕭條,但卻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一手印鈔票,另一手拿著這些鈔票去購買政府或民間企業發行的債券;也就是所謂的QE。在各國央行失去了獨立性的同時,人們對央行的信心、對央行所發行的實體貨幣的信心,也跟著流失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像比特幣這樣的一種虛擬貨幣之崛起,實不難理解。
貨幣的信用,原則上建立於可預測的發行量;但是二○○八金融海嘯後的QE,造成紙鈔空前的氾濫。彭博彙整數據顯示,美國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自二○○八年的九千億美元,擴大為現在的四兆五千億美元,是海嘯發生前的五倍;在此同時,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也是翻了五倍成為四兆五千億美元;歐洲央行擴大為四兆四千億美元;若再加上英國、瑞典等國家的QE,這幾年間全世界增加的紙鈔達十幾兆美元,著實驚人!
實體貨幣浮濫發行之下,以「固定發行量」著稱的比特幣,自然有其本質上的吸引力;尤其,正因為比特幣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也就是所謂的去中心化),人們才信任它的發行數量不會受到人為(及政治)的干擾;也因此有愈來愈多人,對虛擬貨幣的信心反而超過實體貨幣(比特幣的總產量共為二千一百萬枚,將在二一四○年前依密碼方程組全部產出)。
不過當然,比特幣的未來,絕對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隨著交易量的擴大(目前每日平均交易筆數卅萬筆,日均交易額三億四千八百萬美元,市值四百六十億美元),作為運算基礎的區塊鍊,有其挑戰;然後具替代效果的其他各種虛擬貨幣,也對比特幣造成威脅;例如以太幣今年以來上漲為四十二倍,遠勝比特幣的三倍,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即使比特幣具未來性,它的風險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作者為香港北威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