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獎導演謝欣志費時兩年時間拍攝,近期完成一部以台商為主角的紀錄片:「闖蕩-台商的中國創業夢」。透過四個主角,試圖呈現出這群離鄉背井的台商,如何在快速變化又充斥著焦躁不安氛圍的中國大陸,如何近乎失心瘋地追求事業的成功。謝欣志從事影像工作20年,1999年以16mm短片「後院」榮獲金穗獎優等短片,2009年又以「福爾摩沙的指環」榮獲金鐘獎非戲劇類導演獎。在此次前往珠三角拍攝「闖蕩」這部紀錄片前,還曾先後製作過關於大陸農民工、留守兒童等不同主題的紀錄片。
這次為了公共電視「紀錄觀點」再次來到中國大陸,謝欣志說,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是很大的觸動。
他表示,太陽花運動「反黑箱」等訴求,他基本上是肯定的。但對於那段時間台灣社會充斥著各式「懶人包」,尤其是類似一旦服貿通過後,台灣的理髮廳都將會變成中國人開的這類帶有明顯意識形態、過度簡化而錯誤的訊息,他無法認同。
在他看來,很多台灣人對大陸的認識還停留在「低價中國」時代,不知道今天中國的真實情況。例如他不過時隔幾年,為了這次紀錄片再次回到中國,都能感受到大陸發生的劇烈變化,光是為了更容易在大陸生活,他還得花上一些時間去學習如何使用微信支付、滴滴打車。
但中國實在太大了,要如何透過一部紀錄片讓台灣民眾認識今天的中國?謝欣志認為,透過商人是最好的切入點。因為商人必須貼近社會脈動,對他們來說,這是攸關生死的問題,而且他刻意挑選3、40歲、相對年輕一代的台商。
其中一位在深圳創業研發「自拍機器人」,儘管掛名公司董事長,住的卻是一個不到兩坪的蝸居,但依然充滿熱情與活力,如傳教士般四處奔波推銷自家產品,甚至走路走到腳磨出一個個水泡。
另一對在東莞從事針織業已20多年的台商夫妻,工廠從最多擁有4、500名員工,到如今只剩20多人苦撐。負責公司業務的太太,對著鏡頭說:「我一個月只有休一天,真的沒有休假」。
一位珠海的台商二代目前從事文創設計,透過手機視訊安撫因思念而哭泣的年幼孩子:「爸爸很快就回去了」。他說,在中國每個人都很積極、都想成功,但什麼是成功?「我覺得,賺到人民幣100億元才是成功,我在等那個風口起來。」
最後一位才30出頭的台灣年輕人,在深圳以每個月人民幣1,500元租了一個床位,大江南北拜訪客戶,希望利用自己的人脈與資源為客戶解決資金問題。儘管手上有已幾個案源,卻沒一個真的接近成熟。但他依然用肯定的語氣說,「我只要做成一個,就可以吃十年。」
謝欣志坦承,整個片子不是在告訴大家台商如何在異地創業成功的故事,並且感受到主角們內心的焦躁和他們肩頭上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