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字,變成了三十五個字。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在就職演說中,沒有說「一中各表」四字。他說的是,「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對於它的涵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三十五個字。
若棄一中各表 國民黨玩完了
吳敦義陷於兩難之中。一方面,北京希望吳敦義把「一中各表」甩掉;但吳敦義顯然知道,若丟掉「一中各表」,國民黨也就玩完了。
一中各表是台灣的反台獨及主張兩岸和平競合勢力的最大公約數。國民黨若要領導台灣的反台獨及主張兩岸和平競合勢力,就必須持守一中各表的論述。可以說,一中各表就是國民黨的呼吸及心跳,吳敦義若要國民黨維持生存,就必須持守一中各表。所以,吳敦義即使不說四個字,也要說三十五個字。
問題在於:北京為何要抹掉「一中各表」四字?這個謀略如果閉著眼睛硬幹下去,不但將破壞了台灣的反台獨及主張兩岸競合勢力的最大公約數,也形同將置國民黨於絕境死地。北京難道認為:逼迫國民黨「新黨化」或「白狼化」,會是有益解決兩岸僵局的明智出路?
一中各表 兩岸關係最大躍進
其實,一中各表是兩岸關係的最大躍進。因為,一中各表是:一、持守一中原則;二、反對台獨;三、認為中國問題是須由兩岸共同處理的問題,也就是在主張中華民國的同時,並未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認為中國問題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共同參與解決的課題。
所以,一中各表不是兩國論,不是獨台,而是「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一中同表),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有所不同(一中各表)。」因此可說,這是以「一中同表」為指向的「一中各表」。
這從民進黨迄未贊同一中各表,即可印證。因為,一中各表即是各表一中,也就是「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所以,僅僅因民進黨及台獨皆不接受「一中各表」這一點,北京就沒有理由丟棄「一中各表」。
北京兩岸政策 出現幾個盲點
北京在兩岸關係上出現了幾個盲點:
一、兩岸問題,北京始終抱持「內戰決定論」,但在台灣已經轉化為「民主決定論」。若要在「心靈契合」的境界中解決兩岸問題,就必須經由台灣的民主法制來解決。北京可拋棄國民黨,但不可能繞過台灣的憲政民主法制。
二、那麼,除非訴諸武統。但武統牽動國際權力博弈、衝擊世界文明,亦對中國歷史難謂造福反而是作孽,所以武統不應當是選項。
三、正名制憲的法理台獨已經匿跡,去中國化及去中華民國化的借殼台獨高漲,對北京來說,台灣問題也已由「阻止法理台獨」,質變為「如何維持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的真正存在」。
四、「統一」與「消滅中華民國」不是同一概念,因為也可以有「不消滅中華民國的互統一」,或「大屋頂中國」。
去一中各表 民進黨如何轉彎
五、北京如果仍抱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則豈能寄望民進黨如王毅所說回到「他們自己的憲法」?何況,如果北京仍寄望民進黨能轉型,則民進黨能轉的第一個彎大概仍是回到真正的中華民國;至於統一,那恐怕是下下好幾個彎以後的事了。如果抽掉「一中各表」,將使民進黨如何轉彎?
現今事實 北京須寄望中華民國
總之,現今的事實是,北京必須寄望藉中華民國來維持兩岸未來得以統一的條件。因此,北京不能一方面寄望國民黨能撐持中華民國,且阻止民進黨搞法理台獨或借殼台獨,同時卻說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但台灣仍要撐住中華民國這個殼子,留待我來收拾中華民國!
難道這就是北京的兩岸政策?何止矛盾,更何止左手打右手?
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在求同存異,因此也相當平衡。而且,不論如何剪裁,九二共識裡也少不了「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有所不同」這二十八個字。
因此,如果北京仍要繼續使用「九二共識」這四個字,就不能恣意抹掉這二十八個字;因為,這涉及對歷史的忠實,對兩岸的誠信,且攸關是否要毀滅反台獨勢力的最大公約數,及是否要置國民黨於死地。
北京未棄九二共識 三方留空間
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不是完整的九二共識。北京若忠實於歷史,且存有兩岸誠信,可以儘管不用「九二共識」四字,但不能用「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其實,北京可以直接主張:兩岸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下一中同表,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下統一。如此,沒有九二共識,亦可旗幟鮮明。
然而,北京畢竟迄未丟棄「九二共識」四字。或許,這應是知道:唯有在「九二共識」裡,才存有「一中各表」這四字潛台詞。
如此,現在不徹底推翻否棄「九二共識」四字,或許正是為了給紅綠藍三方仍留下了「一中各表」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