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過去時代,旅行屬於奢侈品,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資源和機會,而且旅行的目的也不在玩樂,而在探索與學習。
壯遊(Grand Tour)就是這樣的旅行。十七世紀卅年戰爭結束及內戰後,英國年輕貴族到法國和義大利等地作深度旅遊,探索學習古典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建構西方文明的藝術和文化根源,做為青年時期最重要的學習基礎,內容包含了知識、社會、倫理和政治等面向。壯遊可能幾個月,可能幾年,經常還有專屬的導覽解說員,來帶領年輕人進入較艱深的歷史、考古或是藝術領域。
壯遊成為當時歐洲上層社會年輕人重要的成年禮。另外,有些藝術家,靠著自己的工藝和技能,以步行方式周遊列國,也豐富了視野和創作能力。
過去的壯遊,多是貴族和有錢階級的特權,現在則可普及到任何願意帶著一顆探索之心的旅人。只要有好奇感和願意學習的心,任何旅程都可以是壯遊的成長之旅。
西方年輕人某種程度還維持這個傳統,我過去在美國求學時的同學,許多都在大學時期甚至進大學前就當過背包客,去探索世界。相對來說,早期台灣年輕人較沒這樣習慣。一部分當然是經濟因素差異,另一方面則是家長保護心態,或孩子本身不願意冒險。現在年輕人,打工換宿或是出國遊歷比重已增加,是很好的現象。
世上很多對立,都來自誤解。不同文化和宗教種族間習慣,如果有機會親身體驗,就能減少許多刻板印象誤導。還記得去年家庭旅遊到杜拜時,特別安排到文化交流中心午餐體驗,由專業導覽人員解說當地用餐習俗、餐具及食物由來,並開放讓我們提出各種餐飲或任何面向疑問,大家都覺得上了寶貴一課。如果可以在旅遊過程中,不只是拍照打卡、到此一遊,而能夠做深度文化之旅,旅行會更有價值、更值得回味。
美國旅行及小說家保羅索魯曾說,「觀光客不知道他們去過哪裡,旅人不知道下一站是何處」。我希望自己在旅行時,能夠從觀光客逐漸成長蛻變為探索未知的旅人。我常發現,了解自己國家最好方式,就是觀察其他國家差異。或是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也是培養更敏銳觀察他人的能力。
穆罕穆德曾說,「不要告訴我你受過多少教育,告訴我你去過哪裡旅行」。旅行中所能學習的體驗和深度,絕不亞於書本上知識。旅行不是為了逃離生活,是為了讓生活不逃離我們。
另一方面,由於工作也在觀光旅遊業,我們也在努力扮演文化溝通的橋梁角色,讓客人到酒店時,除享有應該具備的基本服務外,也能感受到文化底蘊帶來的人文精神和感動。每位旅人,也能同時扮演人際間橋梁,讓人類多點溝通,世界多份理解。和我們一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經典中找到未來。(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