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

流離苦旅 關懷烏克蘭難民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5/04 第37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鄉關何處
證嚴上人專區 人心能合,人間有福
慈濟脈動 家是最好的地方
焦點專欄 多元學習 上網還是上癮?
鄉關何處
烏俄戰火持續月餘,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已有超過四百萬烏克蘭人流亡,多數進入西北邊的鄰國波蘭,進而前往西方國家避難。慈濟在波蘭雖無聯絡據點與在地志工,但也與天主教明愛會、紅十字會合作,陸續濟助毛毯,以及購物卡等。

自二戰以來,全球因戰亂造成的難民潮依然延續,此多源於長年的歷史衝突。人民在戰火威脅下,被迫逃離家園,身處異地,充滿未知的挑戰,苦難也未必減少。

許多研究和報導均指出,難民除需了解遵守移居地的各種法律規定外,「在地認同」是他們適應新生活的最大障礙。即便到現代化國家,社會中仍免不了有條隱形的界線難以跨越。他們被期待接受庇護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得奮力應付日常生活所需,顛沛流離的創傷也只能埋藏在內心深處。

因此,「家」已不再限於故土。在本期特別報導中,長年關懷滯留約旦敘利亞難民的慈濟志工陳秋華指出,敘利亞境內雖然戰事已歇,但生活條件惡劣,令流亡在外的人望鄉卻步。又如在馬來西亞建立家庭的一位羅興亞人告訴慈濟志工,雖然難捨鄉愁,但在異國獲得人身自由和築夢的勇氣。在土耳其,則有敘利亞志工向慈濟人胡光中表示,同樣身為難民,願意前往波蘭,幫助難民精神安穩下來,因為「心」的所在才是「家」的所在。

「家」理應是人穩固的歸屬處,在當今時代卻充滿變數。看看我們周遭,高齡人口多,社會明顯趨少子化,老者的照顧問題常引發悲劇。人口結構老化的日本以「在宅醫療」因應,放棄醫療為主導的「積極治癒」思維,為長者個別訂製照護計畫,溫柔陪伴長者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在臺灣,「居家醫療」受限於制度條件,服務量能相對稀微,民眾即使需求度高,使用率仍低。本期主題報導中,抱持著讓長者「在宅終老」的理想,大林慈濟醫院輕安居以維持長者基本生活能力為目標,照護長者,也讓家屬得以喘息,許多住民更視此為第二個家。

鄉關何處?我們或可改寫「家」的定義,身心安穩之處便是「家」。

人心能合,人間有福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陳九熹
生活豐衣足食,居處能遮風蔽雨,

是多麼有福,這樣的福也要人心能合;

人與人和氣互愛,才是人間的幸福。

當物資豐富、氣候宜人、生活平安,一般人會覺得身為人很享受,但世間多少苦難人!天下有各形各種的苦,因為人心不調和,貪、瞋、癡造成人禍,無論士農工商,只能拋下一切逃命,居無定所,朝不保夕。還有因為生態被破壞,四大不調和,一陣風摧毀家園,一場洪水淹沒良田;有的地方則是乾旱寸草不生,嚴重饑饉。還有難以想像的貧窮,孩子吃不飽,營養不良;人們只有一頂帳棚安身,冷的時候不能隔風隔寒,熱的時候在大太陽下又是多麼煎熬。

人間疾苦,也是眾生共業。凡夫總是容易忘記好話,但念念不忘別人的中傷,不只存在心�堙A還會再複製。成見已存,一看到對方就排斥不喜歡;即使對方說的是好話,也會曲解,這些都會增加無明煩惱。計較我對他錯,結怨連仇,惡緣累生累世,難以安寧。

不要在無明�娷褐矷C以付出無所求的誠意結一分好緣,就能消掉一分惡緣;耕耘自己的心地,啟發愛心,還要開闢福田,布善種子,讓菩提成林,庇蔭人間。

烏克蘭與俄國爭端持續,國家社會不得安寧,再牢固的房屋瞬間崩塌,無辜的老百姓流離失所,還有許多孩子失去了父母。難民潮沒有間斷,綿長相連到國界邊緣,越過這條線就平安了,但什麼時候才能回家?還有年輕的婦女把孩子安頓交託給親友,又再回去保護國家。親情別離依依,不知能否再見,宛如生離死別,悲悽令人心疼。

鄰國波蘭展現了愛的能量,有居民讓不相識的難民到家�埵w身,或者在沿途提供熱食。德國、英國、法國慈濟人凝聚起來,幫助在波蘭的幾位年輕志工展開發放,給予難民毛毯還有購物卡,就像現金一樣,可以去商店採購生活用品。家鄉遭到轟炸,只能趕快逃命,到了波蘭身無分文;雖然還不知何去何從,但接到非親非故、來自遠方的愛,他們的心先安穩了下來,展開笑容,淚水在眼眶�娷遄C

看到這樣的畫面,很感人但也很感慨。天下本是一家親,卻因為傷了和氣,造成這麼多苦難人。我們無法代替他們形容身心之苦,但一定要「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把握因緣給予飽暖。不僅發放物資,還要有溫情,把厚衣披在他們身上,溫馨互動,這就是長情,不只解決一時的寒凍,還要多一分能記憶在心靈的情,有朝一日延續這分溫情去關懷需要幫助的人,如此這個世間才有改變,化戾氣為祥和。

生活豐衣足食,建築能遮風蔽雨,是多麼有福的人間天堂。這樣的福也要人心能合,小在人與人之間、大至國與國之間,合和互愛,才是人間的幸福。

當國度不平安,社會就動盪,真正是「大哉教育」。要世間和平,就要人心有愛,才能「合」;人人合和互協,就是人生的大福。「好天要積雨來糧」,今日的平安是昨天積福,知福、惜福,還要再造福。人人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事,眾生要「共福」。

若執著己見,所能看到的就只有分寸境界,要把心靈世界開闊再開闊。現在的科技發達,讓我們能透視到遙遠千百公里之外的那一方、他們此刻的這一秒鐘是如何過生活,聽到人間號哭聲,要將心比心,反觀自己要如何見苦知福;不只由我做起,也要啟動「大我」,付出大愛。

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心,就是悲憫眾生、呵護眾生的大愛之心。只要發現自己本具的佛性,要做好事不困難;只要人心淨化,人人都能安居樂業。雖說談何容易,但哪怕是一隻小螞蟻,也願意盡一分生命之力攀爬須彌山。看見世間這麼多苦難人,我們盡一分心力,點滴累積也能救濟無量苦難人。請大家多用心。

家是最好的地方
口述•阿里(緬甸羅興亞人) 採訪
攝影/覃平福
在馬來西亞生活好不好?我只能說,至少比較安全。

馬來西亞很自由,但是空氣的味道就是跟緬甸不一樣,

家鄉永遠是最好的。

二○一七年元月二十二日,我離開了緬甸。在人蛇集團的安排下,我和弟弟及同鄉摸黑上了一艘小木船;船上的一百四十五人,把命運都交給了上蒼。

人們常常問我,為什麼要來馬來西亞?我想,所有同鄉的答案都是一樣的:為了活下來。我們在家鄉被迫害,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接受教育的人們,都是武裝分子攻擊的目標。只要軍人喜歡,就可以隨時開槍、毆打我們。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生活在恐懼之中,生命沒有辦法獲得保障。

有誰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生命威脅?爸爸、媽媽勸我和弟弟趕緊逃亡,他們變賣家產、花光了儲蓄,支付人蛇集團兩萬八千馬幣(約新臺幣十九萬),好讓我們可以順利上船。

因為錢不夠,爸爸、媽媽和姊姊只能逃到孟加拉難民營,因為費用比較便宜。這真的是孤注一擲的決定,我們什麼都沒有了。

逃亡,是對還是錯?

在上船之前,我以為逃到馬來西亞是唯一的出路;只要能夠入境,應該就可以活下來了。可是坐上船那一刻,我發現我錯了!船上什麼都沒有,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都沒有,更別說安全措施。船的引擎只有二十二馬力,船隻超載,漂浮在大海上;只要下起雨,我就覺得船隻好像要被捲入海底了……回想起來,可以活下來除了靠意志力,也真的是上蒼保佑。

按照計畫,應該會在七天內抵達泰國,再步行到馬來西亞;所以上船前,我們準備了七天的糧食。來到泰國,執法人員不讓我們上岸。該怎麼辦?接下來的日子,我們只能在海上漂浮。食物吃完了,有人撐不住,死了。當時我想,這就是未來嗎?我的逃亡是錯的!

我們兩度被泰國政府禁止入境,前後總共在海上漂流了十六天,只能轉往馬來西亞。二月六日,我們從檳城上岸,第一時間就被捕,在監獄�堳袡L兩個月、在拘留所待了四個月後,我終於拿到難民卡,可以去投靠其他同鄉。被釋放不久後我收到消息,逃難到孟加拉的爸爸媽媽都過世了……

美好的未來會發生嗎

目前,弟弟在彭亨州謀生;而我在同鄉的介紹下,暫時在宗教學校擔任老師,而這也是我在家鄉的職業。

在馬來西亞生活好不好?我只能說,至少比家鄉安全。如果沒有犯錯,就算見到執法人員也不必過於擔心,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被捕而已,至少還能保住性命!

在家鄉,我們的身分不被認同,社會還會覺得我們是犯人。可是,我還是想念家鄉!自由分很多種,我在這�堣]有自由、不用擔心生命安全,但是空氣的味道就是跟緬甸不一樣。馬來西亞很好,但家鄉永遠是最好的。

我跟大家一樣都有夢想,很希望羅興亞人的身分總有一天可以獲得解決、可以回家。當然,我更希望下一代羅興亞人有受教育的機會,可以培養出領導能力、為族群發聲。

在馬來西亞,我認識了太太。她是大馬人,我也當上爸爸了。比起很多同鄉,已經算是很幸運了;至少,我的孩子可以申請成為大馬人,身分、國籍都獲得承認。

即便如此,我還是期待可以回到自己的國家。屆時,太太可以跟我回家鄉生活;想念家人的時候,她可以隨時回到馬來西亞。這樣的未來,不是很美好嗎?

多元學習 上網還是上癮?
撰文•李秋月 插畫•鍾庭嘉
問:現在有許多不錯的線上課程、教育遊戲與知識型網紅分享,該讓孩子收看嗎?如果他上癮怎麼辦?

答:這是一個多元學習的年代,學習的方式不再囿於書本,教育部更有願景:「班班有網路,生生有平板。」善用數位科技,增進在家與在校的學習勢必成為未來趨勢!但是,這麼多的學習方式,家長難免迷惑:孩子會不會網路上癮?線上學習對孩子真的有幫助嗎?

為了避免無謂的困擾,家長可以試著做以下幾點:

篩選課程內容

這一代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充滿網路、3C產品的世界,父母與其擔心、禁止,不如引導孩子善用科技。

首先要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建構好了。兒童的注意力時間,五到七歲約十分鐘,七到十歲約二十分鐘,隨著年齡增長,十二歲以上可達三十分鐘。可以看孩子寫作業時是否能專心坐著,集中精神一段時間?否則當他習慣3C的高強度影音刺激後,要再回到靜態的文字閱讀,得花更多的心力。

其次,一定要幫忙孩子篩選優質的學習平臺。目前有許多網路學習平臺,完備的平臺會分為:國小學程、國中學程、高中學程以及線上遊戲學習等等,家長可以進入口碑較好的教育網站,了解課程規畫是否適合家中的孩子。

全程用心陪伴

當孩子將平板電腦帶回家寫作業或線上學習時,家庭學習的氛圍與家長的參與度,會與孩子的學習成效成正比。

篩選完學習課程,不是就將孩子丟給電腦、手機,而是陪孩子養成該動則動、該靜則靜的好習慣。親子間可以一起設計課程——體育時間,跟著影片運動;聽有聲書、分享心得;玩線上遊戲、畫畫……但家長要上班,或是隔代教養,如何全程用心陪伴孩子?建議從晚上或例假日開始,親子一起上線;阿公阿嬤不會使用電腦,請老師、叔叔阿姨幫忙規畫課程,阿公阿嬤也可在旁邊陪伴。

養成自律性

當孩子動靜皆宜時,就是養成自律性了。

自律性的養成並不容易,然而,這是容易上癮與否的關鍵。以前我用鬧鐘設定時間,該下線沒下線就取消一週玩電腦遊戲的福利,孩子在這樣的約束下,學會遵守約定;現在則有非常人性化的路由器,可以封鎖惡意網站、使用兒童安全預設、排定時間限制、內容過濾……讓家長可以確保孩子探索網路的安全,幫助孩子培養負責任的行為,養成自律性。

學習是一輩子的課題,在數位化的現代,知識的取得已不是困難的事,重點在於家長能否隨時察覺孩子的身心健康狀況?網路交友的情況如何?學習是否保持熱情?

有一個家庭在每年的歲末年終,會一起設計「數位電子祝福卡」,全家人表決、選擇需要幾種類型的卡片,要寄給哪些人。當卡片送出後,總會收到許多人的讚美與回饋,點燃孩子心中的幸福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善用科技,它將成為學習的利器!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66期

你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有個理論,能幫助我們回答第二個問題:我要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與家人的關係,是恆久幸福的泉源?要回答這個問題,請想想我們是如何界定和執行策略的。哈佛商學院每年從全世界挑出最優秀的九百名學生,其中極多數的人從未仔細思考人生目標,這真是令人訝異。

老外說 Well and good,不是「好上加好」,而是…
Paul和外籍老闆討論明年的行銷預算。老闆看了之後,說It's all well and good…Paul心裡樂了一下,以為老闆說「好上加好」,沒想到老闆繼續說:… but we have to look at the situation in the long term. 來看看怎麼會這樣?來看看各種不同的good。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