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強指數」未登台前,多年來,大陸經濟流行的是「豬肉經濟學」,是以生豬和豬肉價格的漲跌,來判斷經濟的起落,來推展宏觀調控。「豬肉經濟學」相當有道理,是因一頭連著鄉下的農民和農業,一頭連著城裡的市民和市場,演繹出經濟的變局。比如說,糧價的起伏,會影響生豬的飼養,糧貴了豬農減養,出欄的豬少了,豬肉反而要漲價。反過來城裡人開始節衣縮食供樓,減少吃肉,豬肉又可能要跌價。
最近有人提出來,「豬肉經濟學」有嚴重的歧視和偏見成分,也不夠實際;這是因豬肉的生產者,是大陸最弱勢的群體農民,最好欺負,不管是通脹通縮,責任都可以推過去。而且豬肉在大陸經濟中的指標意義,也沒那麼濃烈了,比如說城裡人不講究吃肉了。
「豬肉經濟學」如果不生效,應該以何為指標?有人建議是房價,有人認為是油價,因為房價只是城市的問題,跟農村關係不大;而油價即燃油價格,與城鄉生活和整體經濟,都有密切關連。至於油價為何不被拿來像豬肉價那樣研究,是因為油價的後面,站著中國最強大的壟斷利益集團。
燃油在今天的大陸經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主導著大陸的經濟,還支配著大陸的政治,連國家主席,都要推動「石油外交」。
具體到經濟領域來說,大陸已開始進入「汽車社會」、成為「輪上國家」。一方面城裡民眾生活更加依賴汽車,對燃油價格敏感,一方面農業生產,諸多環節都用著燃油,更不用說越來越重要的物流。
今年上半年,大陸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均值2.4%,其中6月升到2.7%,預計下半年物價上漲壓力只增不減。目前普遍看法是通脹未成威脅,但李克強因何要把物價定成宏觀調控中要盯住而不能突破的上限,就是為防範通貨膨脹的爆發。而下階段大陸經濟,還真有通膨的危險。
說大陸有通膨的危險,人們直接會想到房價。大陸的房價只漲不跌,不僅拉動城市房的租金,也間接推動蔬菜、食品和相關服務價格上漲,更厲害的可能還是油價。
目前世界原油價格連續上漲,大陸的石油壟斷集團,絕不放過機會漲價,將大陸經濟中相當關鍵的生產運輸成本幅度拉升,由之又推動連鎖反應,整體物價被推高。
這已經不算是預測、判斷,而在大陸成為現實。上周末,大陸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按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上調汽油、柴油零售價格。
這次調價被認為是大陸成品油價格新機制下,最大的一次漲幅,對物價將有重要影響。調價中汽、柴油漲幅均值3.71%,將直接推高CPI指數0.0074。在今天的機制下,成品油調價開始常態化,但漲多跌少,可能對CPI指數造成疊加或沖抵影響。
也有人認為,大陸經濟下半年還有下沉之勢,怎麼可能有通膨呢?這容易理解,大陸經濟有「中國特色」,有諸多經濟學課本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現在的CPI與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呈現著背離現象,就是一例。
大家看到的是,大陸經濟成長指標,沒看到的是,地方首腦紛紛往北京城跑,包括省長們到財政部要錢,到國企大集團要項目。經濟熱浪,隨時再起,通膨通縮,都可能說來就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