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而出對樹而言絕對是一種用生命對抗壓力的變形,同時也是生之必然……冬天來了,樹木禁不起風吹,開始掉葉子。發現時間秘密的似乎不僅僅是樹木,一則網路新聞如同一片翻飛的落葉,吸引了我的目光。
死亡在他詩裡千百次演練
「我來時很好,去時也很好。」90後深圳打工詩人許立志墜樓身亡,留下遺作〈我彌留之際〉。
深圳晚報以極大篇幅報導了這位年僅二十四歲的年輕詩人的生平。
許立志二十歲就遠離家鄉,隻身在深圳富士康開始車間流水線的生活,流水線的枯燥,以及想在城市扎根下來的念頭讓他身心疲憊不堪。孤獨無處可述,他的文字陸續在《富士康人》上發表,但他的詩從不拿給父母看,因為「那是很痛的東西,不希望他們看到」。
「必須不停地為生活奔波,很難走得更遠」,這是許立志對「生」產生絕望的主因。
在生存壓力下奔跑的詩人,因其敏感所以內心較之常人脆弱許多,長期忍耐而產生的死念,令每個生存的當下過得無比艱難。
新聞報導的最後一段這樣寫著:「許立志的詩冷峻嚴肅,直面慘澹的人生。從他的詩歌中,可以發現他的生命軌跡,死亡的氣息愈來愈濃厚──死亡在他的詩裡已千百次演練,最終只是輕身一躍。」
關愛與善待是得以存活的關鍵
「他們都說/我是個話很少的孩子/對此我並不否認/實際上/我說與不說/都會跟這個社會/發生衝突」,許立志在他的詩作〈衝突〉中向世人揭示存活與理想之間的嚴重衝突所導致的身心扭曲、變形。這是一個非常無力的狀態,如果無法在內在接近並成為這個人,那麼旁人是無法真正理解因壓力導致的扭曲、變形之疼痛的。
但凡人都有存活的壓力,都有被現實淹沒的理想。同樣的,年輕時的我也曾有過這樣極欲與世界切割、悖逆的慾念,那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所必須要承受的苦痛,唯有一次一次地經歷了,突破了,人才能跟樹一樣,就算種子曾經埋在巨石下,有朝一日也能發芽。
關於生存,我想樹比人擁有更多、更大的勇氣。它們隨四季發芽、落葉、枯枝,即便被砍了、伐了,仍成為紙張、書頁,桌椅、木筷,一元復始,生生不息。
而我在成長過程中看到的、親身經歷的以及回憶中留存的,除了成長之痛外,感受更多親人、友人甚或旁人,長期或偶然的關愛與善待,這才是讓人得以存活下來的關鍵所在。
●變形節的由來
萬物生成自然有它的法則可依循,無論樹,或是人,都必須經歷成長之痛。一棵樹,栽種的季節是否合適,孕育種子的泥土是否豐沃,水分、光照是否充足……這些外在條件對樹的成長來說興許很重要,但並不是符合以上條件才會發芽,破土而出對樹而言絕對是一種用生命對抗壓力的變形,同時也是生之必然。
生存對人來說大不易。天地並不因人類生存的願望而改變運行,人類的慾望太旺盛,除了生存還要更多,因而必須要自我強健心志,生命力才能如樹般強韌。
●變形節怎麼過
十一月,初冬已至,窗外陽光平淡,但仍有暖意穿窗而過。投影在房屋、壁廊間以及人身上的樹影隨著風搖晃,一片兩片葉子飄落於地。生死在漫漫時光中似乎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存在,拚盡全力生長過了,所以隨處都可自在停留。這一日, 11月25日(耶誕節前一個月),世界因生之變形而美好,即便嚴冬將至,只要做到善待自己與身邊人,春日來時,枯枝依舊會發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