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24期】 2016.04.28每週四出刊 | |
|
|
 | 被退學的台大肄業生 擠進亞洲30強 | 作者:陳虹瑾 攝影:陳之俊 | 《富比世》亞洲版30位30歲以下創業家名單,28歲的林大涵是三名入選的台灣人之一,他的求學過程不順遂,但人生旅程卻無比精采。 | | 演講廳外,有個影子杵在那兒,動也不動。他的襯衫袖子整齊捲到臂上,牛仔褲下緣磨出鬚鬚,拎著沉甸甸的大背包。任何人路過,都會以為那個直挺挺的背影,是個不小心遲到的好學生。 那是一座僅能容納超過百人的演講廳,聽眾全是台大生。主持人唱名,他在掌聲中走上台。 「反正我台大也沒念畢業,」這是他的開場白。 就在一個月前,《富比世》(Forbes)發布第一份亞洲版30位30歲以下創業家《30 Under 30 Asia》名單,他是三名入選的台灣人之一。 林大涵是群眾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的創辦人兼執行長,光是去年,成軍第一年,就輔導台灣新創團隊募得新台幣3.3億,占全年度台灣群募總額60%,集資成功率高達90%。 這天,他的演講主題是「區塊鏈、群眾募資與P2P網路借貸」。當日行程照常滿檔,上午應邀前往富邦Fintech辦公室、芙彤園生機農田文創,再受邀參與討論建築大師王大閎自宅重建事宜。晚間的演說結束,開車飛奔回公司開會。 他通常在凌晨才到家,腦袋中的「多核CPU」還在運算。夜裡,他常一邊打電動、一邊思考日間未完成的募資案,不時喃喃問著睡眼惺忪的未婚妻劉值言,「這樣做能真正鼓勵到他(同事)嗎?」「我該怎樣做得更好?」 他最怕聽到…… 「你那麼聰明,一定可以!」 好學生的人生大多這樣的,理所當然地考上明星高中、明星大學,再拿個名校碩士、博士。幾紙鑲金包銀的畢業證書,是擠進頂尖企業窄門的基本款。 把這些邏輯套用在林大涵身上,只說對了一半:「入學」的那一半。 「親戚都叫他小天才,」林大涵的母親鄭惠美回憶。國中畢業後,他隨著時任師大衛教系教授的鄭惠美前往日本進修,在日本念了一年高中。 高一剛入學的他,日文不識幾個,期中考化學、數學科卻考了個全學年第一,嚇傻老師;鄭惠美還沒適應日文環境,林大涵已透過自學日文的基礎,替她翻譯同桌教授的問題。 「你那麼聰明,一定可以的,」這話,林大涵從小聽到膩。小考前聽過,升學考試前聽過,蹲重考班時,也聽過。但,現實生活中,今年28歲的他,已累計「考」砸過幾次人生。 師大附中畢業的林大涵,沒有花太多力氣就考上政大民族系。大學時期,他缺課缺得凶,卻活躍於社團和棒球隊,是政大卡片遊戲研究社的創社元老。 劉值言和林大涵相識於社團。她回憶,當年辦賽事缺錢,林大涵帶著社員前往販售遊戲卡片的店家,挨家挨戶募來1萬多元。這成了他生命裡「群募」來的第一桶金。 社團以外,他大部分時間花在打棒球、打電動。覺得不太對勁的爸媽,委婉問他有去上課嗎,他答:「有!」問他功課有問題嗎,他則說:「沒有!」 林大涵永遠忘不了,退學通知寄到家裡那天,「攔截失敗」的局面。當他以為矇混過關,躡手躡腳回房,赫然看見房門上貼著退學通知單;同場加映的是一封萬言書,字字句句道盡失望,文末由雙親署名。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