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液化並不是新話題,也不是某些地區特有的現象,早在多年前美國舊金山大地震,到近期的日本311大地震、紐西蘭基督城地震,都因強震而引發土壤液化災害。而美、日等國家更對此積極研擬對策,針對不同的地質特性開發土質補強的特殊工法。
像是美國的「深層攪拌工法」是將土壤注入硬化材料,為建築物形成足夠的支撐力;日本則是將鐵板植入土壤地質作為阻隔補強,再裝設排水管幫助降低地下水位,以達到改善土質的目的。此外,日本政府很早便公開地震災害潛勢資訊給一般大眾查閱,在實質的地質改善策略之外,更著重於民眾自救的預防措施。
資訊公開透明化 居住安全有保障
1999年的921大地震,除了造成嚴重的傷亡,同時也是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土壤液化案例,影響範圍遍及台中、南投、彰化、雲林等地,成千上萬的建築因土壤液化影響,輕則受損、重則倒塌,台中港更因土壤液化導致出現大量的圓錐形噴砂孔,嚴重影響生命安全與民生經濟。
台北市過往雖然沒有因土壤液化導致嚴重災情,但土壤液化的風險仍然存在,不可不防。日前,由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的「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正式上線,不過調查比例為兩萬五千分之一,有一定的誤差值,無法進行細部地方區域詳查。為此,台北市政府特別投入278萬元經費,製作精度為五千分之一比例的潛勢圖,預計於今年8月底上線。
在這次公布的查詢系統中,共區分為3種潛勢區域,包括高潛勢(紅色:無立即危害,可進行初步自主檢查)、中潛勢(黃色:短期內沒有太多的風險顧慮),以及低潛勢(綠色:土壤液化的機率極低)。民眾在查詢之後,無論居住在哪種潛勢區,皆無須驚慌,可依照下表的指示進行逐步的解決方案。
曾有民眾質疑,相關資訊公開後,可能會造成高風險土壤液化地區的房價衝擊,或是引發民眾過度恐慌,台北市工務局土木建築科科長張凱堯認為,每一位民眾都應該對於自己所居住的環境,有完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才能夠在意外災害發生前,做好萬全的預防與應變準備工作,也才符合民眾「知」的權利,所以資訊越是公開透明,對於居住安全才越有保障。尤其土壤液化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一旦發現建物有抗土壤液化強度不足的問題,只要採取適當的補強措施,就能大幅降低液化風險。
地質改良和基礎加固 克服土壤液化
台灣位處地震帶上,又有許多沖積層較厚且年輕的平原或盆地,越是年輕的沖積層,表示土質就越鬆軟,使得台灣各地容易產生土壤液化的現象。土壤液化問題看似恐怖,但並非不治之症,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洪啟德表示,只要利用工程技術從「土質改良」與「基礎加固」這兩大面向來增加土壤的緊密程度,便能達到預防與解決土壤液化的問題。
然而,不同的地質狀況與住宅環境,所適合的技術工法並不相同,必須透過專業的土木技師鑑定後,施以正確的工法進行改善。此外,土壤液化並不會是單一住宅的問題,而是區域性的,所以一般民眾除了先行透過簡易的自主檢查之外,若仍有安全疑慮,可以直接向各地政府諮詢更進一步的預防資訊。
除了「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之外,台北市政府還特別設立「土壤液化工作站」(於市府大樓1樓建管處建照科櫃台),安排大地工程技師駐點,提供民眾專業諮詢,有任何相關疑問,都能撥打服務專線(02-2725-8221)尋求協助。
在後續配套措施方面,北市府提出老屋健檢全額補助計畫,凡是在民國88年12月31日前取得建築執照的3層樓以上房屋,包括建物所有權人、公寓大廈管理負責人、管委會等都可提出申請,同時建管處會加強新建物的監查,確保建商確實遵守建築物耐震設計相關規範。建物經過詳細評估後,若有需要進一步施行耐震補強,對此,北市府也正積極研擬建物改善,以及相關補助措施。
加強防災觀念 自救勝於公援
我國位處地震帶,加上近年來極端氣候加劇,地震和各種天災頻頻發生,土壤液化的問題必須加以重視,透過預防的概念,來降低災害發生的風險。因此除了關心政府會有哪些作為之外,民眾也應該提升自我防災意識,學習在災難發生的第一時間,該如何正確應變,才不會因為不知所措而錯失逃生機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與遺憾。
張凱堯不忘呼籲,都市防災應由政府和民間共同攜手努力,像是地震頻繁的日本,防災訓練的積極態度,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鏡,每年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災日」,到了這一天,日本人民和企業都會配合政府,進行大規模的防災演練,防災成果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展露無遺,當時有超過7成以上的救援,是在政府單位抵達前就已完成,使傷害程度大幅降低。
借鏡日本的防災經驗,未來,台北市政府將積極配合中央政策,爭取成為都市防災示範區,建立一套完善的災害模擬以及防災空間規劃機制,有效達成災害風險管控目標。
土壤液化各潛勢區域建築的建議處理方式
潛勢分類 處理方式與步驟
低潛勢(綠) ◎發生土壤液化的機率極低,請不用擔心。
◎若想更深入了解土壤液化現象,可至內政部營建署土壤液化防治專區查詢。
中潛勢(黃) ◎短期內沒有太多的風險顧慮。
◎可依照「自主檢查表」(參見右頁)進行初步自我檢視,只要建築物符合表列任一種狀況,則不需要太擔心。
高潛勢(紅) ◎只要不發生大地震,不會有立即的危害。
◎可依照「自主檢查表」(參見右頁)進行初步自我檢視,只要建築物符合表列任一種狀況,則不需要太擔心。
◎若無法確認或有任何疑問,可洽詢當地政府土壤液化工作站的專業大地技師。
◎中央與各地方政府已針對高潛勢區,規劃「土壤液化改善示範計畫」,進一步協助您改善與避免土壤液化造成建築物危害,該計畫完成後,可向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洽詢。
土壤液化Q&A資料查詢
1分鐘完成建築物簡易自主檢查
只要建築物符合下列其中一項,就表示建築物可能發生土壤液化災害的風險率極低。
◎民國88年12月29日修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與解說」後所設計建造的建物
◎建築物具有地下3層以上的地下室
◎建築物基礎型式採用樁基礎
◎建築物基礎為「筏式基礎」或「版基礎」,樓高不超過3樓
◎建築物基礎坐落於非液化地層,如黏土層、卵礫石層、岩盤等
註解
•後3項資訊一般民眾不易得知,可經由當地政府建管處查詢發行使用執照時的竣工圖。
•「筏式基礎」就是將地基的柱子相結合,當地震時房屋就會像木筏一樣搖擺晃動,以緩衝建築體的拉扯力量。「版基礎」是在每根柱子下方都加裝一塊獨立板,用來增加各柱腳的穩定性。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五月號580期】。
手機、平板請下載
【《台北畫刊App》iOS版】。
【《台北畫刊App》Android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