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風、水、氣、大平台」戰略部署再生能源的森崴能源,除了再生能源建置量與發電量的傲人數字外,面對能源轉型承先啟後,如何用行動將再生能源與永續結合,核心價值又是什麼?
上個月,甫奪下《遠見》CSR暨ESG獎綜合績效類電子科技業首獎的電子代工龍頭鴻海,也宣布今年將採購236萬度綠電,並逐年增加採購量,預計到了2030年時,累積採購7000萬度綠電,要實現「辦公室據點」100%淨零排放目標。
獲得鴻海青睞的,正是國內唯一一家再生能源業務涵蓋光電、風電、水力、燃氣、儲能、綠電交易及EPC(統包工程)的森崴能源,甚至在碳匯(又名碳吸儲庫或吸儲庫,是能無限期累積及儲存碳化合物的天然或人工「倉庫」)的部署也已經啟動。
「屋頂種電,屋下種田」的農電共生模式,在國外已有多年成功經驗,也是我國光電發展配套推行的重點。開陽集團推動農電共生多年,規劃一次解決綠能發電、農地永續利用、青農就業的三大問題。
台灣近幾年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因此成長快速,其中,有不少太陽能電光電場是建在農業用地上。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15年,開始推動農電共生時,光電的裝置容量僅884MW(千瓩),截至今年3月,裝置容量已達8045MW,成長超過九倍。
為此,台灣光電業者早已向義大利、日本等,在農電共生有多年發展經驗的國家取經,要透過「一地兩用」,以實際行動擺脫「真種電、假種田」的爭議,讓光電發展與農業並行不悖。
過去,離岸風機葉片是歐美大廠的獨占生意,但今年台灣打破僵局,宣告成功國產第一支離岸風機葉片。幕後功臣來自台中葉片廠「天力離岸」,究竟天力如何打破障礙?更宣告要讓亞洲對手三年也追不上?
驅車駛入台中商港管制區,沿途除了台灣海峽波光粼粼,更搶眼的,莫過於路邊一落落重達數十噸、龐然巨物般的風機零組件。這裡,堪稱台灣含金量最高,也最密集的離岸風電產業聚落。
距離台中港106號碼頭不遠處,一座身形狹長、占地21公頃的神祕工廠映入眼簾,裡頭藏著亞洲唯一離岸風機葉片廠「天力離岸」的祕密,今年台灣第一支國產葉片就在此悄然誕生。
遠見X德國紅點 訂閱優惠
訂《遠見》紙本一年12期享《遠見行動誌》12個月效期 贈Knirps德國紅點6卡豪華型名片夾(十字紋藍) 方案價 2280 元
訂《遠見》紙本一年12期即享《遠見行動誌》12個月效期 贈《膠囊型摩托羅拉無線藍芽耳機》 方案價 2280 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