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意識、無名英雄與反烏托邦:葡語文豪薩拉馬戈的文學世界 【閱讀重點】 1. 薩拉馬戈 (José Saramago) 是葡語文學界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 葡國 2022 舉辦薩拉馬戈百年冥誕回顧展,傳承他的文學之美和獨到思想。 3. 「如果人都不會死,那將是一個災難」薩拉馬戈的反烏托邦小說反思人類危機。 葡語文學國度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1998 年葡萄牙的薩拉馬戈 (José Saramago, 1922-2010) 今年適逢百年冥誕,這位在年近花甲之年才開始將創作視為一生職志的作家,又在七十六之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打破百年來無葡語作家的空白,不僅是大器晚成,更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的作品質量和主題多元,寫作技巧與時並進推陳出新,在現實中形構意識形態,在奇幻中反烏托邦,形塑他獨特的書寫風格。 薩拉馬戈 (José Saramago) 於2008年。(圖片來源:Wiki) 十一月十六日是他的冥誕,雖然還有段時間,然百年紀念活動早從去年開始,今年三月正式密集啟動,薩拉馬戈基金會分別在他的故鄉—葡萄牙的亞辛哈卡市 (Azinhaga) 和長久定居的加納利群島的藍沙洛德島 (Lanzarote),同步舉行多項紀念活動,而基金會希望達到什麼目標呢? 「西、葡跟歐洲不一樣」回顧展傳承薩拉馬戈思想 首先,當然是薩拉馬戈的傳記生平與創作歷程回顧展,藉著百年冥誕話說從頭,回溯他峰迴路轉的文學路徑:透過展覽,刻畫這位共產黨員的無神論信仰、他呼籲伊比利半島 (西葡大陸) 與歐洲分裂論的意識,解密拉美文學魔幻現實的根源,勾勒葡語文學史經緯脈絡,正心誠意透過作品向女性致敬,以及給有志從事文學志業的年輕人一個惕勵的榜樣:在乎志趣與毅力,不在乎年齡的思維與作為。 其次,從閱讀著手,尋找舊雨新知,連結斷裂的世代交替,新時代復古心:作家寫作,若無讀者,難以碰撞激盪出更多的靈感和反思的議題,因此,在得獎將近四分之一世紀以後,基金會希望在年輕世代的閱讀視野裡,不因缺席過往的時代而對歷史全然無知。 第三,出版書市的多元發展,希望將深奧的小說也能以視覺的多彩圖繪和簡潔文字呈現,變成可親的兒童讀物。同時,拓展海外多國外語的重譯與出版,迎迓書市的現代性與多角化經營,再循序漸進,引導讀者閱讀最完整的原著。 第四點則是延續與再造文學創作的活力與資源,與學術界深化交流。百年紀念這一年,每個月由不同學術機構舉辦知性交流活動。薩拉馬戈生前熱切回應國內外學界邀訪演講,基金會希望學界擔任推手的力量,研究推廣薩拉馬戈的作品,讓他的思想與書寫得以綿延深耕,傳遞給新的健筆。 「當你無話可說的時候,沈默是最好的表達」 八十八載的人生歲月,薩拉馬戈在最後三十年筆力全發。一九八O年以前,雖曾有創作的意圖,零星幾本散文和詩,卻一直沒有寫出滿意的作品,他說:「當你無話可說的時候,沈默是最好的表達」,因此一隔二十年沒有任何文學的跫音,然而截至去世前,總共寫作十四本小說,其他文類不勝枚舉,詩、散文、遊記、戲劇、短論、日記,回憶錄…等等近七十部,看來跟尤薩 (Mario Vargas Llosa,2010 年秘魯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的多元可相提並論。 在多元文類開枝散葉的寫作歷程裡,仍可梳理出薩拉馬戈的幾點中心思想:「無名論」— 名是利益的孿生雙胞,名是身分認同,名是「明」(一說是「月光照窗」之意),名是「做事的依據」,然而,薩拉馬戈否定「名」的思維反而接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觀念,換言之,另一層次的意涵是向所有歷史上的「無名」人物致敬。因此,在這些小說中,「名」成為薩拉馬戈關照的主題。質言之,名為虛假,「無名」才是力量的根源: 《盲目》 (Ensaio sobre a Cegueira):所有的明眼人莫名感染盲症。 《所有的名字》(Todos os Nomes):戶政事務所的從業人員在所有的名字中找尋無名女子。 《復明》(《復明症漫記》Ensaio sobre a Lucidez):選舉中無記名投票 85% 的空白廢票。 《大象所羅門的維也納之旅》(A Viagem do Elefante):掌握權力者任意命名與改名。 薩拉馬戈的小說《盲目》 (Ensaio sobre a Cegueira) 2008年改編為電影 Blindness (台灣片名:盲流感)。 (圖片來源:Wikiwand) 「人類不死將成另類瘟疫」薩拉馬戈筆下的反烏托邦世界 「反烏托邦」也是薩拉馬戈創作的核心意識,從《盲目》(1995)、《所有的名字》(1997)、《洞穴》(2000)、《複製人》(2002)、《復明》(2004)、《暫停死亡》(2005),這六部小說都在思考一個形而上、未來想像的「反烏托邦」世界;反思人類將面臨尊嚴、理性危機、身分認同錯亂、消費市場宰制、民主退化、不同類型的生死威脅,以及善的天性淪喪的負面未來: 《石筏》(A Jangada de Pedra) :敘述伊比利半島自歐陸斷裂,如木筏輕浮水面,自由飄向南方,介於拉丁美洲和非洲之間。 《洞穴》(A Caverna) :探討資本主義壟斷傳統工藝的市場經濟。 《複製人》(O Homem Duplicado):故事的主角在電影中看到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另一個人」。 《暫停死亡》 (As Intermitências da Morte):所有的人都不會死,以至於人滿為患,「不朽」變成另類的瘟疫,人類的災難。 薩拉馬戈寫作的年代,已是奇幻文學和魔幻寫實登峰造極的鼎盛後期,一如華文世界才開始擬仿效法的時期,薩拉馬戈認為波赫士的葡萄牙血統 (波赫士父親的先祖有葡萄牙血統),自然也是一部分的葡語文學與傳承,因此,可以從他的寫作找尋到波赫士的影響和諸多痕跡。至於拉丁美洲的魔幻寫實,在肯定其璀璨發皇之時,他也呼籲評論家、讀者與創作者回歸本源,深思咀嚼希臘羅馬神話的精髓。 薩拉馬戈所有的作品都帶有寓言 (預言) 和奇幻的色彩,讓嚴肅的議題中,隱藏引人入勝的拼圖與謎猜況味,也因此,百年冥誕的今日,全球書市預期將掀起一股「再」見薩拉馬戈的風潮。 史嘉琳《英語思維50講》每個人的英語基本功,看課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