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出版的靈活,讓有意出書的人繞過出版社的繁瑣手續,坐在家裡自己出書,「個人出版」(Self-publishing)由是而生,而且如雨後春筍快速發展。最簡單省錢的辦法是出版電子書,在網路出售、或免費讓親友下載,遇到有人需要紙本書,再找人轉檔印刷。不必經過傳統出版社的審核與編輯,也不必把一堆印好的書放在家裡,只要有材料又能寫的的人,都能當作家。如果說社群網路激發了許多人動筆的念頭,那個人出版更激勵了有志寫作的人,五年來的發展,個人出版已經在出版業佔有一席之地。 今年四月 Barnes&Noble 公佈了個人出版的數據。NOOK 電子書的製作平台 PutIT,每季持續吸引了 20% 的獨立作家;NOOK 書店每季持續增加 24% 的個人出版電子書;讀者對獨立作家的興趣,戲劇化的增加,NOOK 個人出版電子書銷售量每月成長 30%。總的來說,25% 的 NOOK 電子書銷售量(非金額)來自個人出版。 Kobo 閱讀器雖然在美國市場僅占個位數,在加拿大卻占了市場的半數,Kobo 因為價廉,得以銷售歐亞澳紐各國。執行長? Mike Serbinis 最近透露,從他們個人出版製作平台 Writing Life 的電子書,在一些國家已經與大出版社的銷售量打平,在另外一個國家,在特定的書類上,Writing Life 電子書的銷售已經擊敗了那個國家最大的出版社。 亞馬遜無疑是美國最大的電子書市場,估計占 60-65%,主要的對手是蘋果與 Barnes&Noble,其餘像 Google、Sony、Kobo 等合起來約占 5%,但其中有多少是個人出版的?沒有多少資料可循,亞馬遜素來口風很緊。Kindle 書店不僅出售電子書,還包括報紙、雜誌、網誌的訂閱,所以不能從其排名找出個人出版的數量,不過還是有行家從各種資料的蛛絲馬跡, 估算出個人出版占暢銷書的比例,約為 30%。如果轉換到全美國的市場,個人出版的電子書約占全美電子書市場的 25%。 六月初在英國舉行的 Writing in a Digital Age 研討會上,Bowker 市場研究機構發表了英國個人出版的數據,在 2012 年裡,個人出版的電子書,在犯罪、科幻、愛情、幽默四大書類,占了總電子書銷售的 20%。雖然個人出版在英國僅占 2% 的圖書市場,這四大書類的電子書卻占了 12%,迫使一些紙本書下架。讀者購買個人出版電子書的主因,是因為價格便宜,其餘電子書的選購則依作 者、題目、價格的優先順序。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英國的婦女對個人出版電子書的偏好,尤其是對自己動手 DIY 的電子書感興趣,購買率高達 68%,對個人出版電子書整體來說,婦女的購買率也高達 58%。另外購買個人出版電子書的人是愛讀書的人,有 61% 每天讀書,其餘的購書人只有 37% 每天閱讀。 個人出版給大家開了方便之門,但在文學上的價值,顯然出現不同的看法。以政經題材為主的 Profile Books 出版社總監 Andrew Franklin,就批評個人出版是垃圾,對世界沒有一點幫助,這麼多靜悄悄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書,都讓人失望。這好比中樂透只有幾億分之一的機會,個人出版的作者們都想著自己變成出版樂透的贏家。 他說,當他知道可以買賣臉書的「朋友」與「讚」的時候,他非常吃驚,從這裡就可以斷言個人出版是一個「腐敗世界」。他強調傳統的出版社是看門人,專業的出版流程,絕對會讓讀者與作者體驗到真實的價值。 大家都能當作家,正好與大家都能當記者的「全民新聞」類似,記者人數有限,廣大群眾人數眾多,遇到事故做簡單報導傳給媒體,由媒體發佈,與媒體自己的記者互補。但媒體試用以後,漸漸發現品質問題,全民記者的報導不論是無意或有意,難免偏頗,最後還是需要專業求證,才能發佈。所以要發揮全民新聞的正面價值,媒體需要更多的心力,小心謹慎的運用。 三十五歲的美國青少年類書作家 John Green, 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社群網路達人( 150 萬 Twitter Follower、100 萬 Youtube 訂閱人),說他不會讓他的書在沒有不厭其煩的與編輯、與代理人合作之前出版。他在最近一個演講會上感性的說,作 者需要編輯,我們需要出版社、需要書店,我們需要拆穿一本書是一個人坐在家裡就能創作的謊言,因為美國文學的品質與呼吸空間正受到威脅 有一句戲言說坐在家裡是作家(坐家),現在能成為真的作家了。數位技術的一刀兩面越來越明顯,個人出版不過是一個例子。你被刀切到了哪一面? (本文同步刊登:數位出版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