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唐伯虎形象/圖片來源:網路
唐寅於明孝宗弘治十一年(西元一四九八年)鄉試中考取第一。他的文章讓主考官梁儲十分看重,回朝推薦給學士程敏政看,程敏政也對他的才華讚嘆不已,推為難得的佳品。
不久,程敏政任會試總考官,他的家僮為人收買,偷取了試題,被人告發,程敏政被彈劾,唐寅無端被屈,也被除名下獄。
此事過後,唐寅變得憤世嫉俗起來,他對友人文徵明說:「世事昏暗,志士難伸,考取功名又有什麼用呢?人情險惡,我誓不與俗人交接了。」
文徵明聰慧異常,他對唐寅說:「你有此見識,也不枉下獄一場。官場混濁,哪有山林快樂逍遙?我們研習技藝,可慰平生啊。」
此後,唐寅和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等人相互切磋,名聲日益顯揚。唐寅名氣日漲,慕名而來聘請他的人絡繹不絕。其中,寧王朱宸濠的使者來頭最大,也顯得誠意十足,使者對唐寅說:「寧王貴為王爺,卻以結交天下士子為榮。他禮遇天下才子眾多,只為了結交好友、清談助興。寧王早慕先生大才,本欲親來迎接,只因政務繁忙,這才命小的前來,還請先生勿要推辭了。」
寧王朱宸濠久有野心,他為了篡位,所以平日裡極重偽裝,拉攏士人。唐寅不識其詐,一時頗受感動。唐寅把此事跟好友文徵明說了,文徵明僅是一笑說:「我也接到寧王的聘請,可我還是決定不去應召,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不待唐寅動問,文徵明自答說:「因為寧王是個小人啊。他惺惺作態,明裡招賢納士,暗裡卻是別有用心,加以利用。這樣的小人反覆無常,言而無信。若是投靠了他,當真是明珠暗投,不是很可惜嗎?」
唐寅搖頭不信,道:「道聽塗說之詞,焉能信之?我們讀書人雖然狂傲,卻也懂得禮尚往來之禮,寧王如今屈尊相邀,禮義俱備,我有一種知遇之感,不想讓他失望。」
文徵明對唐寅的見解極力反對,最後忠告他說:「你的弱點就是太感情用事,結果常常吃虧上當,怪得了誰呢?小人不可靠近,何況是一個身為寧王的小人?你對他並不瞭解,就這麼信他,這是不智啊。」
寧王請來唐寅,如獲至寶,對他十分優待,他將唐寅安置在一豪華的別館之中,每日宴請不斷,饋贈不絕。
半年過後,唐寅見寧王心懷異志,所為多是不法謀逆之事,知其日後必反,於是假裝瘋癲,欺騙寧王。一次寧王派人贈物給唐寅,唐寅赤身裸體出來相見,他大聲喝斥使者,把所贈之物也全部拋棄。使者回報寧王,寧王以為他已是無用之物,遂把他打發回蘇州。後來寧王謀反被殺,唐寅卻因及時脫身而免遭大禍。
〉〉〉在「止」與「不止」間,是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