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最早可追溯到隋代,由隋至唐而宋,考場鬧鬼的記載雖無法與明清相比,但也不能算少。 幫忙鬼 一個可以說是幫忙鬼,即以鬼的特殊身分為考生做些常人做不到的事。 唐人韋絢《劉賓客嘉話錄》就有這樣一個故事: 郭承嘏應舉,交試卷時誤把所寶愛的一冊法書交了上去,試卷卻留在考籃中。他急得在貢院門口打轉,旁邊一個老吏問清緣由,說可以幫忙換回,但請以三萬錢為酬。當天事情即辦成,郭承嘏前往老吏家送錢時,才發現貧窮的主人已死三日,正因缺錢無法下葬呢! 這種類型的故事在後世並未絕跡,然情節則漸漸惡劣。如南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七〈蔡十九郎〉所記,就不是簡單的換人考卷了,考生魯某出場之後,才想起所作辭賦忘押官韻,結果有一小吏為他盜出考卷,改後再原封送回。 這小吏多年前死於貢院,因念家貧,就藉著搗鬼貼補家用。既然要索酬,就是生意了,長期下去,就可能成為「季節性」的職業。但新死的鬼魂就能用搬運法的也實屬少見,而且既然連試卷都能盜出,則何事不可為呢? 幫閒鬼 第二種與幫忙鬼是相似而相反的,最為趨炎附勢,不妨叫作幫閒鬼。 《夷堅支乙》卷二〈邵武試院〉一條記: 淳熙十三年秋八月,福建邵武正在考試時,有一吏能見鬼物,只見一黑物從空而下,狀貌如鬼,攜當三大錢二十餘枚,遍歷諸試桌,時露喜色,便置一錢於案頭而去。二十餘錢放畢,又持杖繞廊擊打那些沒有得錢者,只見那些舉子或身仆,或筆墜,而他們卻毫無知覺。 此吏自念:「豈非得錢者預薦,而遭擊者當黜乎?」及至揭榜,果與所料相同,考中的全是「有錢人」。 與此相類,在明代則有鬼物進貢院插旗的故事,中舉者頭插紅旗,落榜者頭插白旗,雖然避了阿堵物(金錢)之嫌,卻讓人疑是倀鬼改行進了貢院(見閔文振《涉異志》)。 這種幫閒是不收費的,估計這些鬼物也不是上天所派,世間總有一類小人,見了得勢或將得勢的人,便不由自主地追著人家的屁股跑,其實也未必能得到什麼好處的。幫閒鬼即是此類,只是他能夠從考生的身上望見什麼陰陽盛衰之氣,為世間的小人所不能企及。 考生未動筆之前,中否已然前定,不論是人力還是天力,都很讓落選人氣短的。洪邁曾感慨道:「然則名場得失,當下筆作文之時,固有神物司之於冥冥之中,無待於考技工拙也!」有洋鬼子卡萊爾者,著文說中國的考試制度在選拔人才上最為高明,迥出諸國之上。 這話很讓我們不少學者頻頻徵引,自豪了些日子,但沒想到在南宋時就有人對考試選拔人才的功用表現了那麼大的失望,一切出於天意,竟與人才無關,雖然偏激了些,但洪氏父子兄弟世代顯宦,嫻知官場的潛規則,所說也不會全出於憤懣的。 無賴鬼 另有一種鬼,則頗有些類似反社會傾向的地痞無賴,自己未得好死,沒有本事去找冤家算帳,卻把一股邪氣洩到無辜舉子身上,此物可稱為無賴鬼。 宋人魯應龍《閒窗括異志》記: 嘉興貢院最早本為勘院,即審訊犯人之所,多有嚴刑鞫拷而死者。改為貢院之後,冤魂起來作祟,每舉近兩千人,居於西廊第三間的舉子常有為魅祟死的。 後來一監試官夢有人自稱貢院將軍,道:「我死於此地,今得為神。每舉子死於場屋者皆我輩為之。可立廟於西北隅,則免。」 於是乎官方居然就為這無賴鬼立了祠廟,士人來就試者,無不先期備下金錢,禱求陰庇。考生死於考場,而且接連發生,不止一二起,雖然初見於此,但料想起來也不是太稀罕的事。 把考場事故的起因推到鬼物身上,然後要求考生以禱祀求平安,政府官員果然智高常人一等。於是作祟的惡鬼反而成了貢院的保護神,正如市井中的地痞流氓或負責治安的差役,只要交上一筆保護費,就不會再上門騷擾一般。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