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知名服裝設計師?fifi茶酒沙龍的老闆?還是浪漫愛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國內知名服裝設計師-----溫慶珠,一個不該被明確風格定義的女子,有著波西米亞逐美而居的性格,從不因世事變遷而動搖她的信念。 80年代,那時還沒有吳季剛、古又文,台灣對時尚極度模糊,成衣業正在起步,想擺脫毫無流行感的衣著只能走訂製路線。1987年,溫慶珠首當其衝以Isabelle Wen為品牌,敲開台灣服裝設計的一扇大門,同期包含陳季敏等人,皆為如同荒漠般的台灣時尚工業注入新綠。正是這份對美學的堅持,成就溫慶珠20餘年在台灣服裝設計界屹立不搖的地位。 生活美學不只談美 猶記創業那年,全家移民美國,溫慶珠義無反顧留在台灣打拼個人事業,她從一個非本科系畢業的門外漢,憑著自己對美學的獨到眼光,從服裝設計師開始起步創立品牌,到跨足餐飲,一步步挑戰並實現自我。作為一個設計師,溫慶珠認為最幸運的是,將美學的認知透過一件衣服、一道料理,或居宅中的一個單品,以不同路徑散播。 「我想我只花了10分之1的時間在做Fashion design,大部份時間都在旅行、生活,做大家覺得不重要的事。」但溫慶珠認為,美學不能只談美,正如漂亮不能只談漂不漂亮,美學的背後是閱歷的累積,教育的養成。「我是一個不能被羈絆、約束的人,因此我的美感會跟隨我的心走。」而這所謂的美感,則來自從小家庭環境的培養。 出身大戶人家的溫慶珠,父親曾擔任警察局長,母親則出身湖南名門世家,從小溫慶珠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長年隨母親上藝廊看畫,望著習畫的母親對藝術的熱愛,也間接影響了她對藝術的觀點。不僅如此,母親還是她服裝設計的啟蒙,從小牽著她到旗袍店剪布料裁衣服,溫慶珠10幾歲便買了銀色裡子布學著做西裝褲, 只因「外面賣的衣服都不好看,索性自己做。」而這種無形中對美的敏銳感,成為她身體裡自然流動的血液,與生俱來,自成一格,也延續到她對居家佈局的美感設計。 風格林立 無法定義 家是每個人最私密自我的空間,每棟建物都不只是純粹的方矩空盒,而是由不同橋段組構而成的故事。這房子是溫慶珠多年前面對內在自我拉扯、逃亡時的防空洞,當初進駐時空無一物,只帶著兩件內衣、一台真空管音響以及鋼琴,便開始生活。 甫踏入溫慶珠的家,玄關是竹藤植栽所織構的微型花園,隨處可見是一盞紐約的燈,並列於法式圓椅旁,或一只義大利製的中國白瓷,巧妙挨在木雕邊,或清邁的油燈卻與古典鏡面相互呼應。 在風格林立的房子裡,基本上無特定風格可言,摩登、東方思維、鄉村這些無法連貫的元素,全都可以共處一室,這就是溫慶珠波希米亞式的混血基因,在不同文化匯流下形成溫式美學的居家詮釋。特別是客廳擁大面落地窗,正對101大樓腰際的開闊美景,溫慶珠常隨興坐在溫暖舒適的布質沙發上,靜靜觀察天色的變幻,恣意放空自我。 【完整內容請見《DFUN 設計風尚誌》2013.No.45】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